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八下·扬州月考) 默写。
(1)斯是陋室,________。
(2)马之千里者,________。
(3)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________!(4)才下眉头,________。
(5) 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7)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
(8)东关街上的街南书屋院落精致、绿树婆娑,环境十分清幽,颇有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的那番景致“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 (4分)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 (2分)“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___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4. (11分)(2016·齐齐哈尔) 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存在四处错误,请改正。
通知我校定于本周五下午举行七年级学生“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希望七年级每班选派五名代表按时参加。
此致敬礼七年级语文组(1)格式方面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2)内容方面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5. (25分) (2019八下·北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手王世虎①看见这只手,他的心“咯噔”颤抖了一下。
②尘封的记忆就像发黄的电影胶片徐徐拉开了序幕。
③这只手不白,肤色还有些黝黑,想必小时候也是个“淘气鬼”吧。
那时,村庄前流过一条河,每年一到暑假,吃过午饭,趁大人们午睡后,他和小伙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扑通跳进河里抓鱼、嬉戏、游泳,不亦乐乎地玩到夕阳西落,一个个被晒成了一条条小泥鳅。
母亲常被气得火冒三丈,一边拿鞋底追他一边责骂,我让你淘气!我让你淘气!④这只手不大,食指明显要粗一些,大概曾经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吧。
虽然顽皮,但他却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他尤其喜欢写作,作文屡屡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诵。
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睡觉前,趴在床上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认真记录下来,先后写满了十多个笔记本。
久而久之,他握笔的食指关节就显得有些突兀。
⑤这只手不滑,手掌上还有一层厚厚的茧子,看来也是个吃过苦的人。
初一那年,母亲上山采药时意外跌落山谷不幸去世,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
上有卧病在床的奶奶,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懂事的他毎天放学后就飞奔回家,喂猪、放牛、劈柴、做饭,然后辅导弟妹做作业。
他要用稚嫩的身躯,帮父亲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⑥这只手小心地向前游走,但显得有些踌躇不定。
高考后,他跟着村里的大人进城打工,因为学历不高,又没有技能,找工作四处碰壁。
在本家叔叔给包工头买了一包好烟后,他进了建筑工地做小工。
第一天下来,他累得全身都快散架了。
晚上,躺在工地简易的木板床上,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他想放弃……但一想到家人,他又咬牙告诉自己,要坚持!⑦这只手轻轻一拉,慢慢打开了一个黑洞。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叫“黑皮”的老乡黑皮开着豪车,穿着名牌,问他想不想发财。
他点点头。
黑皮带他去了一处偏僻的小区,说是公司的“培训基地”。
听完第一堂课,他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内心很挣扎,但讲台上那一叠叠厚厚的人民币,就像一个诱人的“旋涡”,把他的欲望搅得蠢蠢欲动…⑧这只手缓缓伸进了黑洞,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第一次执行任务,他万分紧张,虽然身边站满了“同事”,他还是害怕不已,仿佛周围有一万只眼睛在盯着自己。
黑皮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深呼了一口气,借着公交车的颠簸走上前…没想到一切那么顺利,他成功了。
“不错,是个好苗子!”黑皮拍拍他的肩膀,讪笑着把一叠钱塞进他手中。
⑨这只手忽然停了下来,似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在黑皮的带领下,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渐渐地,黑皮开始不满足于街头巷尾的小业务了,而把目光盯向了别墅区。
最后一次行动,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收获丰厚。
可刚出小区,就被埋伏的警察一网打尽了——原来警察早就盯上了他们,人赃并获,无可狡辩。
带上手铐的那一刻,他猛然间觉得世界都塌了……⑩这只手开始慢慢抽出,一个黑色的皮夹露了出来。
三年后,他出来了。
回到老家,父亲朝他叹气,弟弟妹妹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亲朋好友们也都有意无意地疏远他。
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一个月后,他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又返回城里,从最初的搬运工、泥瓦匠,到服务员、销售员,如今的他,自考本科,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有了家庭和孩子,才更真实地懂得脚踏实地的珍贵。
⑪这只手继续往外抽,皮夹的大半个身子都出来了……他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⑫“嗨,兄弟,真是你啊!”突然,他一把抓住这只手,寒暄道。
⑬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
⑭“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表哥啊!”话刚落,车到站了,他拉着这只手飞快地下了车。
⑮“大哥,我是第一次,真的!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了……求你千万别报警!”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
⑯“好好做人,人生的路还长!”他用力握紧了这只手,然后松开了。
⑰望着这只手渐渐消失在人海中,他如释负重的松了一口气。
⑱曾经,他也有这么一只“手”。
(1)根据小说内容,完成填空。
(2)小说⑦⑧两段加线的“黑洞”一词意蕴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的部分)(4)“他”的内心由最初的“咯噔’颤抖”到后来的“如释重负”,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小说以“手”为标题,有何妙处?6. (21分) (2017七下·江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栀子花丁立梅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老像睁不开似的。
成绩也平平得很,字迹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的小草。
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
问同学们缺谁了。
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
其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
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
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
教室门前,一排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
我以为,是那种花香。
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发里面。
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好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解得七零八落。
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
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
那一刻,她笑的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
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
我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
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
我猜是她送的。
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
我对她笑着颔首,算是感谢了。
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
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
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
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
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来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
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的,是的,有时,无需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1)文章的开头三段极力写“那个女孩子”的外貌平常“甚至有些丑陋”、“成绩平平”、“寡言少语”、“孤独而萧索”,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理解文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拔,她便懂了。
②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3)“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文中说女孩考上名牌大学是“出人意料”的,但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这又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造成女孩成才的必然原因是什么?(4)本文标题“一朵栀子花”有什么丰富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试作简要分析。
(5)作为一个学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过文中女孩的经历吗?对文中老师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谈谈你的经历和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诲女知之乎________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__③则不复也________④是以谓之文也________(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①是以谓之“文” 也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5)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七、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2013·恩施) 按照下面情境要求,写一篇作文。
时间:2013年,清明时节。
地点:路上。
天气:雨纷纷。
人物:我;家人;行人。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