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A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B .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 .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 .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解析:由于聚氯乙烯塑料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有毒物质,所以不可以作包装食品袋。
答案为A 。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NH 4Cl 的电子式: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 80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解析:A 图是S 2-的结构示意图,所以错误;B 中没有Cl -的电子式,所以也错误; D 中苯环上的Cl 原子和甲基不在对位上,所以D 错误;正确答案为C 。
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解析:将各选项中的物质代入图中进行验证,只有B 能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B 。
4. 用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5℃时,pH =13的1.0LB a (O H )2溶液中含有的O H -数目为0.2N AB .标准状况下,2.24LCl 2与过量的稀NaOH 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 AC .室温下,21.0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D .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 A解析:pH =13,则c(OH -)=0.1mol ·L -1,n(OH -)=0.1mol ,则N(OH -)=0.1N A ,A 错误;Cl 2与NaOH 反应时,每摩Cl 2转移1mol 电子,所以2.24LCl 2应转移0.1mol ,B 错误;标况下,22.4L 甲醇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mol ,所以D 错误;正确答案为C 。
5.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A Al AlCl 3 A l (O H )3 B HNO 3 NO NO 2 C Si SiO 2 H 2SiO 3 D CH 2=CH 2 CH 3CH 2OH CH 3CHOA.明矾水解形成的A l(O 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MgO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解析:明矾可用于水的净化,A的说法正确(但现在不用于净化饮用水,因为Al3+对人体有害);由于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所以能够保护船体,减慢腐蚀的速率,则B说法正确;电解MgCl2饱和溶液时,由于生成难溶的Mg(O H)2,难以制得金属镁,所以D 错误,是正确答案。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B.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C.用量筒量取5.00mL1.00mol·L-1盐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mol·L-1盐酸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解析:A的图中玻璃导管插入液面以下了,会引起倒吸,所以错误;量筒的精度达不到0.01mL,所以C错误;由于有机层在上层,所以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所以D错误;正确答案为B。
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B.含有0.1mol·L-1Fe3+的溶液中:K+、Mg2+、I-、NO3-C.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Na+、K+、CO32-、Cl-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42-解析:Al3+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所以A错误;I-与Fe3+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所以B错误;Ca2+与CO32-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3,所以C错误;正确答案为D。
8.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 Y> X m R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解析:根据题意判断出5种元素分别是:X:H、Y:O、Z:Na、W:Al、R:S;A中的离子半径是依次减小的,所以错误;X能与Y形成化合物H2O2,所以B错误;A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所以D错误;正确答案为C。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4难溶于盐酸C.向0.1mol·L-1 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 的Ksp比AgI 的Ksp大解析:B中的实验事实不存在,所以B不正确;C 中的实验事实存在,解释错误,说明Fe2+具有还原性,所以C错误;正确答案为AD。
10.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 20H16N2O5B.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D.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NaOH反应解析:10-羟基喜树碱的分子式为:C20H16N2O5,所以A正确;由于分子结构的苯环上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所以B错误;分子结构中含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所以C错误;由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酚酯环的结构,所以1mol可与3molNaOH反应,所以D错误;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IO-+CO2+H2O=HClO+HCO3-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Mn2++Cl2↑+2H2O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制取A l(O H)3:AlO2-+CO2+2H2O=Al(OH)3↓+HCO3-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 e(O 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解析:漂白粉若失效,则不可能存在HClO,所以与事实不符,A错误;虽然与事实相符,但B的方程式中氢原子没有配平,是错误的;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H+,所以与事实不符,D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只有C。
12.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 22.4/6 L解析:由于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则不可能在高温下工作,所以A错误;放电过程中,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结合O2-形成H2O ,所以C错误;消耗1mol氧气则转移4mole-,由C6H12O6+6H2O-24e-=6CO2+24H+计算出:转移4mole-则生成1molCO2,即22.4L,所以D错误。
正确答案为B。
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室温下,向0.01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中性:c(Na+)>c((SO42-)>c(NH4+)>c(OH-)=c(H+)B.0.1mol·L-1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C.Na2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 、CH3COONa 混合溶液:c(CH3COO-)+c(OH-)<c(CH3COOH)+c(H+)解析:由于HCO3-的水解毕竟是微弱的,所以c(OH-)不可能大于c((HCO3-),所以B错误;D中的关系应是:c(CH3COO-)+c(OH-)=c(CH3COOH)+c(H+),所以D错误;正确答案为A、C。
14.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 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I3-(aq)的△H>0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解析:根据题中图示可知,c(I3-)是随着温度T 的升高而减小的,说明:I2(aq)+I-(aq)=I3-(aq) 是一个放热反应,即△H<0 ,所以A错误;根据平衡移动规律,c(I3-)变小,则c(I2)应变大,所以状态B的c(I2)大,所以D错误;正确答案为B、C。
非选择题15.(10分)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
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1)除杂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为8.0~8.5,以除去溶液中的少量Al3+、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