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1/ 22目录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
城市管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
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
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也是今后城市综合管理发展的必然。
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
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
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城市系统。
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
通过创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面向决策管理服务:构建城市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城市运营的关键数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运行、公共安全、交通运输、能源、环境、人口等综合数据,通过数据深入挖掘、定义关键事件和流程,为管理决策和资源优化分配提供服务。
●城市运行支撑环境:建设城市运行的专业应用系统,包括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等应用系统建设。
●产业服务环境: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提供更多的产业服务能力奠定的基础信息环境,通过电子商务、数字物流等云服务建设,提供先进的产业服务,推动智慧城市自身产业链的发展。
●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支撑能力:打造先进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政务云中心、数据中心、标准的应用共享支撑环境,搭建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支撑平台、视频网络环境,创建智慧城市的标准化体系,满足城市不断发展对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需求。
3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3.1 建设目标中兴作为全球通讯行业第三大企业,从年开始介入到智慧城市的研究上来,目前是国内第一个智慧城市完整的产品、平台的供应商。
我们认为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达到以下的目标:1.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实现一个数据共享的平台。
2.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的规划、管理提供一个帮助,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一个安全、便利的环境。
3.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中兴通讯为龙头,带动当地一些相关企业的发展。
3.2 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3.2.1 总体功能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通过整合现有专业平台,实现与专业平台互连互通,利用专业部门监测网络,对突发公共事件隐患进行动态监控,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依托于协同工作平台,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进行协同会商和综合决策,实现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
具体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实现部门信息、资源交互和共享智慧城市基础平台与各部门专业指挥中心及各区县实现信息、资源交互和共享,以达到统一协调指挥。
、协调指挥与命令发布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现对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的统一指挥、命令下达。
使各相关部门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门能有明确、统一的应急方向和任务。
、重大的突发事件(灾害)的辅助分析决策对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灾害提供计算机辅助分析决策,如各种信息和资源的计算机查询、统计,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的空间展示与分析,协助指挥员进行决策。
、对全市系统进行监控、备份、汇总、分析平时,对各专业中心和区县上报的数据进行备份、汇总和统计分析,对整个全市的系统及服务平台进行监控。
、预警预报通过与各区县及专项部门或中心的密切联系,以及其他各种渠道获得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并进行警情的分析和预报,以便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防工作。
、信息发布提供公告、图片等的制作,并能通过各类媒体向大众发布。
、灾害评估与管理对灾害进行损失、影响的评估,对将历史灾害进行分类管理、总结研究。
5/ 22、方预案制作与管理即能提供电子应急预案文档的制作,又能通过基于二次开发的方预案制作工具,并实现应急方预案的管理。
、会商功能市领导、涉及的各部门及专家队伍可通过非接触的、实时的视频协商系统、电话会议完成应急事件相关的商议、决策。
这一功能尤其在面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3.2.2 基础平台3.2.2.1 云计算平台随着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新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服务器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传统数据中心架构中不同的业务系统的服务器相互独立,硬件资源相互独立,使得数据中心常常面临设备众多、管理复杂、能源不足、平均利用率不高、空间有限等系列瓶颈。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 把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提供用户使用。
云计算数据中心对政府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硬件可以包括或的机器、存储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软件可以包括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及应用等),形成统一资源池,为政府各部门内部用户、外部企业及公众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根据用户请求自动地管理和动态地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资源,也可以动态安装软件和应用。
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目的在于:●有效缩减开发和运维成本。
●降低整个管理支撑系统的复杂性。
即在引入架构和技术标准的同时,引导投资向有关业务创新、服务改进的领域倾斜。
●为来新应用开发或系统升级提供更快捷的开发手段和方式。
●降低管理支撑运作的复杂性。
通过增加系统协作与信息沟通,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提高基础设施管理的可靠性。
●建立系统架构约定与规范,并且可管理、可度量、可演进。
“云”的资源可从三个层面以服务的方式通过各种终端提供给使用者。
首先是基础架构服务(),提供的是虚拟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络资源;其次是平台服务(),提供的是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等;最后是软件服务(),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7/ 223.2.2.2 指挥管理平台构建城市指挥管理平台,指挥管理平台大屏幕显示系统通过大范围展示治安、交通、城市管理、公共事件的当前状态,供各职能部门更好的指挥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指挥管理平台包括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决策中心、指挥中心和演示大厅。
监控指挥中心把城市作为一个单一系统来查看和管理,能实时查看城市的运行活动,实时监测城市运营的关键指标和关键事件,协调各职能部门处理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事务。
管理决策中心能整合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运行、公共安全、交通运输、能源、环境、人口等综合数据,通过数据深入挖掘、定义关键事件和流程,为管理决策和资源优化分配提供服务。
指挥中心为各接入单位提供开放式接口,在工作情况下,各接入业务单位应在指挥中心设置专人值班坐席来负责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各业务系统的信息数据交换和转达,并监督工作的状况,处置各类事件。
在紧急情况下,指挥中心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应急指挥系统充分调度各业务单位资源,进行统一指挥。
演示大厅主要用作观摩和演练,方便市民和考察团对智慧城市的了解。
3.2.2.3 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作为标准化的运行环境,是智慧城市信息化的标准环境,是实现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流程由工作流服务驱动,基础数据库只接受各种基础服务的访问,不支持应用子系统的直接访问,所以数据共享平台主要实现基础数据的封装、交换,对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实现各应用子系统的联动和基础数据融合。
数据共享平台主要组成,如下图所示:9/ 22●信息资源库:由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资源目录数据库、资源交换数据库组成。
●资源目录管理:目录管理系统实现对汇聚的目录内容进行审核和其它相关的管理工作,如目录注册、目录发布、目录维护等。
●资源目录服务:目录服务系统基于网络实现对目录内容的发布,并向用户提供目录内容的查询。
●交换传输:是用来构建前置交换子系统之间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路由、解包等功能。
●前置交换:前置交换子系统的逻辑结构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提供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
●交换桥接:交换桥接子系统是部门业务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口,以实现两个信息库之间的在线交换。
●交换管理:交换管理子系统支持对整个交换域的综合管理监控,包括交换流程的配置、部署与管理以及对交换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两个方面。
●管理子系统:对前置节点和交换中心部署的服务、组件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主要监控服务的使用率、异常及失败、服务消费能力、服务使用者情况,以及信息交换整个业务流程。
3.2.3 智慧应用3.2.3.1 数字城管工程根据数字城管工程的整体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字城管工程的分期分阶段建设,提出如下初步设想:首先,初步建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区县两级一体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软件平台,完成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及系统集成。
●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组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系;●完成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测绘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完成软硬件设备及网络等基础平台建设;●搭建数字城管工程平台;●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和车辆监控子系统;●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监督评价体系;●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相关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
其次,进一步优化一期建成的系统,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扩大平台实施覆盖的地域范围,拓展平台功能,为城市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