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从框架结构墙体裂缝的形式、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裂缝的处理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进一步探讨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问题。
【关键词】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处理、防治
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的建设中,大多数民用建筑都是框架结构,这是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但由于温度变化、收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框架结构填充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大大影响了建筑的质量。
1 框架结构墙体裂缝的不同形式
1.1 墙体的水平裂缝
水平裂缝主要表现在;填充墙中部圈梁部位、顶部和梁交接处,以及门窗洞口过梁下方,还有板材类墙体水平拼缝处。
大部分的水平裂缝会沿着墙体的厚度和方向贯穿整个墙体使,裂缝长度增大。
1.2 墙体的竖向裂缝
竖向裂缝主要表现在:填充墙中部构造柱部位、填充墙和框架柱或剪力墙连接处,并贯穿整个墙厚,而且会从填充墙顶部延伸到底部;还有顶层纵横墙体中部框架梁底下方,甚至门窗洞口过梁边缘;此外,还有竖向电线管道的敷设处以及板材类墙体的竖向拼缝处。
竖向裂缝通常以一条或数条间距和宽度接近的竖向裂缝出现,裂缝较长,宽度较小。
1.3 墙体的八字形斜裂缝
八字形斜裂缝常出现在:房屋顶部的楼层上端部的内外纵墙上,而顶层的横墙上常出现对称的正八字形裂缝;一些在房屋的底层、各层出现裂缝,其较高一侧指向主次梁交接处或者房屋中部;还有门窗洞口、电表箱及消火栓箱对角线上方的斜裂缝。
八字形斜裂缝严重的从墙体顶部延伸到底部,宽度达到3mm左右,并贯穿整个墙厚。
1.4 墙体的x型裂缝
x型裂缝是由地震或机械振动引发的斜向交叉裂缝,裂缝长且较宽,表层抹灰褶皱且突出墙面,常在房屋底部纵墙上或横墙上。
2 框架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设计不合理因素
设计时设计员不全了解材料的性能,没有正确按照其力学性能制定相应的预防开裂设计对策;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完成认识墙体需要的约束,只按照传统黏土砖的标准设置构造柱。
对于门窗洞和预留洞边等应力集中区,未能制定有效的拉结筋加强对策,由于外界原因引起裂缝;进行砌筑砂浆设计时,设计强度过低导致墙体刚度不足,容易产生裂缝。
2.2 由材料本身收缩引起
墙体本身材料收缩,这样产生的裂缝较为规则,大多出现在柱边和梁底,主要原因:(1)砌筑时的砂浆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墙体会不断沉实引发收缩;(2)砌筑的砂浆凝结硬化引发收缩,
一般在墙体砌筑完一个月后才会出现。
2.3 由温度变化引起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远大于填充墙,温度变化较大时砌体墙受到拉力作用,混凝土梁受压,致使顶层梁底在房屋端部与墙之间剪应力大,而中部剪应力小;墙体在端部拉应力大而在中部拉应力小,结合部位容易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此外,随着墙体自重应力的加大,与剪应力复合形成的斜向主拉应力造成房屋端部墙体出现八字形斜裂缝。
温度裂缝的明显表现;相对内墙,外墙开裂更严重;上部楼层的裂缝比下部楼层更严重;南面和西面向阳面裂缝更严重,随着温度的长期升降,裂缝宽度不断变化。
2.4 墙体沉降不均匀引致
房屋建成后,一些地基还会出现下沉。
如果房屋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之间就会发生相对位移,在房屋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如果这种附加内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时,便容易产生裂缝,且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裂缝也会增大。
由墙体沉降产生裂缝一般为斜裂缝,尤其在建筑物下部更为明显,并由下向上延伸,呈八字或倒八字形态。
2.5 施工不当造成
施工不当具有表现为:(1)施工人员没有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2)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3)砌体本身质量不合格及选用材料不匹配;(4)养护及成品保护措施不当;(5)砌筑工人的砌筑水平不稳定,施工方法及砂浆使用不合理,对日砌筑高度、湿度控制经
验不足等。
3 框架结构墙体裂缝的处理及防治措施
3.1 裂缝的处理
裂缝的修补时间最好选择室内温度约为10℃时段,并根据结构类型和裂缝性质与使用选择修补材料,选择粘结性与抗渗性良好的嵌填材料。
宽度在0.3mm以下的裂缝,首先要用水将涂料层湿透并均匀刮掉,然后清洗干燥,再用环氧树脂浆液注入缝隙,用环氧树脂浆液贴丙纶布;针对缝隙较宽的裂缝,应把缝隙两侧各20cm的粉砂层剥落至基底,用清灰进行冲洗,等待干燥后在砌块缝隙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再在其表面涂刷一层水泥浆,处理完毕后,在裂缝的两侧挂钢丝网,然后按原粉刷砂浆配合比调配砂浆,对粉刷层进行找补粉刷。
如果某些部位出现严重缝隙,应松动拉结筋并重新植筋,并补砌砌块,补砌的砂浆内掺入适当的膨胀剂,处理完毕后的部位,待干燥后再在其表面涂刷胶液并罩白水泥,待其干燥后进行打磨,最后才能作统一的涂料面层处理。
3.2 裂缝的防治
3.2.1 严格按照构造要求
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设置砖墙中的混凝土水平板带、墙顶混凝土锲块,并按构造要求进行设置;需设置保温层的屋面,在进行保温层施工过程中应将保温层与女儿墙脱开,在防水层上部的保护层与女儿墙的交接处之间设置柔性连接。
3.2.2 对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应控制其含水率
在运输和场地堆放时,加气混凝土砌块要避免被雨水淋湿。
铺浆前,应洒适量水在砌筑面上,确保砌筑砂浆有适当的硬化条件。
抹灰前,在加气混凝土表面刷上一道处理剂,有利于阻止水分渗入抹灰层,大大增加抹灰层与加气混凝土砌块之间的粘结力;抹灰砂浆凝结完成后,需进行喷水养护,以免抹灰层失水出现干缩裂缝。
总之,抹灰前尽量让墙体完成自身干燥收缩过程。
3.2.3 完善施工方法及工艺
第一,施工时应严格按规范操作,具体为:砌筑时设置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以大于砌块1/3长度为宜且大于1.5m,灰缝横平竖直且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的厚度应小于1.5cm,垂直灰缝应小于2cm。
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预留一定空隙,完成砌块、砂浆收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第二,砌墙时抹灰打底厚度不大于1.5cm,而且面层厚度不大于0.5cm,如果抹灰总厚度大于5cm时就要附加钢丝网片。
第三,房屋门窗过梁搁置长度应大于2.5m,并确保门窗过梁搁置平整,以及梁底砂浆密实。
4 结语
建筑施工中,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应该尽可能对其加以控制,应从合理设计、严格使用合格材料、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求做到减少甚至消除墙体裂缝的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于红杰,邵莲芬.框架填充墙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9,(04)
[2]王晓洪.浅谈砌块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10,(10)
[3]王伟成,高利甲.框架结构填充墙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1,(30)
[4]李海龙.框架结构填充墙产生裂缝的分析和处理[j].科技风,2009,(11)
[5]王平平.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现代农业,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