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深有启迪的几个故事(转载)
故事一: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
然而,当他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你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只信封上。
故事二:陶行之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
有一天,陶校长看到一名学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
陶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
陶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陶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
故事三:为了想象的权利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
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
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
”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她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
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她要求该幼儿园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3个月后,法院审判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曾见过这么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
剪去翅膀的被收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
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
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来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因为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老实地呆在水里。
今天,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
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的把她们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故事四:“你的脑子动的比嘴快”
杰克`韦尔奇小时候口吃,他母亲对他说:“你的脑子动的比嘴快。
”在母亲的鼓励下,他不但矫正了口吃的毛病,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养成了动脑筋的好习惯。
后来,成为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
在他的领导下,通用电气公司的产值以每年10%的速度发展,资产由原来130亿美元,发展到现在的4800亿美元,公司股票增值5000%,成功地完成了993次兼并。
故事五:“请老师表扬一下!”
王祥,一个40多岁的下岗工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保姆。
他带的孩子叫李京京,上小学二年级,非常顽皮从不写作业,在班里成绩自然排在倒数第一名。
第一次让京京写家庭作业,听写生字,在老王的软硬兼施之下,京京可整页纸写了一个大大的“找”字。
心里说,没纸了,就不用写了吧。
老王一看又是气又是乐,但还是表扬他说:“京京今天写的真棒,如果你能把今天的作业写完,老师一定非常高兴。
”说着递过去几篇纸,鼓励他写完了当天的10个字。
尽管10个字京京只写对了3个,但是第二天送他到学校,见到老师后,老王还是要求:“请老师表扬一下!”老师真的按老王的意思做了,当天京京非常高兴,回家后大声嚷到:“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晚饭后,破天荒的做起了作业。
京京最大的毛病是听课精力不集中。
为此,老王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晚饭后让他和自己上四年级的儿子,一起模仿老师讲课。
第一次,老王问京京:“谁先来?”“小哥哥先来。
”“好,就小哥哥先来。
”小哥哥一板一眼的讲起来,讲完后,轮到京京了,只见他端着个水杯,走到前边先咳嗽两声,老王问:“你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老师就是这样。
”接下来只见他煞有介事的讲到:“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光砸缸》。
”再接下来就只是挤鼻弄眼了。
老王一见说到:“今天你没认真听课,你说今天的奖品应该给谁?”“先给小哥哥吧。
”第二天刚一回家,京京就做好了准备,当天他讲了一节数学。
这样,连续一个星期,老师都感到有些诧异,见到老王不住地夸奖京京。
两个月后,当京京的父母星期五来接他时,京京死活不走了。
故事六:一位教师的话
一位教师对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说:
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在中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在大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你还没有参加工作呢;你参加了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了好差事,你并不一定就有了好位置;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演好你的社会角色。
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
这位老师对一名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说:
你小学没考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第一名,这不要紧,你将来还要走向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谋个好职业,这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一时找不到,这也不要紧,尝试着做几件事,你就会对自己有所发现。
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好事,这反倒是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
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故事七:老太太的烦恼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
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故事八:宁鸿彬的“五个允许”
北京第二阶段80中学语文教师宁鸿彬在接到一个新班后第一课就向学生宣布“五个允许”,同时他还向学生宣布给自己的“四条守则”。
五个允许是:
1、在课堂上听、说、读、写,允许有错误;
2、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
3、允许跟老师争论问题;
4、允许保留自己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5、允许在老师讲课中间随时质疑。
四条守则是:
1、表彰和采纳学生的正确方法和见解;
2、肯定学生发言中的正确因素;
3、善于处理学生的错误答案;
4、老师说错话或有疏漏要做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