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V1.0

某市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V1.0


• 7.信息终端 • 拥有支撑教学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教研和学习活动需求。
完善智能一卡通及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各项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区域配有 信息服务终端。 • 8.智慧实验室 • 智慧实验室将物联网技术和教学过程完美的结合起来,根据需要在个别学校设立, 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或者实训仿真实验室。根据需要建设创 新性实验平台、组合实验考试仪器、3D实验动画及视频资源、无纸化电子实验报 告系统、实验操作技能录播教学系统、智慧实验教学及考核管理平台等。 • 9.电子班牌 • 智能电子班牌是智慧校园文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的系统之一,学校为每个教室配置 一个前端班牌一体机,一般安装在教室门口或教室内,多用来显示班级信息,当前 课程信息,班级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的通知信息。信息内容为文字、图片、多媒体内 容、flash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新颖的师生交流及校园服务平台。通过智慧班牌设 备和后台教务管理软件的统一管理,在智慧班牌上,还将实现班牌展示、学生上课 刷卡考勤、考勤状况汇总展示、课表展示、优秀标兵展示、校园通知展示、班级文 化图片展示、调查问卷等多种功能。
电子教辅班班通为集 约平台,电子教材班
班通可本地部署
班班通
班班通标准版
人人通
人人通 家校通
教学空间
数据分析
国家平台对接,综合办公集约, 其他平台本地部署
接口对接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 平台
应用集成
标准版资源远程接口对接, 增强版资源本地部署
班班通增强版
幼教通 智慧学生证
市级 教育 资源 公共 服务 平台
标准版
学 校 后 勤 服 务
校 园 能 源 管 理 服 务
校 园 一 卡 通 服 务
• 1.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旨在给校园所有业务应用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等
功能,方便智慧校园的管理,提高智慧校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要求: • a) 支持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的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
• 4.智能安防 • 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
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 化安防管理。 • 5.智慧教室 • 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 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 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功能教室,积极探索应用移动学习终端采集教 与学行为数据的“智慧课堂”模式。依托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 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构建泛在学习空间。 • 6.智能会议室 • 智能会议系统针对全市12所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大会议室、中会议室、小会议室 的音视频系统进行设计的。智能会议系统主要涉及三层报告厅、大型多媒体会议室。 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音响扩声系统、中控矩阵系统

• a) 教学应用服务:是指支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管理 的数字化服务。日常教学包括面向专业知识学习的教学,面向技能培养的项目化教 学、实习实训教学、工场实时教学等;
• b) 科研应用服务:是指支持科研和教研活动的数字化服务; • c) 管理应用服务:是指支持各类管理活动的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学生管理、人
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 b) 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
次登录。 • c) 通过安全的认证协议,使服务器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认证,杜绝任何一方
身份假冒的可能,提高系统及用户自身的安全性。
• 2.综合信息门户服务 •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是将各种业务应用、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
• (三)应用服务
•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遵循应用驱动的原则,围绕不同院校改 革与发展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校园 文化生活、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信息化 服务。应用服务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增强版
(接口对接) (本地部署)
用户管理
教育资源元数据管理
资源管理
资源权限管理
能力分装
资源信息维护
大数据分析
资源浏览、下载
……
……
• 1.资源建设 • 通过自建、引进、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
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 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 2.资源应用 • 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够通过网络学 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 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 3.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 • 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 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能在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将本校相关应用中的数字教学资源开放到共 享服务系统中,实现校际间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供资源查询与引用接口,使各校 教师和学生方便地从网络教学服务中查询和使用校际共享资源。
• 基础设施处于智慧校园的最底层也是最基础层,包括校园 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终端、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智慧 教室、智能会议室、智能安防、智慧实验室等。
基础建设
校 园 网 络
数 据 中 心
信 息 安 全
智 能 安 防
智 慧 教 室
智 能 会 议 室
信 息 终 端
智 慧 实 验 室
电 子 班 牌
用户
教育主管 部门
二建设原则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坚持以 人为本
坚持应 用驱动
坚持融 合创新
坚持示 范引领
坚持绿 色发展
•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 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协同推进。各 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 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智慧校 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 坚持绿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绿色节能循环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 的信息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绿色化程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现代化教育建 设新格局。
•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 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 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 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 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 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 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整体校园网络建议采用十万兆核心、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 面的三级架构。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主要场所。支持网络直播、视频点播、 远程教学,实现对装备使用管控的智能化。 • 2.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安全、节能、高效的机房环境,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 高安全性的网络系统、主机(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 据库系统等,为信息服务和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由 数据中心机房、网络系统、主机与存储系统、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组成。 • 3.信息安全 •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 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 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信息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 络和信息安全。
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校务办公等; • d) 文化生活应用服务:是指支持校园文化生活的数字化服务,如校园社区交流、
后勤服务等; • e) 公共服务:提供免费的、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
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家庭、社会等提供公 共服务; • f) 社会服务:是指面向社会提供的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校企共享信息服务、远 程职业培训等; • g) 决策支持应用服务:是指支持院校领导层对院校发展实施决策的数字化服务。 • 数字校园应用服务的提供,不应大而全、形成信息孤岛,而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 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应用服务
统 一 身 份 认 证 服 务
综 合 信 息 门 户 服 务
数 据 交 换 服 务
决 策 支 持 应 用 服 务
网 络 教 学 服 务
教学 学生 管管 理理 服服 务务
教 科 研 管 理 服 务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服 务
办 公 自 动 化 服 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