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1、凡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或价值虽不到1万元,但其灵敏度较高;稍有不慎极易损坏者;属精密贵重仪器设备。
2、所有仪器必须指定保养人,定操作规程,定存放地点的“三定”办法。
仪器设备的保养人由使用单位领导指定,经管仪器的使用、保养、校正和维修等工作。
3、保养人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有操作经验,其职责为:3.1、仪器设备的验收、启用、检验工作。
3.2、制作操作规程。
3.3、登记使用情况,或督促检查使用人登记使用情况。
3.4、进行各级保养,办理修理、校验以及报停、报废等事项。
3.5、审查使用人员是否掌握操作技术,进行技术指导。
认为程度不合格的,有权拒绝交给使用。
4、仪器应建立详细的档案交总务设备科按规定保存。
4.1、出厂时所带一切技术文件(各种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图纸、保证书等)。
4.2、仪器设备申请、选型、订购过程中的文件资料。
4.3、购置后的验收记录及性能鉴定书。
、技术操作规程。
4.4.
4.5、事故报告。
4.6、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档案由设备科指定人员保管,凡须借阅应经设备科同意,办理借阅手续。
说明书如须长期借阅,应以复印制本借出。
5、每件仪器设备须有详细的中文操作规程,任何人在未掌握使用方法以前不得擅自使用。
特别贵重的仪器,其操作人员应经过使用单位领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操作,如因违反操作规程以致损坏仪器设备,按公物损失赔偿制度处理。
6、设备仪器使用维修记录簿,每次使用后要逐项登记日期、用途,使用的技术指标、操作时间、实际使用时数、仪器情况,使用人签名后保养人验收签字。
设备要有保养维修记录,凡进行保养或者维修以后要详细记录修理日期,使用人主诉仪器故障现象,修复后的检验情况,并须由修理人、保养人签字。
(修理人如系院外人员应注意所在单位)
7、仪器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
7.1、日常保养。
由保养人进行,主要内容为表面清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仪器工作是否正常,进行表面检查和调整。
、一级保养。
由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内容为内部7.2.清洁,检查仪器有无异常情况,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
7.3、二级保养。
由保养人会同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是一种
预防性的修理,对仪器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8、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设备科指定专职分工的修理人员定时主动上门检修。
各单位发现有故障或损坏时,应立即通知修理人员,使用人不得自己拆修。
如仪器设备内容重要组件损坏需要拆卸修理,应由保养人与维修人共同鉴定,查明原因报设备科审批后方能拆卸。
9、仪器设备必须妥善保管,确定存放地点,并按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搬动,以免在移动时受到损坏。
10、仪器保养人应相对稳定,如有变动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将仪器、附件及有关资料移交清楚。
11、各单位外出工作,确需带仪器设备时,应经科主任同意并经设备科批准方能带出,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原物带回,任何人不得擅自调拨或赠送。
院外借用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须经院长批准,院内借用经设备科批准,借出与归还时,保养人应将主机、附件连同操作规程当面点交验收。
12、医疗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报总务设备科,使用科室不得与厂、商供货单位直接联系进行维修。
否则,一经发生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一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如出现故障,使用科室先填写维修报告单,由总务设备科统一安排进行维修,使用科室不得私自与厂、商
供货单位联系直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