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今诗歌流派及代表作品
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的着名命题,是对“朦胧诗群”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人”的有力否定。他的诗歌作品如 《山民》、《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等代表了“第三代”诗歌创作成就的最高水平。
“他们诗群”中其他比较重要的诗人还有丁当、小海、陆忆敏、刘立杆、朱文等。 代表诗人:于坚 韩东 丁当 小海 刘立杆 朱文 吕德安 陆忆敏 杨克 普珉 于小韦 吴晨骏 代表作品: 韩冬《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在那个相对严肃的年代,公开“嚎叫”是不被允许的,撒娇派的诗人于是想到了“傻叫”,继而选择了其谐音“撒娇”, 也就是“温柔的反抗”。而隐藏在这温柔背后,默默他们真正想做的不过是“撕破那些伪君子的面目”,“诗歌可以真正的平 民主义”。
第一届第二届撒娇诗会分别于1985和1986年在上海师大举行。 1989年《华夏诗报》刊评论《撒娇的与并不撒娇的》,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 2004年,默默等人在上海创办“撒娇诗院”,《撒娇》复刊。同年2月第三届撒娇诗会在撒娇诗院举行。 代表诗人:京不特 默默 孟浪 代表作品: 京不特《重新让我写出诗歌》 有一天你明白了诗句无法被用于阐释 其实就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在一个偶然 的时刻被实现 比如在一个陌生的节日里离开一个乏 味的舞会 没有在上海的月光之下 也没有朋友在此刻向我举起酒杯说你 好 在这样一个冬天的深夜我翻看世界的 历史 那些已经被我读了又读的事件 那些被想象出来的场面栩栩如生 在这样一个冬天的深夜我设想时光的 漫长
也没有袖子和领 长得又高又尖 就像我们这样 没有袖子和领的 下装 鞋子 回到原来的地方 机器转盘里 有镶好的花边 是用来做帽子的 什么东西基本上 丧失了这种特性? 动物的皮毛外 有一点点辨认不清 就算尾巴是袖子 也没有领 可以阻挡风沙
神性写作: 神性写作是一种诗歌写作姿态。其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李青松等。 他们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更多的是拷问自己的灵魂,也就是将灵魂或者说绝对精神放在首位,而把带有“实验色彩”
他们诗群:
1985年春,酝酿了一年的《他们》出版。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他们》的创刊成为第三代诗人崛起的重要标志。 其领军人物于坚、韩东也成为“第三代”的代表性诗人。
1986年于坚组诗《尚义街六号》发表,该诗对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口语写作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于坚的名字从 一开始便与1985年兴起的先锋运动紧密相连,1998年发表的《飞行》与1994年发表的《0档案》被人认为是中国当代诗 歌探索的最前沿作品。
的东西如“现代性”、“后现代”之类统统置于次要位置。对他们来说,诗意的本质是一种宇宙真理,诗的理想就是最大程 度和范围内表现这种真理的存在。无论是诗的架构还是诗的内容,形式是宇宙规律的再现,内容是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最 高的诗艺——绝对宇宙精神,绝对宇宙真理。因此,诗意也是永恒的。
作为反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创作倾向,神性写作的特点是在写作中表达最理想化的诗歌本质意义,诗歌的内容是精 神的最高表现,神性写作往往是照耀和启示性的作品。相比之下,诗歌的写作形式则是次要的。神性写作的对立面是口 语写作。
蓝马、杨黎等人为首发起。《非非》创刊时的主要作者还有尚仲敏、何小竹、梁晓明、余刚、敬晓东、李亚伟、刘涛、 孟浪等人。
流派的理论和作品主要刊登于由周伦佑主编的《非非》杂志和《非非评论》报上,此外,1994年非非主义理论及 作品专集《打开肉体之门/非非主义∶从理论到作品》出版。《非非》杂志从1986年至今,共出版了九卷,每卷30万字 至40万字不等。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眼睛。
第三代 严格地说,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泛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 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 第三代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起来的;他们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依然受到前朦胧诗人的影 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他们往往以集团利益的群体出发尔后又反代、反集团,或努力在 个体上趋于成熟后的独立和孤独,或游离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但他们的统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识即强烈树立个体的 趋于完全向内转的本体价值建构文学,是从反民族传统劣根性开始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思想,是较之前朦胧诗 人更加现代意识的本体论上的诗歌革命运动。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尔后牢固确立了终极生命边 缘实验诗歌立场和态度,即先锋诗歌,因此他们是前卫诗人。 第三代诗歌流派人数十分可观,团体组织数目众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出更具体的诗歌流派。 发动这场运动的领潮人包括“非非主义”、“他们”、“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现 实主义等的一批具有社会实力的新生代诗人和评论家。 [注]第一代诗人:指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如公刘等;第二代诗人:指新诗潮中出现的朦胧派 诗人如北岛等。 代表诗人:徐敬亚 默默 周伦佑 蓝马 杨黎 于坚 韩东 严力 西川 宋渠宋炜 李亚伟 马松 何小竹 王家新 杨远 宏 石光华 肖开愚 雪迪 南野 欧阳江河 张枣 翟永明 廖亦武 雨田 柏桦 万夏 南野 丁当 吕德安 柏桦 肖开愚 牛波
从1989年开始尤其是在1990年代之后,非非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成为“后非非写作”并进入“21世纪写作”时期。“红 色写作”是周伦佑刊登在1992年《非非》复刊号上的诗歌创作理论。
代表诗人:周伦佑 杨黎 蓝马 海男 何小竹 小安 叶舟 京不特 万夏 海男 叶舟 梁晓明 李亚伟 孟浪 尚仲敏 吉 木狼格 蒋蓝
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 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 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 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 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 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 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 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派”发展阶段。 代表诗人: 食指 北岛 杨炼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顾城 代表作品: 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代表诗人:海子 骆一禾 戈麦 李青松 代表作品 海子《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于小韦《火车》 旷地里的那列火车 不断向前 它走着 像一列火车那样 非非主义: 非非主义,全称非非主义诗歌运动,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流派之一,于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
非非主义倡导“想入非非”的写作意境,其写作倾向是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但他们对诗歌的目的性始终是鲜明的。 非非主义诗人注重语言实验,强调语言还原,强调对声音的前文化探索,对语言符号的前文化探索,它恰恰不注重语言 符号的文化含义,不主张在诗中“谈”出什么“意义”。
先后加盟非非主义的有:1986年: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梁晓明、余刚、何小竹、敬晓东、刘涛、万夏、 李瑶、小安、邵春光、吉木狼格;1987年:陈小繁、陈亚平、李亚伟、二毛、海男、叶舟、京不特、杜乔、朱鹰、喻强、 程小蓓、谢崇明、文康、李石、杨萍、李自国;1988年:龚盖雄、刘翔、南野、郎毛、山杉、维色;1992年:雨田、潘 维、胡途、大踏、文群;1993年:曾宏、杨春光; 2000年:蒋蓝;2001年:杨平、杨克、袁勇、张凤歧、张修林等。
而关于他怎样跋山涉水我必将得到准 确的消息 正如我偶然地存在于此时和此地 “有一天你明白了诗句无法被用于阐 释……” 重新翻开历史书我看见的是一大片我 所不认识的文字 就是说此刻所发生的一切并不存在 我仍旧象十年前在人民广场等着一个 女人 时间幽深如无底的街 我无法用诗句阐释 我能够分辨出这是一个偶然的念头 它成为了现实或者没有成为现实 我期待着得到这个消息进入这个故事 一个行吟歌手在文字之中流浪 他的古老磨灭了他的存在 月色或者雨点都是此刻 我在偶然中发现它们无法被用于阐释 情节和场景早已模糊褪灭 我决定重新找到我的句子 我决定写出诗歌
陈东 东 海子 骆一禾 西川 伊蕾 钟鸣 孙文波 代表作品: 徐敬亚《既然》 既然 前,不见岸 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 脚下踏着波澜 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 既然 能托起安眠的礁石 已沉入海底 既然 与彼岸尚远 隔一海苍天 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 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