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试卷(A卷)2008. 1
参考答案
汉语言(涉外文秘)专业2007级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 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 1917年1
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 》,它从“八 事”入手,集中
指责旧文学的流弊,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由此宣告五四文学革命的 正式开始。
2. 1917年2
月, 陈独秀 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 整个旧文学
宣战,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3. 20
年代的小说创作先后出现了问题小说、乡土小说 、自叙传小说等创作
现象,使新文学的20年代小说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局面。
4.
鲁迅创作的《 故事新编 》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
徨》,作者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5. 1916
年前后,胡适提出了 “ 作诗如作文 ”的诗学观念,后来他又提
出“诗体大解放”的曰号。他于1920年出版《尝试集》,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部诗 集。
6. 1926年4
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这个诗派的
代表诗人有闻一多、 徐志摩 °
7. 早期象征诗派发生于1920
年代中后期,它主要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这 个诗
派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 。
8.
郭沫若的《 女神 》一问世,便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 诗坛“胡适时
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9. 20
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 爱美剧 ”运动,打破了文明戏衰落而 形成的新剧舞
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10.
周作人 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在艺术 上达到了很
高的成就。他提倡“美文”,促进了艺术性散文的发展。
1. 文学研究会
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 郑振
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主要刊物是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 新创办的
《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月刊。它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 但他们的共
同态度是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和 游戏文学,因而
被称为“为人生派”,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1932年“一.二 八”事变后因《小
说月报》停刊而自动解散。
2. 创造社
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由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 夫、
成仿吾等人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1922年创办的《创造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 《创造周
报》、《创造日》等。它要求把文学看作是自我表现的形式,其文学主张受到西 方浪漫主
义、唯美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多方面影响。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 故被称为“为
艺术派”。创造社以既反对封建文学,又反对为人生派文学的姿态崛起于 文坛,被称为“异
军突起”。1928年以后,文学主张发生变化,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 要倡导者,被称为“后
期创造社”。
3. 现代诗派
30年代重要的诗歌流派。现代诗派得名于30
年代《现代》杂志。代表诗人有戴望 舒、
卞之琳等。现代诗派与象征主义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诗歌艺术上,追求隐藏自 己和表现自
己巧妙结合的朦胧美;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表现手法主要有隐 喻、象征、通
感;诗体形式则采用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4. 中国诗歌会
30年代著名的文学社团。1932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 同发
起。主要刊物是1933年出版的《新诗歌》。它主张作品要面向现实,描写下层人民 的生活,
歌唱抗日救亡运动,坚持诗歌的大众化,是作为新月诗派、现代派诗歌的对立 物而诞生的左
翼诗歌的最重要的社团。其代表诗人是蒲风,他出版有《茫茫夜》、《钢铁 的歌唱》、等诗
集。
1.
简述《子夜》的艺术特色。
(1)在题材选择上,主要体现为一种“史诗性”特色。(2)
在人物塑造上,主要 表
现为“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3)具有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苏甫 为矛盾
冲突的轴心,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 经纬交汇地
建成了《子夜》的“网状结构” o (4)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注 重从复杂的社会
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 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
描写。
2.
简析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明显的“自叙体”性质。郁达夫小说中每每有一个自我形象,有时也以第三 人称
出现。(2)浓重的抒情必通过人物心灵独白和反复咏叹以及对风物景观写意式的 抒写,产生
强烈的情感效应。(3)情节结构的散文化特色。(4)语言优美流畅,笔法细 腻而富有情
致。
3.
简述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
(1)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 规
律。(“顿”、“音步”一一“音尺”)。(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 美丽、富有
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 上看,节与节之间
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4.
比较觉新与觉慧形象的异同。
觉慧是高氏家族中最坚决的叛逆者,是高家第一个敢于迁抗高老太爷旨意的人;而 觉新
却是恭顺的封建阶级的奴仆,是被克明选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运的人,接受了封建 正统的观
念并奉为行动准则。而他俩都具有性格的两重性。觉慧的反抗虽然坚决,但没 有成熟的思想
观点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在反抗中常流露出感伤的情绪,包含着出身地主 阶级的知识分子新
人的性格弱点;觉新虽然承受着沉重的旧文化的因袭负担,在旧家庭 中是个暮气十足的大少
爷,但他又渴望着新生活,希望像觉慧一样朝气蓬勃。
5.
谈谈对祥子悲剧原因的理解。
客观上:(1)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2)虎妞的诱骗。主观上:(1)个人 奋
斗的理想。(2)、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
!1
!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阿Q形象的内涵及其意义。
形象内涵:
(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o (2)阿Q
又是一个深受封建 观念侵
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不觉悟更 突出地表现
在他对“革命”的幼稚、糊涂和错误的认识上。(3)阿Q最突出的特点是他 的精神胜利法。
形象意义:
(1)鲁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起来,作品通过对阿Q
的 遭遇和
阿Q式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历史教训。(2)《阿Q 正传》具有广
泛的社会意义。它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 “揭出 病苦,引起疗救的
注意”的效果。(3)《阿Q正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阿Q精神作 为一种历史和社会的“病
状”,将成为一面镜子让人们时时警戒。
2. 结合《边城》的人物塑造,论述“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1)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
“美”的天国。要表现的是-•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于人
性的人生形式。”
(2)
浓厚的悲剧意识。
(3)
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作者把-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处理成悲剧,以次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