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罗龙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讲座时间:二零一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主讲人:钟莉地点:五楼阶梯教室一、教学模式简介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概念不一,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趋向一致,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具有所赖以建立的系统教学理论或思想,即建立各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

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其深层次内隐的灵魂和本质,它是模式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特征。

2、教学目标。

指教学模式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创立,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将推动其存在的意义。

下辈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

3、操作程序。

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达成教学目标的特定操作程序和工作步骤。

但也要明确,教学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不应该把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当作束缚教学活力的教条。

所谓的“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指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环境、时间、空间等,也可称为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任何教学模式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只有在这些条件得以具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方案时,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每种教学般都有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目标、程序和条件不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就不同。

上述几个因素在一个教学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具有不同的功能,各因素之间不同形式的、有规律的联系形态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思想基础和依据,它对其他因素起着决定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引导和制约着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是这些因素得以发挥作用的指针,尤其规定着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教学条件是教学模式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能够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对教学操作和师生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或重组,进行反馈和监控,确保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功能(一)教学模式的特点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遍有效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紧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了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反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的,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教学活动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具体析学科内容,所的程序对教学普遍的参照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5、灵活性。

教学模式内在地体现了某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是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浓缩化、简约化、操作化的体现,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因而,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运用和操作时,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组合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和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二)教学模式的作用1、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学科老汉提供具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为老师在仅凭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与重视教学的提高和反思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与其既是来源于实践,日时一定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理论依据,已经具有理论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约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示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牲,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框架,便于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为这种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可操作的实施程序。

所以说,教学模式又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走各具体教学实践,指导教师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的中介环节。

2、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于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辩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选择和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原则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目标、功能、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模式决是要依据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所要探讨的不是去评定哪一种模式最佳,而是要理解某种教学模式的某些侧面针对某一目的可以取得哪些效果。

总之,我们应该从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模式,具体应考虑以下因素。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

对于教师来说,每一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可能是具体而不同的,而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

同样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根据布卢姆的认知教学目标分类,也有不同的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之前,首先明确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性质。

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每一种模式都对课程设计的方法和结构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语文教学的每一篇作品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信息,还蕴含着情感因素。

通过语文教学采用情境——陶冶的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当。

而物理、数学等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就可以采用结构发现教学模式。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的范围和对象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4、老师的特点。

因为每种教学模式都是由老师来运用的,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本身的特点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比如,同是语文教师,如果他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人,又具备良好的嗓音和朗读技巧,采用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则能发挥教师自身的这些特点。

如果教师具有浓厚的常识和较强的启发诱导能力,则更适宜采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5、教学所具备的物质条件。

在很多情况下,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比如,采用程序教学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机器,采用计算机支持的合作教学就必须普遍具备计算机设备及相应的网络条件。

6、教学时间。

有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实现老汉目标,却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

中小学的教学往往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当受到老汉时间的限制时,老师就不得不放弃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权衡利弊,“择其善者而用之。

”(二)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师在具体运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建立在反映现代教学理念的科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

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了模式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否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新模式,只能是盲目的模仿和机械的套用。

如果我们仍然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窗口,以知识的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即使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模式,还是会导致学生呆读死记,只不过是变“老师灌”为“书本灌”,背离了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初衷。

2、要从整体把握,做到形神兼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等要素构成的,其本身都具有一套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

各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各种指定的、相对完整的教学系统。

在运用时,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既透彻地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地掌握其方式、方法。

那种无礼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唯“形似”而不顾其“神似”,放弃理论学习面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毫无益处。

3、要从实际出发,有所发展和创新。

教学模式给教学实践提供了范例,本身又有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因此,具有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教师不能盲目照搬和机械套用。

实践中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内容性质和学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只能做大体的规则。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其实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针对具体实践的一次超越和创造。

教师要能做到有模式但不为模式所限;遵循模式但不为模式所拘泥;模仿中求创造,运用中示发展。

4、优化组合,变通运用。

首先,实际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多样而丰富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多方面的。

企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和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并使它们有效地配合,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模式跃然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序和阶段它们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往往需要灵活掌握、变通使用。

杜威提出的教学模式包括情境、问题、假设、推断和验证五个阶段,但在杜威看业,这五个阶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当时对情境反应的情形而定。

总之,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只有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整体着眼,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才能符合教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