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解外周血管性介入治疗及其器械

了解外周血管性介入治疗及其器械

了解外周血管性介入治疗及其器械外周放射介入治疗在中国始于80年代初期,经过十来年的应用、发展,在临床治疗领域内,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但纵观介入治疗的现状,在中国仍有不断发展之空间,特别在设备、器材之研制及应用方面。

总括而言,介入性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及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性介入技术与器械: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外套、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器械主要包括:一、穿刺针-三类血管造阳穿刺针经皮血管造影穿刺针不同于一般皮下、肌肉注射针,其作用是将导丝和造影管引入血管,是现代血管造影必不可少的设备。

理想穿刺针的条件是针头锋利,切缘光滑和粗细适中,针的外径大小以"号"(Gauge)表示,"号"愈大,外径愈小。

1 针的结构一部件穿刺针此针长2.5--7cm,针径18--22号,针柄多为塑料,主要用于穿刺血管的前壁。

静脉穿刺如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穿刺可用此针,减少对血管附近结构的损伤和减少出血。

用于动脉时主要为小动脉如桡动脉穿刺。

两部件套管(鞘)针由外套管(鞘)和针芯构成:A、针芯平钝:套头端尖锐,呈450斜面,针芯头端平钝,稍短于外套馆,藏于外套管内,如Riley氏针。

B、针芯尖锐:外套管头端平钝,针芯尖锐,露出于外套管之外,如Sedinger氏针和我公司经销的实芯穿刺针。

外套管有金属和塑料两种,针芯也有空心和实芯之分。

金属套管针尾大都有基板,针长4.0-7cm,针径21--18号,针内通过.018~0.038英寸导丝。

针柄部结构有两种类型:内腔呈光滑漏斗形,利于导丝由尾端插入针内腔;另一种为针杆向后延伸至柄端内腔,操作时,尤其是在经此延伸管的后口喷血时,插入导丝不方便,为此又设计了便于导丝插入的部件。

三部件套管(鞘)针由外套管(鞘)、内针和闭塞器组成。

外套管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内针为金属质地,前端尖锐,用于穿刺血管。

当针进入血管后,拔出内针,插入闭塞器,可使针稳定地深入血管。

闭塞器前端钝圆,不会损伤血管。

.房间隔穿刺针为两部件金属针,常用者为Brockenbrough氏针。

针长70或71cm,针远端有-4cm长的弯曲,针尾有一针尖方向指示板,所指示方向为针尖方向。

针杆为18号,针远端为21号。

针杆空心,可作血压监测。

针芯为头端钝圆的闭塞器。

针应与同名导管匹配使用。

剥皮穿刺针一次使用性金属针。

针杆壁为两半对接而成。

针穿入血管后,不用导丝直接导管经针送入。

然后逐段剥开两半针杆壁,并完全退出血管,留下导管。

另有一种形式的剥皮穿刺针,针芯为金属,外套管为塑料,针穿入血管后,退出针芯,经外套管插入导管然后剥开套管,只留下导管。

剥皮穿刺针通常用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管用。

针径一般不小于14号。

2 针的大小针外径以"号"(gauge)表示,针的内径因针壁厚薄而圾所有同(表1-1)。

根据病人大小和血管粗细选择穿刺针。

18号针一般适用于大多数成人的动脉、静脉穿刺。

小动脉如桡、肱动脉宜选用19~20号穿刺针。

二、导丝导丝也被称为引导钢丝(guide wire),是现代血管造影必不可少的设备。

其作用是:a、引导并支持导管通过皮下组织、动脉壁等软组织,经穿刺孔进入血管 b、引导导管通过迂曲、硬化的血管,选择性或超选择进入检查的血管分支 c、加强导管硬度,利于操纵导管 d、作交换导管用头端柔软可减少导管对血管的损伤。

1 导丝结构导丝由内芯(core or mandrel core)和外弹簧套管(spring guide)构成。

2 导丝类型固定导丝(fixed-core guide wrie) 导丝内芯在两端已焊接固定,不能移动,故导丝头端的硬度、柔软段长度以及头端形状均不能改变。

头端形状有直头和弯头(J形)两种。

直头导丝的柔软段长度变化很大,从3.0cm至35cm不等,故有软直头、长软直头、长长软直头和特长软直头之分。

J形导丝的头端弯曲半径一般为1-15mm。

活动芯导丝(movable-core guide wire)导丝的粗内芯公在导丝的尾端焊接固定,其头端不固定,可以向后拔内芯,改变导丝头端的柔软度,柔软段长度和形状(直形或"J"形)。

这种导丝对于超选择性插管或血管分支角锐时特别有利于通过。

转向导丝(deflecting guide wire) 也可称为可控导丝,是活动芯导丝中的一种。

经转向手柄牵拉导丝内芯的尾端,导丝头端即可弯曲进入欲检查的血管分支内,达到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目的。

交换导丝( exchange guide wire) 导丝长,180-300cm,用于导管交换用。

硬度可变导丝(variable stiffness guide wire, VSGW) 导丝内芯由10股0.004英寸(0.10mm)不锈钢组成。

3 导丝大小和要求导丝粗细一般用英寸表示,多数在0.018-0.038英寸(0.45-0.96mm),细的为0.010英寸(0.35mm),粗的则达0.052英寸(1.32mm)以上。

成人血管造影一般用0.035或0.038导丝。

这正与5-7导管相匹配,导丝长度因用途而异,40-450cm都有,如用100-110cm的长导管,可用145-150cm长的导丝相配合,导管鞘的导丝较短,一般40-50cm长,导丝硬度是重要的功能参数,这取决于导丝和导丝直径,硬度不足,将会在血管内盘绕、打结,硬度太强,易损伤血管皮层等。

三、导管插入鞘导管(插入)鞘主要用于引导诊断性导管、球囊导管或其他血管内器具顺利进入血管,同时也主要用于导管交换,通过导鞘交换导管,可以减少导丝交换的操作,特别当导管内发生凝血阻塞时,能直接拔出不通的导管,换用新管,不致使操作被迫停止。

导管外鞘套是由穿刺针(可有可无),外鞘、扩张器才短导丝组成。

我们常见的有:动脉鞘、静脉鞘、撕开鞘等。

四、导管(造影管)导管是经皮血管造影的关键设备。

导管应具有适宜的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

导管还应具有良好的不透X线性能。

形状记忆力要好,管壁应光滑,造影性能高,血栓形成性能应控制在最低范围。

造影导管为一根长形胶管,其主要作用为提供管导使造影剂能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

因此,一根造影导管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内管柔滑可产生高流量*显影性能高.*非创伤之头端并需有极高保持原型状性能不易变形*可容导丝容易通过等1 导管之物质/物料一根完美之造影管应具备如下条件:*高显影度*光滑柔顺减少导管与血管之磨擦,方便引进体内*能保持所塑造之型状*可提供极高液体流量*高扭动能力(1:1 torque)2 导管之扭动力为了加强导管之扭动力,导管体内亦可浸入微细网状钢丝,此种导管称为"BRAIDED"(含编织网)导管。

3 导管的种类非选择造影导管分为:直形、单弯、猪尾三种。

做主动脉和心房、心室造影者,导管头端均有侧孔。

单弯侧孔管可作非选择性造影,单弯端孔管属多用途管。

选择造影导管预成形的导管都可作选择性插管用。

分为:脑动脉管、冠状动脉导管、内脏动静脉导管。

超选择造影导管分为两类:A、预成形的超选择导管:如肝动脉导管(RH)、胃左动脉导管(RLG)、胰背动脉导管(RDP)等,除能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外,还能作腹腔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插管。

B、同轴超选择性导管,由外导管、内导管及导丝组成。

外导管作导引用。

内导管细,1F-3F,因而可进入小血管分支。

五、扩张管扩张管是进入血管的通路,减轻血管损伤,减少导管头端的磨损,利于薄壁导管和细导管进入血管。

扩张管应等于或小于所选用的导管,否则易造成穿刺孔漏血。

六、连接管、开关和接头等连接管用于连接高压注射器与导管、导管与手推注射器或导管与压力监测等。

连接管两端接头分为金属和塑料,接头分公母(FM)或公公(MM)。

管壁一般透明,也可加用金属网。

长度30-240cm,管径用"F"表示。

开关分为金属和塑料两种。

从功能上看,有一路、多路和多侧口开关。

如我公司的三通(可作一般诊断血管造影)、三联三通(冠脉造影用,可同时作压力监测、肝素盐水冲洗、注射造影剂用)。

而共轴导管需要用一种人字形(Tuohy-Borst)接头。

血管成形术介入技术与器械(球囊导管):经皮血管成形术,也称经皮血管扩张成形术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一种使狭窄或闭塞血管扩张再通的新技术。

经皮血管成形术始于1964年,所用器械几经变化,有无球囊同轴导管发展成球囊导管,其应用范围、疗效均有明显改进。

目前球囊导管正在不断发展。

每一个球囊可以在指明的压力下,充液到所说明的直径和长度,破裂压对于球囊导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充液是不应该超过这个压力的,破裂压由球囊尺寸的不同而不同。

使用时,应该注意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签上球囊充液的指标,不要将球囊充液超过产品包装上表明的破裂压。

推荐使用充液压力表给球囊充液。

一、非冠状动脉成形导管分为:1、共轴导管:现已停用。

2、扩张导管:现用于学者做研究。

3、笼形球囊导管:现已停用。

4、Gruntzig 球囊导管:如cook公司。

5、Olbert 球囊导管:这种球囊应用不广泛。

6、新型球囊导管。

7、颈动脉形成专用导管球囊导管的附属设备预扩张导管当血管狭窄严重或狭窄坚固时,可用预扩张导管现通过狭窄段,再换成球囊导管成形。

压力泵血管成形时监测球囊内压,表上标明PSI(磅/平方寸)或ATM(大气压)或为两者。

穿刺针、导丝、动脉鞘等二、使用适用症球囊导管可用于周围动脉成型术(PTA)。

像PTCA一样,PTA是在人为的控制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以扩张血管的球囊成形术,只是它用于周围动脉,PTA使动脉扩张从而改善血流,通常在诊断性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和累及范围后实施PTA,通常用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或由糖尿病引起的周围血管阻塞(如间歇性破行)常作PTA的部位:1.股动脉腓动脉等2. 髂动脉等3.肾动脉等PTA球囊导管的介入有二种方法:逆血流方向到达主动脉和对侧动脉的病变部位和沿正常血流方向到达同侧的病变部位。

PTA的操作类似PTCA的操作,只是有些器材不同,例如:PTA不总是需要引导管,导丝也粗些(0.035-0.038")和短些,球囊的尺寸也不同,(球囊直径为4-12mm,长度为2-10cm)。

导管的设计是相同的,即轴设计或双腔设计。

中心腔用于插入导丝,测定压力和注射造影剂,第二个导管腔用于球囊充液。

三、周围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周围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基本一样,只是操作有所不同。

支架放置,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激光动脉成形术和血管内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类似的PTCA。

动脉内膜切除术动脉内膜切除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作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部位是头动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