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桩基础(2)
�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 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 [ Ra ] =
1 uΣβ si qik l i + β p Ap qr 2
注意: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当自重 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
βsi:i 层土的侧阻力增强系数; βp:端阻力增强系数。
土层名称 粘性土、粉土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砾砂 碎石土
MH 0.0833β f rk b
h——桩嵌入基岩的有效深度(不计风化层,且≥0.5m); MH——基岩顶面处的桩身弯矩;
β——系数,取0.5~1.0,岩基节理发达取小值,节理不发达
取大值;
d——钻(挖)孔桩或管桩的设计直径; b——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桩的边长。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1.5~1.6 2.2~2.5
βs βp
1.3~1.4 1.5~1.8
1.5~1.6 1.5~1.7 1.6~1.8 1.5~1.8 1.6~2.0 1.8~2.0 1.8~2.1 2.0~2.3 2.2~2.4 2.2~2.4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桩侧阻力增强范围:
在饱和土层中压浆 在非饱和土层中压浆 对于非增强影响范围 仅对桩端以上 8~12m范围的侧阻力进 行增强修正 仅对桩端以上 4~5m范围的侧阻力进行 增强修正 取βsi=1.0
土时,如计算值超过下列数值,宜按下列值采用:粉砂 1000kPa ;细砂 1150kPa ;中砂、粗砂、砾砂 1450kPa ;碎 石土2750kPa;
h——桩底的埋置深度;
有冲刷的基础,由一般冲刷线起算; 无冲刷的基础,由天然地面或实际开挖的地面线起算; h>40m,按40m考虑,或按试验确定承载力。 λ——考虑桩入土长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3-9取值; m0——清底系数,按下表采用。
qik
40~60 20~30 30~50 50~80 80~120 30~55 55~80 35~55 55~70 45~60 60~80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 qik(续前表)
粗砂、砾砂 圆砾、角砾 碎石、卵石 漂石、块石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60~90 90~140 120~150 150~180 160~220 220~400 400~600
岩石层情况 完整、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极破碎
c1
0.6 0.5 0.4
c2
0.05 0.04 0.03
frk: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hi :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
层;
m:岩层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 ζs: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
frk
2MPa≤frk<15MPa 15MPa≤frk<30MPa
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扩孔部分
不计;
Ap ——桩底截面面积,用设计直径(钻头直径)计算,但
采用换浆法施工时,按成孔直径计算,对于扩底桩,取扩 底截面面积;
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无试验资
料时可按P.84表3-8采用(新规范表格形式有变化);
qr——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当持力层为砂土、碎石
t/d 0.3~0.1 0.7~1.0
m0
� t:桩端沉渣厚度;d:桩径 �d
≤
1.5m , t ≤ 300mm ; d >1.5m , t ≤ 500mm , 且 满 足
0.1<t/d<0.3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 qik
土类 中密炉渣、粉煤灰 流塑 IL>1 粘性土 软塑0.75< IL≤1 可塑、硬塑0< IL≤0.75 坚硬IL ≤0 粉土 粉砂、细砂 中砂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 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钻(挖)孔桩、沉桩:
n 1 [ Ra ] = c1 Ap f rk + u∑ c 2 i hi f rki + ζ s 重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当自重 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
c1:端阻力发挥系数; c2i:i 层侧阻力发挥系数;
ζs
0.8 0.5 0.2
Frk>30MPa
qik:i 层土侧阻力标准值,无试验资料时按沉桩、钻(挖)
孔桩相应表格查取。
n:土层层数,强风化和全风化岩层按土层考虑。
当河床岩层有冲刷时,桩基须嵌入基岩,嵌岩桩按桩 底嵌固设计,桩底嵌入岩基的深度按下式计算: 圆形桩—— h = 矩形桩—— h =
MH 0.065 β f rk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