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一、骨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1、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且两者的比例不变。

•主要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

•骨质疏松•全身性骨质疏松:可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症等疾病。

•局限性骨质疏松:见于骨折后废用、急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骨质疏松•2、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

•常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良性肿瘤骨质破坏局限、边缘清楚。

•恶性肿瘤骨质破坏范围广,边缘不清楚。

•急性炎症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缘模糊,病变发展迅速。

•骨质破坏•骨质破坏•3、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形成骨质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

•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外伤骨折后。

•骨质坏死•死骨的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其一是因为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即绝对密度增高。

•其二是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或在肉芽肿、脓液包绕衬托下显示相对高密度。

•骨质坏死•4、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骨指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在长骨可见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局限性骨质增生:多见,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外伤修复期或骨肿瘤等。

•弥漫性骨质增生:少见,如氟骨症。

•骨质增生硬化•骨质增生硬化•5、骨膜增生•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骨膜增生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骨膜增生的X线表现与病变性质有关。

•良性病变的骨膜增生表现为线状、层状或花边状与骨表面平行的密度增高影,范围较广泛。

•恶性病变的骨膜反应则较局限,常表现为葱皮状、放射针状、三角形(Codman氏三角)。

•骨膜增生•骨膜增生•二、骨关节外伤(一)总论•骨关节外伤进行X线检查的目的• 1.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 2.了解骨折和脱位的详细情况。

• 3.在透视监视下行复位治疗。

• 4.复位固定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

• 5.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过程和有无并发症。

• 6.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可用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骨折,并可观察引起骨折的病变。

•1、骨折的定义•骨组织的连续性发生断裂叫骨折(fracture)。

•绝大多数病人,是因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于骨骼而发生的。

•骨折发生在骨质病变部位时(如发生在骨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或骨囊肿部),外伤往往不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因素,此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

•2、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骨折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X线片上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骨折线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当中心X线通过骨折断面时,则骨折线显示清楚,否则可显示不清,甚至难于发现。

•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容易与骨折线混淆的结构•干骺端骨折须与骺线鉴别。

•与骨营养血管沟鉴别。

•颅骨骨折注意与颅缝鉴别。

•与一些正常组织重叠影鉴别。

•与骺线鉴别•与营养血管及颅缝鉴别•与一些正常组织重叠影鉴别•3、骨折的分型•根据骨折程度将骨折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两大类。

•前者骨皮质未完全断裂,如青枝骨折、裂隙骨折等。

•后者骨皮质完全断裂,甚至有移位,根据骨折线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纵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T形骨折、Y形骨折和星状骨折等。

•根据骨碎片情况可分为撕脱骨折、嵌入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根据引起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骨折、疲劳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4、骨折的对位与对线关系•对于完全性长骨骨折应注意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这对于评价骨折的程度、预后以及指导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应注意观察。

•而骨折的对位与对线关系就是对骨折断端移位情况的描述。

•⑴骨折的对位关系•描述骨折断端内外、前后和上下方向的移位称为对位关系。

•对位关系的判断是以骨折近段为基准,来描述骨折远段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骨折断端的嵌入也属于对位关系的改变。

•骨折的对位关系前臂双骨折:桡骨骨折无明显移位,尺骨骨折远端向外侧和腹侧移位。

•骨折断端的嵌入•有一些骨折断端互相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诊断中要注意。

X线片上往往看不到透明的骨折线,也无明显的成角和侧方移位,仅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

•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结构重叠所致。

骨小梁及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相应的骨骼短缩变形。

较常发生嵌入骨折的有股骨颈骨折、跟骨骨折、椎体压缩骨折等。

•骨折断端的嵌入•⑵骨折的对线关系•骨折两断端骨骼纵轴线所形成的角度,表示骨折的对线关系,成角的方向是以角尖所指的方向为准。

•正常肘关节•5、儿童骨折的特点•儿童骨骼除可发生上述各型骨折外,其骨骼的损伤还与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

可有青枝骨折和骨骺分离。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皮质完全断裂,而发生青枝骨折。

其X线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一般看不到骨折线而只见骨皮质皱折、凹陷或隆突。

•青枝骨折•骨骺分离•骨损伤易累及骨的薄弱部分,而骺软骨板分隔着骨骺与干骺端,为较软弱之处,故易发生骨骺分离。

由于骺软骨板在X线片上不显影,故不能看到骨折线,只显示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相对移位。

•骨骺分离•骨骺分离•6、骨折的愈合过程•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经过骨折部血肿形成、血肿机化、纤维性及软骨性骨痂形成及骨化几个阶段。

在组织学上可概括为骨痂形成期和塑形期。

•骨痂形成期•塑形期•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外伤后骨质疏松•骨化性肌炎•7、关节脱位•定义:关节组成骨的互相错位,称为关节脱位(joint dislocation)。

•外伤性关节脱位常见于活动范围大、关节囊松弛、周围韧带薄弱及结构不稳定的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等。

•关节脱位常伴有关节囊撕裂,有时还可伴有撕脱骨折。

•成人大关节完全性脱位临床体征明确,诊断不难。

X线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关节脱位的类型和程度,有无合并骨折,对复位治疗很重要。

•而成人小关节脱位、儿童青少年关节脱位,以及不完全脱位,X线征象不确切,诊断较困难,常需加照健侧进行对比,才能确诊。

•(二)骨关节外伤各论•1、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Colles骨折,老年患者较多见,亦可见于青壮年。

多数为摔倒时以手掌触地所至。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以内,以横断骨折多见,少数可呈粉碎骨折。

骨折后手腕呈“餐叉”样畸形,较有特征。

•Colles骨折X线表现•可在桡骨远端2~3cm内见到横行骨折线,粉碎性骨折严重者骨折线可通入关节。

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骨折部可见向掌侧的成角。

•Colles骨折可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还可伴有尺桡关节半脱位。

•Colles骨折•Colles骨折•2、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相当常见,尤其多见于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常为传递的暴力所致,如使股骨处于内收、外展或旋转状态下滑到,或大粗隆触地等均可引起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根据骨折解剖部位可分为头下部、中央部和基底部骨折。

头下部骨折发生在关节囊内,易引起关节囊的损伤,影响关节囊血管对股骨头及颈的血供,易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

•根据发生骨折的外力作用方向及错位情况,骨折可分为外展型及内收型。

•外展型骨折•骨折线呈斜行,断端常互相嵌入,骨折线一般不清楚,而表现为一密度增高的线状影,或骨小梁不连续、断裂。

此型骨折较稳定,病人于骨折后尚能行走,如无临床经验,常致误诊。

此型骨折预后较好。

•股骨颈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骨折线易于显示,常有明显错位,股骨干上移,颈干角变小,Shenton氏线不连续。

Shenton氏线为一条假想的测量线,即闭孔内上缘与股骨颈下缘的连线。

•3、脊椎骨折•脊椎骨折一般由纵向暴力所致,如从高处坠下臀部着地,使脊柱过度弯曲,由于外力与支重的关系而形成椎体压缩骨折,好发于脊柱活动较大的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

单个椎体多见。

•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于侧位片可见椎体压缩呈楔型变,严重时脊柱呈后突成角畸形。

椎体前缘骨皮质不连续,骨折上部可稍向前移位,而形成“帽沿征”。

•由于骨折断端互相嵌入,所以一般看不到骨折线,而可见到横行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相应椎间隙不狭窄,这是与椎体结核鉴别的重要点。

•于正位片上可见椎体变扁,横径增大,椎体上下缘可有断裂不齐现象。

•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4、肩关节脱位•肩关节活动度大,肩胛盂浅,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松弛而薄弱,易因外伤而发生脱位,其在全身大关节脱位中占第二位。

•肩关节脱位根据肱骨头脱出的方向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以前脱位为常见。

•肩关节脱位•前脱位:肱骨头向前下移位,位于肩胛盂下方时,称盂下脱位。

向前上移位,位于肩胛骨喙突下方或锁骨下方时,分别称为喙突下或锁骨下脱位。

•肩关节脱位可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或肱骨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发生率占大关节脱位的第一位,多见于青少年。

常因肘关节过伸引起。

最常见的为后脱位,少数为侧方脱位,前脱位更少见。

•肘关节脱位X线表现•肘关节后脱位时,侧位表现为尺骨与桡骨端向后上方移位,尺骨鹰嘴半月切迹脱离肱骨滑车,而肱骨下端则移向前下方。

正位相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相重叠而显密度增高。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复位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占大关节脱位的第三位,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心型脱位,常由强大暴力所致,后脱位较常见。

•髋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后脱位表现为股骨头脱出髋臼,移至其后方,Shenton氏线不连续,股骨处于内收位。

髋臼边缘和股骨头可并发撕脱骨折。

•中心脱位常由于髋臼中心合并骨折而发生,可见股骨头伸入髋臼内。

•前脱位较少见,股骨头移至髋臼前下方,与坐骨结节重叠。

•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7、其它常见骨折•颅骨线样骨折•颅骨凹陷性骨折•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侧髁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螺旋骨折•外踝骨折•趾骨骨折•4天后CR片复查•跟骨骨折•三、骨肿瘤X线诊断•(一)、概述•1、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的作用•显示肿瘤的准确部位、大小以及周围骨骼和软组织改变。

•判断肿瘤的性质(良、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2、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的限度•对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准确性较高。

•对肿瘤组织类型的判断较困难。

需结合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来诊断。

•3、骨肿瘤X线诊断的原则注意观察以下方面:•病变部位:不同的骨肿瘤有一定的发病部位。

•如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髓瘤好发于扁骨和异状骨。

•病变数目:•转移瘤和骨髓瘤常为多发,原发骨肿瘤多为单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