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环境。
第三条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运营维护经费列入预算并实施。
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工作,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第二章校园环境网络化
第四条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
应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有中层管理机构,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学专职教师,并有1-2名专职网络管理员。
第五条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学校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第六条计算机网络教室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生机比符合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小学达到10:1,初中达到8:1,高中达到6: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
所有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一定数量交互式教学系统。
义务教育阶段按规模建有1-2个可容纳整班阅读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
要建有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学习教室及有关智能实验室等功能教室,职业学校要建有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
第七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到位。
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实现对接,校园场所网络信息节点全覆盖。
主干带宽1000M及以上,保证100M到桌面。
学校教学场所、办公场所、学生活动场所实现可管理的无线网络覆盖。
第八条有独立的智能广播系统。
可分时可选址播放各类音频信号。
建成较高质量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或网络视频系统),覆盖全部教学场所。
学校有影视制作中心或校园电视台,定期制作并播放教育教学视频。
第九条建有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安防点位布置合理,设施到位,有专人值守(保安或
门卫),并与110联通,实时监控,在校园网内通过账号可以实时查看。
第十条网络中心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中教育装备标准要求。
建有满足全部应用的服务器,实现各类应用程序数据互通的分布式应用系统。
运用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建立服务器运行档案。
建有防火墙系统、网络监控系统、上网行为管理、防病毒等系统。
有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保存至少30天的可查询到每个用户的网络访问记录。
第十一条建有功能比较完善的门户网站。
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为师生提供统一授权、单点访问学校内部相关系统,学校网站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
第三章教学资源数字化
第十二条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丰富完善。
采用各种形式(购买、自制、下载、链接等),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资源覆盖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并有一定的存量,可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充分运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第十三条校本网络课程资源特色明显。
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建有学科专题学习、教育教学科研、各类活动开展、教师博客(群)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特色专题网站,使用效果明显。
第十四条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加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导教师上传资源到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网、专题学科资源网站。
80%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2件教育资源上传到市级以上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共建共享意识强,参与度高,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起辐射作用。
第十五条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使用方便。
能共享使用适合师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等数字化资源,并能够通过电脑、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手机终端等媒体阅读,阅读资源丰富,检索方便。
第四章学校管理智能化
第十六条使用办公自动和即时通讯系统。
基于校园网络、4G环境下,利用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手段,实现无纸办公,家校互动。
第十七条使用“教育卡”人人通系统。
在身份识别、教育教学、校园服务等方面,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
第十八条使用教师人事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
与上级部门配套,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有完备、及时更新的教师业务档案等人事管理系统。
包括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情况、获奖信息、论文发表、年度考核、晋级晋升等。
第十九条使用教务管理系统。
实现网上教务排课、学生选课,以及教师课务调整实时通知。
第二十条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二十一条使用资产管理系统。
实现校产管理和物件报修高效化。
第二十二条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
对实验教学、实验成绩、仪器设备、实验信息等实行智能化管理。
第二十三条使用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入库、图书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统计、新书推荐,全面采用智能化管理。
第五章教学应用智慧化
第二十四条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智慧课堂。
借助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第二十五条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开通网络学习空间。
80%的师生建立实名注册的网络学习空间,建立班级网页、博客和主题网站等,促进学生开放学习、自主发展,寓教于网,展示个性,记录成长。
第二十六条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搭建网络学习、网络备课和教科研管理系统。
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学习内容,建成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自主学习系统。
建立基于网络的城乡、校际间结对帮扶平台,开展城乡学校进行网络结对,引导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数字教学教研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城乡、校际间的同步应用。
第二十七条数字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建设学校校本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建立激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机制。
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等媒体手段进行备课和教学。
50周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6周岁以下的女教师能够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网上电子备课并有电子教案。
第二十八条建有网络视频课录播系统和物联网感知系统。
对精品课全程录制编辑,推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教科研活动积极开展。
通过物联网发布和共享,使学生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数据、学习结果自主化和公开化。
第二十九条教育技术研究活动有效开展。
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活动,开展教育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学校至少有一个市级及以上教育技术方面的教科研课题。
第六章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化
第三十条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题培训。
基础性培训与模块化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教育观的变革。
结合智慧校园建设,从2015年到2017年,每位教师要参加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
训。
第三十一条专职网管员水平达标。
学校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持有市级以上网络管理或网络安全管理证书,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网管员专题培训并合格。
第三十二条积极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以开展科技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团、兴趣小组等载体,认真开展电脑制作、网络作文、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相关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标准由盐城市教育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