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励志名言励志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8、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1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京1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1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1、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2、习气不除,如何了道。
……有物过眼必看,有声入耳必听。
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
3、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
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
涉世甚艰,畜德宜豫。
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4、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5、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
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6、骂语谑语,须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处忠厚之道。
7、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
起处便学园融不得。
8、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
忍者见之,愈生其忍。
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9、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10、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11、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12、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馁。
13、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14、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
15、君子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
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
1、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事。
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一分。
2、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
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3、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4、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6、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
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7、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8、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
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9、恐惧者,修身之本。
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
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
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
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
大哉所谓恐惧也!10、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
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11、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12、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
如器有隙者,必漏也。
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13、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
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14、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15、人皆狎我,必我无骨。
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32、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40、命为志存。
——朱熹4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