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
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
便于进行多次观察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基本过程: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远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八. 辨析“人是教育的产物”错误。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影响。
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另一发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九.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1.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 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十. 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3.培养能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具体“德行”、言谈,道术三方面素质的“兼士”。
4.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十一.简述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
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
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
十二.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位置的量数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十三. 比较意大利人文主义和北欧人文主义相同点:均将古典科目作为课程的基础和主体,重视古典语言教育,忽视本民族语言教学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同点: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主十四. 生物起源说的描述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他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十五. 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
十六.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1. 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2. 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3. 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十七.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1. 目标:“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 内容:人生观的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神;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文化生活指一、教育学统考参考教材电子版(强烈推荐)教育学原理:1.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3.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学:《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暂时没能找到)5.《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外教育史: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王炳照: 《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武新春等人民教育出版社;3.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论坛ftp里已有)教育研究方法: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09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版本之一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1996年重印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教育史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上是*推荐参考书,比较权威全面,建议大家第一轮复习以其中一本为主,兼顾其他版本,相互补充,通读一遍,然后参考其他综合用书。
三、09教育学统考参考书目版本之二以下是我为准备08年教育学统考的一些参考教材。
是我自己根据新浪考研的采访和大纲选取出来的。
不是指定教材哦,供大家参考!08年统考一共考查4科: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我前3科都选取了2本教育界公认比较权威的教材,最后一科只选取了1本。
教育学:教育原理(修订版) 作者:孙喜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价格25元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出来的,里面教育学方面的参考书目多是选取的这本书的内容。
与新大纲我想应该差不多吧。
推荐50%现代教育论作者:黄济王策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价格27.4 元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出来的。
推荐50%另外说一下新浪考研推荐的教育学书目:《教育学原理》当中,景点的参考书,《当代教育学》、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由王道俊、王汉南编写的《现代教育论》、由郑经州编写的《教育通论》,当然还有一本最经典的鲁杰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原理当中最经典的书目。
这些书如果是教育专业的战友们应该都有吧。
我还有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是没有统考之前为了考厦门大学准备的袁正国编著的〈当代教育学〉此书观点相当新,是本好书,但对于基础的知识提及的比较少。
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修订版) 作者:孙培青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价格44元(这本书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与大纲吻合度80%外国教育史教程作者:吴式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大纲吻合度80%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作者:陈琦刘儒德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1997.4.1 价格:34元(这本教材是我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取出来的,同时新浪考研推荐的书)吻合度:80%教育心理学(修订本) 作者:邵瑞珍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版本:1997 价格62元吻合度60% (这本同等学历提到,新浪网没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