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密责任人制度浅说————黔西南州国家保密局张志勇保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1989年5月1日实施以来~陆续出台了《保密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110多个。
其中~关于各行各业工作中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就有92个~据统计~我国近200多个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保密的条款~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涉密内容以及保密管理~都有保密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要求。
保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国家秘密已步入法制轨道~这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法定密~是贯彻执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保密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对涉密事项动态管理的关键环节。
所谓动态管理~是指对国家秘密事项及其载体从产生到变更、解密全过程的管理~其具有多态性。
就是说对已经定密的涉密事项进行监督管理~就其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进行审核~对该变更的事项作出变更~符合解密条件的事项及时解密~以避免一定终身~让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保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依法定密是建立健全各项保密规章制度的前提~也是掌握国家秘密源头~做1好保密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果定密工作没有做好~没有落到实处~连国家秘密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可能解决保什么的问题~自然保什么也就失去了前提~因而~规章制度在完善也无济于事。
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所产生的涉密事项~只有按照《保密范围》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确定的~才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刑法》中关于惩治窃密、泄密犯罪行为的条款就有八条之多~这充分说明依法定密既是依法治密~又是保守国家秘密安全的必备条件~更是是有效惩治窃密、泄密的法律依据。
如果没有依法定密~一旦泄了密或被窃了密~就不能有效打击窃密者和严肃处理泄密者。
上述可见~依法定密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保密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是必须依法开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构建定密工作是保密管理中基础性、源头性的工作。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只有抓好定密工作~弄清楚产生重点涉密事项的底数和掌握持有这些重点涉密信息的机关、单位~才能抓住保密工作的源头~扼住保密管理过程的“咽喉”。
新修订的保密法规定了关于定密工作的条款~专门设立了定密责任人制度。
新《保密法》第十二条指出~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并规定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的确定、2变更以及解除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这项关于定密的法律制度的设计~既是对89版《保密法》实施以来有关定密工作经验的和提升~更是体现了国家保密局及有关部门对保密工作规律的准确把握。
规定定密主体到具体人员、明确定密主体职责权限和定密责任~把定密责任人制度法定化~遏制了定密人人皆可为的乱象。
从根本上解决了定密无章可循~随意定密、谁都有权定密~但谁都不负责任的情况。
从源头上把住了定密的关口。
在保密管理中~定密工作不仅具有日常性~而且还具常规性。
只有先把国家秘密定准了~才能做到既保护国家秘密安全~又能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的合理利用。
才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完善定密责任人制度~是促进保密工作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定密工作~破解定密难题~推动“依法定密、科学定密、规范定密”的一项法律制度设计~更是依法治密、管密、用密的重要举措。
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
完善定密责任人制度~是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协调信息保密与信息公开的“源头”问题。
明确定密责任主体、规范定密程序、确定定密法律责任、确保定密责任人在授权范围内正确行使定密权~对做好保密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依法定密~是搞好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保密工作科3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做好保密管理工作~必须先打好基础~抓好定密工作。
定密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保密管理和保密工作的科学发展。
保密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单位准确国家秘密的界定~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严格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进行明确。
通俗的讲~就是要分清“密”与“非密”的界限~确定“密”与“非密”的范围~明确涉密事项属于哪个等级~只有这样~才能知道那些该保~那些不该保。
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保密管理便无从谈起。
定密工作专业性强、环节多、涉及面广~必须由专人负责。
新保密法做出定密责任人制度的规定~凸显了人在保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法定化~是保密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保密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定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有的《保密范围》还比较笼统~调整不及时,定密主体宽泛~责任不清~定密不准,有的重定密~轻解密等等。
因此~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缩小国家秘密的范围~改进定密工作方式~努力形成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科学定密机制~以提高定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实现国家秘密安全与促进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和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的有机统一。
各机关、4单位要加深对新保密法关于定密责任人制度的学习~加强对定密责任人制度的理解和实践。
要建立和完善定密责任人制度~把定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机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相应的定密培训。
做好培训工作~是增强定密科学性~提高定密责任人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定密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立定密工作责任人制度的关键环节。
要进一步加深对“定密工作攸关保密管理工作成败的认识~着力强化定密意识~抓紧抓实抓好定密工作。
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位,无论是高科技~还是新领域,无论是对外提提供信息~还是对内交流情况~都要明白保什么~怎么保。
必须从源头上依法把好确定国家秘密的关口。
二、定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过去~对定密工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定密工作作为保密管理的重点来关注来抓~因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定密随意性。
随意定密与现行定密工作程序缺乏严格记载和要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定密责任人主体不明确~定密责任不清~有的机关、单位从公文起草到发文~人人皆可定密。
但事实是~并非每个人都熟悉《保密范围》~都具有定密知识。
因此~出现对《保密范围》的事项各解其意、各取其道行为~导致《保密范围》内事项适用偏差~严重影响了定密的5准确性。
一些机关、单位在确定国家秘密及密级的时候~没有在保密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不按法定程序办理。
定密权的授予、行使缺乏规范。
没有严格执行定密程序~定密时不按照《保密范围》内的事项来“对号入座”~而是凭感觉、按习惯~以“长官意志”来定密。
这就使得定密严格“对号入座”落不到实处。
有的机关、单位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不分~领导只要认为重要~便定为国家秘密,或者以发放范围来定密~如果发放范围仅限于某些领导机关或领导人~该定密的也不定密。
一些机关、单位甚至把本部门产生的信息统一定为“秘密”~有的还把党委会议纪要、或这些行为显然都是滥定国家秘密。
2、定密不准确。
由于一些机关、单位的涉密人员不清楚定密工作程序~不了解、不熟悉《保密范围》~缺乏定密知识和技能~定密不知道如何“对号入座”。
把不属于本级机关单位产生的事项~错误地对照《保密范围》定密。
如~有号错坐~即高密级低定或低密级高定;有号不坐~即是涉密事项也不定,无号加坐~即把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定为国家秘密。
也就是说~一些机关单位由于怕出问题、怕造成泄可宽定、多定、高定、也不降低定或者不定。
3、定密事项重己轻他。
有的机关、单位在执行《保密范围》时~只重视本部门业务工作中在《保密范围》内的事项的适用~而对交叉的其他业务部门的《保密范围》内的事项不甚6了解~有的甚至不执行。
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信访等《保密范围》中的一些事项~大多数机关、单位在工作中都会涉及~但不少部门和单位在定密时就没有执行这些《保密范围》中的相关规定。
4、定密的程序不规范。
一些机关、单位定密由机要人员定,有的由经办人员定,有的由领导定,有的只注重办公室产生文件的定密~而忽视对其他部门产生的文件、资料的定密~这些单位既不对照《保密范围》、又无审核把关制度~随意确定~这就难免造成定密准确率不高。
5、缺少对已定密的载体管理。
对本单位所定的涉密载体不按规定管理~只是在对外下发时有登记签收手续~在印制和机关内部发放时则没有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定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重视不够~没有将定密纳入工作日程~没有明确专门人员做此项工作。
有的机关单位还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检查、指导开展这项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嫌麻烦~怕耽误业务工作时间~往往敷衍塞责了事。
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
有的机关单位定密不以《保密范围》为标准~想当然行事~缺乏有效监督,三是没有建立定密制度或机制不完备~导致定密不规范或混乱。
定密不准~责任不清~随意性大~《保密范围》条文适用不当~该定密的没定~应该高定密级的低定了~不该低定7密级的低定了。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国家秘密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使许多管理措施和手段难以实施和奏效~既不利于保密工作的开展~又不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保护~也不利于信息公开合理使用。
三、解决定密存在问题的的办法由上可见~定密是保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非抓好抓实不可。
为了确保定密的规范性、合法性、和严肃性~新保密法对定密工作制度做出明确、具体、严格的规定。
一是严格控制国家秘密范围~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本机关、单位《保密范围》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和保密范围,二是建立健全定密工作程序。
保密管理贯穿机关、单位的决策活动和业务工作~与公文处理全过程密不可分。
机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责任明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机制~制定符合本单位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规则~从承办、制文到审核、发文~从密级确定、规定保密期限到明确知悉范围、在到密级的变更及解除条件~都要严格把关~避免随意~以提高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准确性~确保定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机关、单位必须建立切实可行规范的定密工作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
依法行使派生定密权~按照本系统业务工作中的《保密范围》制定出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事项8一览表》~在确定国家秘密事项时~首先由承办人按照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内事项拟定出相应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第二~部门负责人在审核文稿时~负责审核密级和保密期限以及知悉范围,第三~有关领导在签发文稿时~审批密级和保密期限。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有争议的事项~机关、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有确定权的上级业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