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开题报告
学校:海南大学
学院:农学院
专业:08生物技术(2)班
姓名:金丽勇
学号:2008 0104B 075
指导老师:莫廷辉
2010年12月10日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
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
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而当中具有药有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洋芦荟(又名巴巴多斯芦荟或翠叶芦荟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库拉索芦荟(分布于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岛),好望角芦荟(分布于非洲南部),元江芦荟等。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
近年来,由于芦荟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巳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芦荟保健热。
据科学研究,发现芦荟中有不少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后舒适,对皮肤粗糙、面部皱纹、疤痕、雀斑、痤疮等均有一定疗效[1]。
因此,其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防晒霜、沐浴液等。
至于轻度的撞伤、挫伤、香港脚、冻伤、皮肤龟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芦荟来治疗,效果不错。
现代研究显示,其叶含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及芦荟苦味素等,药理实验有泻下、抗癌作用。
芦荟花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疗咳嗽、吐血[2]。
芦荟的栽培产业也已开始在我国兴起,但由于芦荟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因此,用种子繁殖非常困难。
目前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分株和分蘖,但难以快速、大量地繁殖种苗,这也是当前芦荟种苗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3]。
本文介绍一种对芦荟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在短期内繁殖上百万株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很多学者对芦荟不同外植体进行比较试验,苏海等[4]认为,二年生的库拉索芦荟(A. barbadensis)茎尖比茎段更容易诱导出不定芽,而且芦荟快速繁殖宜通过茎尖诱导出不定芽而获得无菌苗,这样省去了诱导愈伤组织步骤,缩短了诱导时间,而且可以减少种苗变异率。
罗静等[5]比较了好望角芦荟(A. ferox)茎段、叶片和根段的再生能力,发现在同一培养基中培养10d后,茎段上开始出现不定芽,25d后每块幼嫩茎组织中可形成4~5个芽,而接种的叶片和根段无一例产生不定芽,说明茎段是芦荟组织培养中最佳的外植体材料。
唐玉明等[6]、袁海英等[7]进行了中国芦荟(A. vera var. chinensis)、木立芦荟(A. arborescens )和库拉索芦荟茎、叶作外植体的比较试验,发现以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的叶作为外植体,15d后外植体切口均变黑,30d后切口干缩,不能产生芽;而以茎段作为外植体,无论是中国芦荟还是木立芦荟,培养15d后各培养基均能产生一定数量的不定芽,库拉索芦荟茎的平均诱导分化率在90%以上,而叶片基本保持不分化状态。
综上所述,芦荟茎尖和茎段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是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而叶片和根段分化能力弱,作外植体一般难以诱导不定芽的形成。
另外,Richwine从库拉索芦荟未成熟花序中也诱导出芽[8]。
参考文献:
[1]胡洪铭.药用功能功能使海南芦荟产业焕发生机.2005,13(7):27
[2]陈敏,廖志华,孙敏,等.生物技术在芦荟研究中的应用.中草药,2001,32(1):78~81.
[3]马书荣.芦荟生物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苏海,等.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03(3): 27-28.
[5] 罗静,等. 好望角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7): 1213, 1231.
[6] 唐玉明,等. 两种芦荟的组织培养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24(5): 439-441.
[7] 袁海英,等. 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1,24(2): 54-57.
[8] Richwine A M,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loe, Gasteria, and Haworthia shoot cultures from
imflorescence explants[J].
三、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介绍一种对芦荟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在短期内繁殖上百万株的种苗。
为芦荟组织培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并为芦荟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
2.研究内容:
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蔗糖可用市售白糖来替代,从而降低成本。
高压灭菌条件为120℃,1.5kg/cm2,3Omin。
每次接种前都要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灭菌。
2)对芦荟茎尖、吸芽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在短期内繁殖上百万株的种苗,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每次接种前都要对接种室进行酒精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2)在培养中,如果出现杂菌污染,应立即将该污染试管或培养瓶中的培养物倒掉并将培养瓶洗净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对芦荟茎尖、吸芽进行灭菌处理,然后接入无菌培养瓶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
2)技术路线:
1)配置MS培养基→和牛皮纸一起高温灭菌
采集芦荟→截取根尖、吸芽→外植体消毒→在超净工作台接种→放入培养室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
2.试验方法及步骤:
1 )愈伤组织培养将准备好的芦荟幼苗在清水中冲洗数次,剪去叶片和大部分茎段,取茎尖部分,再冲洗1-2次,淋干。
在超净台上,先用75%的乙醇将茎尖浸泡30-60s,再用升汞浸5-l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
用解剖刀取出包括茎尖生长点的组织切块,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为:每天光照 10-12h,光照度为 1000一2000Lx,温度(25士)2℃。
大约15-25d后,试管中接种的外植体就会长出新芽
3 )生根培养当培养瓶中的幼苗叶片长到3cm左右时,将幼苗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放入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条件同分化培养。
大约半个月后,幼苗即可生根。
3.可行性分析:
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0天后,顶芽开始伸长生长,到25天左右在组织块的基部开始长出腋芽,并且在每个外植体的嫩茎组织基部长出多个小突起,45-50天后小突起和腋芽逐渐长成7-9个绿色单芽,此时芽约有2.0-2.5cm可进行下一步的培养。
将长至3厘米高以上的无根增殖苗由丛生芽块上单芽切下转到生根培养基上,7天后在苗的基部形成白色的突起,并逐渐伸长,至12天可形成明显的幼根,逐渐长成完整的小植株,小苗长至7cm以上时即可移栽。
4.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培养中,容易出现杂菌污染,如果出现杂菌污染,应立即将该污染培养瓶中的培养物倒掉并将培养瓶洗净,烘干备用。
对于愈伤组织或试管苗长势良好,仅有局部杂菌污染的试管或培养瓶,也可在无菌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试管苗取出,重新放入装有相应培养基的试管或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五、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对芦荟茎尖、吸芽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在短期内繁殖上百万株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六.完成实验的地点及实验日程安排
1、实验地点
农学院实验楼三楼接种室
2、实验日程安排
第一天:配制培养基以及取材
第二天:接种
第三天及以后:隔一段时间记录数据
七.所需主要设备和药品
1、所需设备
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瓶、称量仪器、移液管、锥形瓶、量筒、镊子、解剖刀、支架、酒精灯、牛皮纸、牛皮袋
2、药品
(1)大量元素、钙盐、微量元素、铁盐、有机元素、蒸馏水、BA、IBA、NAA、蔗糖、卡拉胶
(2)75%酒精、0.1%升汞(加吐温)、95%酒精
3、材料
取自四教楼的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