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hydroxide
企业名称:大丰跃龙化学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大丰港华丰工业园
邮编: 224145 传真: 05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05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0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皮肤腐蚀/刺激-1B,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1,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对
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

避免吸入气体。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火灾时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的切断泄漏源。

如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静卧,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安全储存:避免日照。

在通风良好处储存,保持窗口密闭,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与强氧化剂和酸剧烈反应。

与卤素、氧化汞、氧化银接触会形成对震动敏感的化合物。

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三甲胺、氨基化合物、1-氯-2,4-二硝基苯、邻—氯代硝基苯、铂、二氟化三氧、二氧二氟化铯、卤代硼、汞、碘、溴、次氯酸盐、氯漂、氨基化合物、有机酸酐、异氰酸酯、醋酸乙烯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醛类。

腐蚀某些涂料、塑料和橡胶。

腐蚀铜、黄铜、青铜、
铝、钢、锡、锌及其合金。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氨水10%-35%1336-21-6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上风方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不要直接接触泄漏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如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ERG指南:154(10%~35%);125(35%~50%) ERG指南分类:154: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不燃的) 125:气体—腐蚀性的。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PC-TWA(mg/m3):—; PC-STEL(mg/m3): —
TLV-TWA(mg/m3):—;TLV-STEL(mg/m3):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易燃性:不燃。

溶解性:溶于水、醇。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酸类、铝、铜。

避免接触的条件:
危险反应:无资料。

危险分解产物:氨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属低毒类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IDLH:300ppm(以氨计) 嗅阈:50ppm
皮肤刺激或腐蚀:接触本物质后能使皮肤灼伤。

眼睛刺激或腐蚀:本物质能刺激并损害某些人的眼睛。

呼吸或皮肤过敏: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收、肝、肾损害。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毒性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用酸性物质中和。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82503(2672)
联合国运输名称:氨水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包装类别:Ⅲ
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和废弃物处置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

国家标准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为第类碱性腐蚀品。

国家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指标作出相应规定,本说明书的编写按国家GB 1684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