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工程
地下部分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M7.5水泥砂浆。
地上部分部分外墙:采用200厚混凝土小型砌块, M5混合砂浆。
内墙:卫生间、厨房采用190厚MU5粘土空心砖(KF1型),M5混合砂浆;(空心砖空隙率不小于40%)。
其余均采用200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
5.9.1施工准备:
(1)砌筑前一天将砌块和结构相接的部位洒水湿润,保证砌体粘结牢固;(2)穿墙管线及时预留到位;
(3)每隔500 mm预留∅6拉结筋。
(4)墙体根部先砌好两层实心砖,高度为踢脚板高度。
(5)剪力墙、柱上按500 mm水平标高控制线弹出砌块层数,灰缝厚度预先计算,相应的部位弹出门窗洞口尺寸线,并在楼板上标出窗口边线。
5.9.2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砌筑部位墙根的砖表面清扫干净,抹砂浆找平层,拉线用水平尺检查平整度;
(2)砌筑:
1)砌筑前根据墙体尺寸、砌块的尺寸,进行排砖设计,不够整块时可切割成合适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
2)水平和竖向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12~18 mm左右,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竖向灰缝应采用加浆的方法,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3)砌块施工时应满铺满挤,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 mm;
4)墙体与结构的拉结:拉结筋作为墙体与结构拉结的重要措施,拉结筋为
∅6@500,长度不小于1000 mm,拉结筋应理直铺在水平灰缝内。
柱、墙在混凝土浇注时预埋8×8 cm的铁件,拉结筋与结构柱、墙的预埋铁件相焊接;拉结筋在
构造柱部位采用通长或伸入柱内不少于墙厚20 mm;
5)配筋带的设置:墙体沿高度方向每0.9~1 m设置配筋带,配筋带高度为60 mm,配筋2∅6、∅6@300,遇到门口时,应在门口上增设配筋带与门口过梁相连;
6)圈梁设置:对于高度大于3.6m的墙体,除按上述设置配筋带外,沿高度方向每隔3 m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配筋为4∅10、∅6@300。
7)墙体顶部的固定:墙体砌筑到最后一皮砖后,应用木楔将墙体和顶部梁底顶紧,木楔间距为500 mm,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
8)墙体与门窗口的连接:墙体与门窗洞口的连接的部位作成钢筋混凝土边框,边框内预埋铁件或木砖,数量应符合门窗安装的要求。
5.9.3 ASA轻质隔墙安装:
1
2
a、粘结剂
石膏型粘结剂:用于保温板与承重墙壁体的固定和保温板之间板侧的粘结和板缝处理。
使用时间:0.5~1小时,粘结强度>1.0Mpa。
b、石膏腻子:(用于满刮墙面)
抗压强度:大于2.5Mpa,抗折强度;大于1.0Mpa。
终凝时间:3小时,粘结强度:大于0.2Mpa。
c
(1)隔墙板
a、隔墙条板的安装,应待楼地面垫层完成后,放线定位安装(楼面无垫层时可在楼板上直接放线定位安装),立板时板下端留20~30mm缝隙,用木楔双面背紧,
在条板侧边企口槽内满刮石膏型粘结剂,挂线靠平将板揉挤密实,挤出的粘结剂要及时刮平,板下端缝内用C15细石混凝土塞填密实,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撤出小木楔,并将孔洞堵实。
当隔墙高度>2700mm时,板下端也可采取在两块条板之间跨缝处设U形钢板卡与楼地面连接。
b、隔墙条板顶端与板、梁主体结构连接,采取在两块条板顶端拼缝之间缝设U 形钢板卡与主体结构连接,安装后板顶缝内满用石膏型粘结剂填塞压实,两侧刮平。
c、板面基层
条板拼缝处,先用石膏型粘结剂刮一道,贴60~100mm宽玻纤网布条一层,再用石膏型粘结剂压实,将凹槽刮平。
待隔墙整体安装完成、干燥后,先将墙面打磨平整,然后在条板板面涂刷专用粘结剂加低碱水泥一道,并同时在墙板上满粘贴一层玻纤布,沿水平方向绷紧,再涂刷专用粘结剂加低碱水泥一道,压实刮平,总厚度为3mm。
饰面做法按工程设计。
d、墙面转角处,也必须加贴200mm宽玻纤网布条一层。
在门窗洞口、墙顶、转角交接处也应加贴玻纤网布条。
e、电气安装:利用拉大板缝敷管穿线,用石膏型粘结剂固定开关插座。
也可在板中开槽敷设管线,开槽处板面处理同板缝。
f、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房间,应在隔墙面上满刷一道专用防水粘结剂。
3、施工安装质量标准
(1)水平位移不得超过3mm;
平整度及垂直偏差:用2m靠尺,均不得超过3mm;
(3)各部分粘结面必须粘牢,板缝挤严填实。
4)运输堆放
(1)搬运:条板不得平抬,应侧抬侧放,相互靠紧。
(2)堆放:堆放场地须坚实平整,干燥通风,摆放采用侧立式,板面与铅垂直面夹角不应大于15°,堆放高度不超过二层。
转角单层墙板连接
满粘贴玻纤布一层压实刮平
凹槽内附贴60~100宽玻纤网布条一层
后用石膏型粘接剂刮平
5
板与板连接
T型单层墙板连接
十字型单层墙板连接
板
厚
单层墙板与墙体连接
混凝土填塞严实,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木楔撤出单层墙板与楼、地面连接
?6单层墙板与顶板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