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7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轻缓的拍打以及更换尿布或衣裤;以后就是父母温柔的嘱导教育,郑重的告戒,平等的商讨和共同生活等。亲子间正常的交流与接触。可以缓解恐惧和焦虑不安,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和依托感。这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调查中发现,父母离异或不和,单亲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重要背景。3.2.2家庭教育失当:家庭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和教育内容的偏奇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因果关系十分密切.常见的有:一是过度保护、溺爱;二是不关心、放任;三是过分期待、干涉;四是过于严格、虐待;五是过于注重学习成绩等。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3.2.3父母性格的特征:调查发现,多数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父母性格内向或癔病性格,缺乏责任感和权威意识;缄默少语,人际交往及子女接触中表现退缩,社交能力差;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应该高度重视。3.2.4家庭环境:父母有不良嗜好(如跳舞、打牌、看电视过晚、影响孩子情绪),或者忙于挣钱不顾家等。3.3个体方面3.3.1智力:青少年心理行为与智力的关系历来被人们重视,在调查中,对463名明显心理行为异常的进行Wais检查,并与普通青少年对照,结果平均IQ92.28(对照组94.24),IQ低于70者占3.8%(对照组占1.8),这种差异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文化背景有关。3.3.2个性特征: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尚未完全固定,他们易受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国外研究者对青少年行为问题个性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他们知觉整合水平较低,思维固执,易走极端观念,情绪波动大,易接受暗示,行为缺乏持久性,被动、自卑、孤僻等。4讨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中小学生存在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一是各种学习问题,二是行为问题,三是神经症及精神障碍,这属病态,家长应给予及时治疗。有关学习困难及行为问题,除个别智商偏低外,有许多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根子在大人身上,背景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老师担负着授业解惑的重任。新闻媒体导向、学习及就业的竞争,交友失当等,这是青少年心理行为发生变化的根源。因此。除家长和老师应具备综合素质外,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疏导和教育好孩子是关键。新闻媒体要正面宣传引导,尤其是电视、网吧,对儿童节目及游戏的内容安排不易惊险、刺激;素质教育制度尽快实施,这对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扣扣}扣和扣和扣■■和}和扣}扣和扣和■扣扣■■和■和扣■扣■和扣■扣和}扣和和和扣扣扣扣和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施永斌1黄敏1沈静静1何琼娜1张国川1张振毅1褚庆文1薛涛2陈耀鑫2史月有2

1.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1900

2.宝山监狱.201908

【摘要】目的:了饵监狱内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学历、婚姻、刑期等)、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宝山监狱2000例服刑人员进行评定,评定前向服刑人员说明此次评估的意义,便于取得他们的配合,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评定后当场收回。结果: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示高于正常人群(P<O.001);39.9%的人SA¥总分高于正常上限,52.6%的人SDS总分高于正常上限;既有焦虑又有抑郁情绪的人占35.4%;未婚和离婚组明显高于已婚组(P(o.05;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学历、刑期、是否愿意与心理工作者交流、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焦虑情绪在不同刑期之间经F检验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服刑人员中较多的人存在着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管教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康复,利于他们安心服刑。133[关键词]服刑人员心理状态相关因素服刑人员与外界隔绝,自由受限,经常处于监督之下,他们不但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将来,还要忧虑自己的家庭等诸多问题,因此,相当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抑郁,严重者可达到精神病程度。本研究通过对宝山监狱2000余例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明显地发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I样本来源:所有样本均来源于宝山监狱目前拘押的服刑人员,刑期从1年到死缓不等,同时将研究对象按刑期分为1—5年、6—10年、11—15年、15—20年、无期与死缓五组,所有样本均为男性。1.2调查工具1.2.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学历、婚姻、年龄、刑期、是否愿意与心理工作者交流等项目1.2.2焦虑自评量表(SAS)1.2.3抑郁自评量表(SDS)1.2.4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1.3方法:2005年6月采用集中评定,评定前向服刑人员说明此次调查的意义,争取取得他们的配合,保证资料的真实性,简要说明评定的方法。在他们自评过程中随时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对完成有困难者帮助完成。1.4统计:将问卷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进行t检验、相关、方差等数理分析。2结果共发放问卷2000份,当场回收2000份。有效问卷1705份,有效率85%。废卷的主要问题是空白,大量的缺项、漏项,量表评分一勾到底。2.1服刑人员的一般情况所有服刑人员年龄18—64岁,平均(35.8±9.2)岁;文盲119例(7.4%)。小学408例(25.2%)。中学文化程度101l例(62.5%)大学及以上78例(4.8%);已婚597例(36.1%),未婚779(47.1%).离婚264(16%)丧偶13(0.8%)本市和外省户口人员各占50%左右;刑期从1年到死缓不等,有期徒刑平均刑期(109.I±58.6)月。服刑次数大多为一次(72.1%),最多为6次(3人)犯罪类型主要集中于盗窃、抢劫、诈骗为居多。服刑至今无人探望的占19.9%;76.8%的人员都希望能与心理工作者交谈。在服刑期间比较担心的问题是家庭发生变故和困难而没法处理(71.2%)、有病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及担心监狱里学不到一技之长而刑满后难以谋生。39.9%的人SAS总分高于正常上限,52.6%的人SDS总分高于正常上限;既有焦虑又有抑郁情绪的人占35.4%;

2.2(表1)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总分与常模比较

结果提示:所有服刑人员的平均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于正常人群上限的服刑人员更甚。

134·(表2)已婚组与未婚和离婚组之间的心理状态比较结果提示:未婚离婚组的服刑人员心理状态明显差于已婚组(表3)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服刑人员(N=603)及影响他们心理状态的相关困素

结果提示:SAS总分与刑期呈正相关,刑期越长,其焦虑情绪越明显。愿意与工作人员交谈的人群,他们的焦虑情绪相对不愿交谈的要减轻。SDS总分与服刑人员的学历呈负相关,学历越低,抑郁情绪就越明显。与5AS总分明显相关。两者均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

(表4)不同型期服刑人员之间的心理状态比较

结果提示:服刑人员的焦虑情绪与其所服的刑期存在着明显的关系(P<0.05)随着刑期的越长。他们所表现的负性情绪可能越重。而抑郁则与刑期无显著关系。(P>0.05)

3讨论服刑人员是社会上一特殊群体,他们常年生活在高墙铁网之中,与外界隔离。许多犯人在服刑中逐渐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的甚至出现较明显的精神障碍,但由于他们在外面的犯罪行为,这些现象常被误认为是不服改造,装疯卖傻,从而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的负性情绪的确要比正常人群高得多,39.9%的人焦虑总分高于正常上限,抑郁总分高于正常上限的占52.6%;既有焦虑又有抑郁情绪的人占到了35.4%;有的已达到了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程度。说明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对我们的管教人员提出了新的思考,不单单是从行为是加以引导。本研究发现,单身人群(未婚和离婚)的心理状态逊于已婚人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单身人群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婚姻问题,出狱后担心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而无法找到美满的婚姻,或者是入狱后原先的家庭遭到破坏,导致无法享受家庭的温馨而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已婚人群亦担心自己的家庭会发生变故,但程度显得相对较轻。从既有焦虑又有抑郁这一组人群中(占1/3),通过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刑期越长。其焦虑总分也就越高,担心各种问题的程度也越深。他们往往无法正确面对目前所处的困境,从而显得焦虑不安,抑郁心境也会随之产生。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然而有一部分人员通过经常135愿意与工作人员交流谈心,使自己的心情得到疏泻。对改善自己的负性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从相关分析中,人们还可以看到,服刑人员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其学历呈显著负相关,越是学历低的人,自己也没有一技之长,碰到这种情况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调节自己的心态,担心出狱后的谋生问题,心情显得沮丧,焦虑心情也日益加重。而学历相对高的人,可能以后谋生的手段要多一些。对以后的安排相对显得从容。两者的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呈显著相关,进一步验证了评定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是可靠的。本研究还发现,五组刑期均数问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即各刑期间他们所反应出来的焦虑情绪是不同的,从相关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刑期较长的人,他们的焦虑总分随之增高。而抑郁总分则没有显示出这一趋势。这可能与SAS指标在这类人群中的评定显得较为敏感有关(上限40分,而SDS则>41分)总之。由于犯罪人员的特殊环境、特殊心理,仅仅从我们医学心理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是不够的。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参考文献[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16—38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郑建1李师东1杨克菲1丁万涛2彭俊21.长江大学学生事务处4340002.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摘要]目的:研究大学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I,Q)、90项症状清单(SCL一90)对长江大学2003年入学的新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一90及SPSS11.5分析系统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6491份,SCL一907083份,其中EPQ—N)60占17.35%,SCL一90因子分≥2者占17.37%,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或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关键词】大学新生EPQSC卜90心理健康

TheinvestigationofmentalhealthStatusofUniversityEntran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