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衰老Klotho基因的功能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抗衰老Klotho基因的功能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抗衰老Klotho基因的功能及与人类疾病的
关系
【关键词】 Klotho基因;基因表达;基因变异;衰老性疾病
抗衰老基因Klotho(KL)是1997年研究自发型高血压时发现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1〕。

该基因突变小鼠会过早出现与人类衰老相似的多种表现,并使其寿命缩短,而通过转基因使KL过度表达会减轻小鼠的衰老症状,延长寿命。

研究显示KL基因缺陷鼠的寿命仅为野生鼠的5%~6%〔2〕,而其过度表达会使小鼠的寿命延长(雌性和雄性分别延长20%和30%)〔3〕。

但是,KL基因的基础研究与人类衰老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较少。

1 KL的生物学特征
人和小鼠的K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2区域,大鼠定位于12q12区域,在KL基因结构中,其mRNA存在一个可变剪切位点,因而KL 能表达膜型和分泌型两种蛋白。

免疫组化和PT PCR分析表明:KL 基因高表达仅限于肾脏和脑脉络膜〔4〕,但KL蛋白可对其他组织和细胞发挥作用,提示KL蛋白具有激素样作用〔5〕。

2 KL蛋白的功能
2.1 调节体内钙磷水平
体内钙、磷平衡通过3个器官系统的共同作用而维持:消化道、肾脏和骨骼。

KL基因缺陷小鼠在衰老同时,往往伴发高钙血症和高磷酸盐血症,提示KL与钙磷代谢有密切的联系。

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来源于骨骼的激素,作用于肾脏,抑制磷的重吸收和维生素D(VD)的生物合成,增加尿磷排泄和抑制血清1,25(OH)2D3的水平〔6〕。

研究证明,肾脏表达的KL蛋白其胞外区可与多种FGF 受体直接结合,在FGF23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协同受体的作用〔7〕。

KL FGF23信号传导刺激增生并且阻止VD介导的凋亡〔8〕。

因而,KL和FGF23可能以共同的信号通路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KL缺陷大鼠会阻断KL FGF23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体内1,25(OH)2D3产生增多〔1〕,血清1,25(OH)2D3高水平促进钙和磷在小肠的重吸收,导致高钙血和高磷血症〔2〕。

1,25(OH)2D3增多可能是KL突变鼠产生衰老症状的主要原因。

通过饮食控制磷和VD的摄入或剔除1a 水解酶基因〔编码1,25(OH)2D3合成酶〕可以减轻几乎所有的衰老表型,延长寿命〔4〕。

血液中钙水平升高易导致血管和软组织产生异位钙化,这可能是KL缺陷鼠和FGF23敲除鼠出现几乎相同的生理和生化表现的原因。

另一方面,膜型KL蛋白可通过增加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膜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5(TRPV5)的表达,提高钙在肾脏的重吸收。

TRPV5是表达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性钙通道(钙通过此通道进行跨细胞重吸收),参与维持体内钙平衡〔9〕。

KL蛋白的胞外区
(KL 1和2)与糖苷酶家族1糖苷酶具有同源性,已证实KL蛋白具有微弱的葡糖苷酶活性,将重组KL蛋白加入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一种表达TRPV5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基中,会增加钙内流和细胞表面TRPV5的表达,说明KL蛋白葡糖苷酸酶活性对激活TRPV5离子通道起重要作用〔4〕。

最近研究指出,人类细胞的KL蛋白胞外区通过水解TRPV5 N聚糖链的末端唾液酸而激活胞浆膜固有的TRPV5〔10〕。

KL水解末端唾液酸使半乳素1结合于TRPV5,减少TRPV5的内化,增加TRPV5在胞膜表面的储留。

KL与TRPV5和钙结合蛋白
D28(VD敏感的细胞内钙转运蛋白)共表达于远曲小管细胞,形成肾单位的特殊区域,使该处的钙进行跨细胞重吸收〔11〕。

KL与TRPV5和钙结合蛋白D28的这种共定位对体内的钙平衡起重要作用。

2.2 抵抗氧化应激
机体代谢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ROS)是造成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该损伤被称为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可引起许多生物大分子如DNA、脂类和蛋白质等的损伤,使细胞功能衰退,最终机体表现出衰老特征〔12〕,转KL基因可通过减少超氧化物的生成阻止自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减轻造成的肾脏损伤〔13〕。

研究表明,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传导通路适度抑制是抵抗衰老的机制之一〔14〕。

KL 蛋白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调节包括哺乳动物在细胞和生物水平上对氧化应激的抵抗〔15〕。

因为哺乳动物特异性转录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