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
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
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实验引入:利用酚酞试液能否将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和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发现只能将溶液的酸碱性鉴别出来,
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浓度大,哪
个浓度小。

激发学生
学习新知
识的欲望。

新课
讲授

讲解:由刚才的实验可以知道,利用
酸碱指示剂不能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我们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度。请同
学们阅读教材,学习pH的相关知识,
并回答以下问题:
(1)pH的范围;
(2)测定pH的仪器;
(3)测定pH的方法。

老师介绍用pH计测pH,讲解用试纸测pH度数是整数,而用pH计测可以有小数。 追问:(1)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 (2)若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测溶液的酸碱度,结果如何? 学生聆听,然后阅读教材。阅读完教材之后,回答问题: (1)pH值的范围:0—14。溶液的pH﹤7 为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 = 7 为中性;pH ﹥7为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所得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所得值就是溶液的pH。 讨论老师追问的问题。(1) 不能,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2)蒸馏水润湿试纸,溶液就会被稀释,所测得的pH值可能不准确。酸性溶液会偏大,中性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溶液不变,碱性溶液会偏小。
布置试验:测定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液
体的pH。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判断溶液的
酸碱性。
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了解这
些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
记录数据。
通过测定

常见液体
的pH,体
会到化学
与生活的
联系。

阅读教材,了解pH对生产、生活以
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提醒学生注意正常雨水的pH是5.6,
所以pH小于5.6的雨的是酸雨。

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
象,体会到
化学来源
于生活。

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
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
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
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
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
液中溶质的成分。

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
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
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
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
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
像。

将化学知
识与数学
知识结合,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课堂
小结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 <7 为酸性 ;pH =7 为中性 ;pH >7 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