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元共聚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元共聚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 ; ; <年第B !卷
/ # ’ 4 4 , 3 ’ . 6 / 0/ ,"# : / A 3 * 4 * 3 5 ’ . 6 / 0/ , 5 6 4 / 4 6 . ’ 6 0 4 . * ) * . 3 / ) . * : 7’ 8 7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实验部分
! " ! 原料 丙烯酸 (: 聚合级, 北京东方化工厂产; 丙烯 -) 酰胺 (-8) 、 (8 、 !, ! 9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8) 、 偶氮二异丁腈 ; 1 2 )* & = > ? ? 2)* & 均为化学纯; < (: 化学纯, 用. 甲基丙烯酸 @ : A) % B 乙醇重结晶; 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十六醇通过酯交 十六酯 (C8) 换反应制得, 并经减压蒸馏精制; 高分子稳定剂为两
图F G$ 用量对" 的影响 * + F . / / ! 0 1 2 /G$2 6",
缔合型增稠剂的抗盐性比非缔合型增稠剂好, 。这是由于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部分抵消 详见表# 了离子屏蔽效应所造成的蜷曲趋势。或者是较长的 侧链所造成的空间障碍部分消弱了离子屏蔽效应。 此外, 是因为聚合物分子间的物理缔合 ’ (值下降, 较弱, 在较高转速时, 其剪切作用使疏水缔合被破 坏。这说明缔合作用有助于改善增稠剂的流变性,
[ , ] ’ $ 亲聚合物, 由本实验室自制 ; 石蜡油、 二甲苯及
" 结果与讨论
# " !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交联剂用量对胶乳的增稠性能影响显著。由图 随着 8 白浆粘度出现 !可看出, : -8 用量的增加, 极大值。这可解释为: 线型聚电解质引入交联剂后, 形成网络。对自由态水的限制作用大大增强, 增稠 能力随之骤增。但若继续增大交联剂用量稠剂已经 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类阴离子型增稠剂仍存在一 些缺陷, 如耐电解质性能、 色浆触变性、 印花时得色 量等均不十分理想。改进的方法是在其亲水主链上 [ , ] ! " 。 引入少量疏水性基团, 从而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 , ] 文献 ’$ 报道了用含长链的疏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 十六酯与丙烯酸共聚, 合成了由二元共聚物组成的 缔合型增稠剂。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用反相乳液聚 合法合成含丙烯酸 / 丙烯酰胺 /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 元共聚物的缔合型增稠剂, 以期利用共聚单体的疏 水效应及非离子效应来共同提高增稠剂的性能。
[ , ] F @ 基团引起的协同作用 , 从而导致聚合物网络容
因可能是, 在较高的转速下, 高剪切作用破坏了多重 基团的协同作用。
纳自由态水的能力增强, ! 增大。但如果 E# 用量 过大, —G 较—G H I " H HJ 亲水性差的特性就会表 < 现出来, 使 ! 下降。至于抗盐性大大增强, 是因为 —G 为非离子型基团, 在水中不离解, 对电解 H I " < 质不敏感, 因而受外界离子的影响小。$ 下降的原 %
减压共 沸 脱 水 及 二 甲 苯, 得到基本无水的油包水 (F / 型聚合物胶乳。最后向此胶乳中加入一定 +) 量的反相剂 = 。 > ? ? 2 ) * & ! " $ 性能测试 白浆粘度: 用A G H )! 型旋转粘度计测定由已 加反相剂的胶乳、 适量氨水与蒸馏水配成的白浆 (胶 乳质量分数! 的粘度 !, 转速为,D / 。 B) 7 0 2 白浆的粘度指数 (I ) : 是转速为 , / @ &D 7 0 2的白 浆粘度 ! 与转速,D / 的比值。 7 0 2的白浆粘度 ! , & , 粘度保留率: 在测定完白浆粘度后, 向其中加入 一定量的A , 得到含 & (质量分数) 1 J K # & % B A 1 J K的 白浆, 再测其粘度。 粘度保留率 ( B) L 加电解质后的白浆粘度 M ! & & 原白浆粘度
> = ; < B = C ; = < ! ;
? = ; < > = ; ; = < ; C
@ = ; < C = C ; = < ; ;
! ; = ; < @ = ; ; = ! D ;
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益, 能够解决色浆在施工时 流平与流挂的矛盾。 ! " # 非离子型共聚单体 $% 的影响 图C 、 表 < 为 非 离 子 单 体 对 增 稠 性 能 的 影 响。 随着 E# 用量的增加, 而粘 $ %下降, ! 出现极大值, 度保留率会逐渐增大。这是因为丙烯酰胺是亲水性 非离子型单体, 它与丙烯酸盐共聚后会产生由多重
第# "期
田大听等: 丙烯酸 / 丙烯酰胺 /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元共聚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K E J・
水的摩尔体积, / "即交联密度。由式 (# ) 可知, ! !! 交联密度越大, 网络溶胀比越小, 白浆粘度下降。 由图#还可看出, 随$ % &$ 用量增加, ’ (出现 极小值, 并与 " 的极大值相对应。这种丙烯酸类增
石 油 化 工 A + & O H G " + # % G E _& + G " I H _ H S Y
表! "# 对粘度保留率及 $ %的影响 & ’ ( ) * ! + , , * . / ,"#/ 0 . 1 *2 3 * 4 * 3 5 ’ . 6 / 0/ , 5 6 4 / 4 6 . ’ 6 0 4 . * ) * . 3 / ) . * ’ 0 9$ % 7’ 8 7
! " !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图E 是引发剂用量对 " 及 ’ (的影响情况。由 表E可见, 在实验范围内, 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大, 而’ (则上升。这是因为引发剂用量增加, " 下降, 初级自由基生成的数量会增多, 引发速率增加, 所生 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从而使 " 下降, ’ (则
・@ B ?・
B 结论
( )交联剂用量增加可使增稠剂的 ! 出现极 ! 大值, 粘度保留率下降; 引发剂用量 $ %出现极小值, 增加则! 下降, $ %上升; E# 及 "# 的引入都使 ! 及粘度保留率出现极大值, 而使 $ %下降。 ( )"# 的疏水缔合作用与 E# 的非离子效应 < 都可改善增稠剂的增稠性能。
[ ] ) 稠剂白浆的流变行为呈假塑性 。’ 流 (数值越小,
上升。另外引发剂用量增加, 反应剧烈, 链转移增 加, 也会导致聚合物网络交联密度太大, 使 " 下降。
变性愈好。一般增稠能力强的白浆 ’ (值较小。
图E 引发剂用量对" 及 ’ (的影响 * + E . / / ! 0 1 2 / + 6 + 1 8 1 2 3 2 6"8 6 9’ ( ,
・* ’ $・
石 油 化 工 R S = T + J C S 8 @ J U= S J C A + U + V W
" & & "年第’ !卷第! &期
丙烯酸 /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三元共聚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田大听!, 谢洪泉"
( 湖北 恩施 $ ; 湖北 武汉 $ ) ! #湖北民族学院 化工系, $ % & & & "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系, ’ & & ( $
图: 交联剂用量对粘度保留率的影响 * + : . / / ! 0 1 2 / 0 3 2 4 4 5 + 6 7 ! 3 2 6 1 A !B 3 ! 4 ! 3 C 8 1 + 2 62 / C + 4 0 2 4 + 1 , D 8 8 + 6 4 1 ! 5 ! 0 1 3 2 5 1 ! , D
于离子型网络的溶胀理论见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Q !" )&!) $!] " $& ( ! "7 L ?
其中 "7 为溶胀比, / # $P 为网络上固定 电 荷 的 浓 度, % 为外界离子浓度, &! 为相互作用参数, $! 为
[ ] % 过大, 聚合物的溶胀性变差, 粘度变小。N K 6 D O 关
氨水为工业级, 未经处理。 ! " # 聚合物胶乳的合成 在配置有机械搅拌器、 油水分离器及冷凝装置、 温度计的三口圆底烧瓶中, 分别加入由适量乳化剂 ( 、 高分子稳定剂、 引发剂 (、 ; 1 2 )* &) @ : A) C8、 < 液体石蜡及二甲苯组成的油相, 由定量氨水中和的 丙烯酸、 交联剂 (8 、 丙烯酰胺溶于蒸馏水组 : -8) 成水 相, 将 水 相 加 入 到 油 相, 强烈搅拌 (, & &"( & & / ) 预乳化 ’ 控制搅拌速率 " D 7 0 2 &7 0 2 后, & &"’ & & / , 在 保护下升温到 引发聚合数小时, D7 0 2 A ( &E "
! " # 疏水性共聚单体 $% 的影响 图F为共聚单体 G$ 用量对增稠性能的影响。
图# 交联剂用量对" 及 ’ (的影响 * + # . / / ! 0 1 2 / 0 3 2 4 4 5 + 6 7 ! 3 2 6"8 6 9’ ( ,
由图 F 可见, 随着 G$ 的 引 入, 白 浆 粘 度 增 加, 当 (对单体总质量而言) , 粘 G$ 质量分数为 F H " I时 度增 至 最 大。这 是 由 于 G$ 中 含 有 较 长 的 烷 基 (; ) , 疏水性很强。当其在水中达到一定含量时, # ) 随着聚电解质链段的伸展, 分子链间的疏水基团发 生缔合, 形成部分以微胶束为物理交联点的聚合物 网络, 因而增稠能力增加。但是, 随着聚合物主链中 疏水基团增多, 聚合物分子链内缔合的几率也会增 加, 使聚合物链段不能充分伸展而呈蜷曲状态。另 外, 由于疏水基团增多, 使聚合物亲水性减弱, 由静 电排斥引起的分子链伸展减弱, 从而使" 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