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毕设开题报告模版
displacement pum. US, 6216456B1[P]. 2001,4. [8] Yasuo Aoki, Kazuo Uehara, Kazuyuki Hirose, Tadao Karakama, Kouichi Morita,
Teruo Akiyama, Yosuke Oda. Load sensing flued Power system. ASE941714: 139-153.
基于项目学习的毕业设计
院 (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指导教师 填报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1 年 11 月
说明
一、立项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2.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4.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5.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 6.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7.项目组成员简介; 8.项目经费预算。
009. [5] 于斌. 基于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节能研究[D]. 哈尔滨: 哈
尔滨工业大学. 2011. [6] Paolo Casoli, Andrea Vacca, Germano Franzoni. Simulation Modeling Practice
and Theory. Volume 14,issue 8,2006(12):1059-1072. [7] JOHNPM, DUNLAPIL. Load sensing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ble
国内原有的数家挖掘机专业生产厂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自身的实力和丰 富的挖掘机生产经验,纷纷在工厂的技术改造、试验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下 大功夫。有的新开发的产品(也包括某些已生产多年的老产品)为了提高作业 的可靠性,干脆采用了进口的液压件和发动机,甚至于整个传动系统都按照采 用国外元件来设计,这种经过改型或新设计开发的液压挖掘机其工作可靠性和 作业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引进和消化国外的不少技术,在技术方面都 有了长足的进步。
早在 1958 年国内便开始了液压挖掘机的研制开发工作,随后开发出一系列 比较成熟的产品。当时出于受配件如发动机、液压件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 其质量和产量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到了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液压挖掘机技术水平得 到了迅速的提高,突出表现在追求高效率(同一机重的挖掘机功率普遍提高, 液压系统流量增大,作业循环时间减小,作业效率大大提高),高可靠性和追求 司机操作的舒适性。
二、报告需用 A4 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 交所在院(系)保存,以备检查。
三、报告的电子版均需交由各单位教学主任存档,由各班班长统一收集、上交, 不单独受理。
四、此说明页不得删除。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检查日期:
1
1.立项依据
1.1 研究意义
工程机械用于工程建设的施工机械的总称。工程机械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 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 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 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等领域。
[2] 彭晓, 周志鸿. 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分类与比较[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1, (2): 43-46.
[3] 景 俊华 . 负 载敏 感 系 统的原 理及其应用 [J]. 流体传 动与控 制 , 2010, (6):
5
21-24. [4] 刘世亮. 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控制的分析研究[D].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2
3
(3)系统的高压化和高可靠性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挖掘机的负载能力,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其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流 量和功率。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挖掘机产品的额定压力大都在 30MPa 以上,并 且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朝着更高的压力甚至采用超高压液压技术方向 发展的趋势。流量通常在每分钟数百升,功率在数百千瓦以上。 由于液压挖掘机经常在较恶劣环境下持续工作,其各个功能部件都会受到 恶劣环境的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日益受到重视。美、英、日等国家推广采用有 限寿命设计理论,以替代传统的无限寿命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疲劳损伤累积 理论、断裂力学、有限元法、优化设计、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 技术、疲劳强度分析方法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液压挖掘机强度研究方面,不断提 高设备的可靠性。美国提出了考核动强度的动态设计分析方法。日本制定了液 压挖掘机构件的强度评定程序,研制了可靠性信息处理系统,使液压挖掘机的 运转率达到 85%~95%,使用寿命超过 1 万小时。 (4)系统的操纵特性上升到很重要的地位 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操纵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迅速发展全液压 挖掘机,不断改进和革新控制方式,使挖掘机由简单的杠杆操纵发展到液压操 纵、气压操纵、液压伺服操作和电气控制、无线电遥控、电子计算机综合程序 控制。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挖掘机液压系统操纵特性大大提高。 (5)电子—液压集成控制成为当前主要研究目标 电子控制技术与液压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电子—液压集成控制技术近年来获 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传感器、计算机和检测仪表的应用,使液压技术和电子 控制有机结合,开发和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电液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了挖掘机的 自动化程度,推动着挖掘机的迅猛发展。目前国外先进品牌的挖掘机在电液联 合控制方面的研究已趋成熟。美国林肯·贝尔特公司新 C 系列 LS—5800 型液压 挖掘机安装了全自动控制液压系统,可自动调节流量,避免了驱动功率的浪费。 日本住友公司生产的 FJ 系列五中新型号挖掘机配有与液压回路连接的计算机辅 助的功率控制系统,利用精控模式选择系统,减少燃油、发动机功率和液压功 率的消耗,并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挖掘机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国外缓慢,在挖掘机液 压系统方面的理论还比较薄弱。国内大部分挖掘机企业在挖掘机液压系统传统 技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但由于采用传统液压系统的挖掘机产品在性能 作业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均较差,因此采用传统液压系统的挖掘机在国内市场 上基本失去了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各种高新技术的国外挖掘机产品。先
挖掘机的发展主要以液压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其液压系统已成为工程机械 液压系统的主流形式。挖掘机产品的核心技术就是液压系统设计,由于挖掘机 的工作条件恶劣,要求实现的动作复杂,于是它对液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其液压系统也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最为复杂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和建筑施工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液压挖掘机需要大幅度的技术进步,技术创 新是液压挖掘机行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对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分析研究对 推动我国挖掘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进的挖掘机液压系统都被国际上一流的生产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研 究几乎是空白,这样国内的挖掘机生产厂家就无法独立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挖掘 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各种品牌的挖掘机所占据。以 20t 级的中型液 压挖掘机为例,国产 20t 级挖掘机大多数是欧洲 80 年代初的技术,同 90 年代初 以来在国内形成批量的日本小松、日立、神钢以及韩国大宇、现代等机型相比, 其主要差距柴油机功率偏低,液压系统流量偏小,液压系统特性差,导致平台 回转速度低,行走速度低,各种性能参数均偏小,整机性能和作业效率较国外 偏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60 年代液压传动技术开始应用在挖掘机上至今,挖掘机液压系 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近几年来,随着液压挖掘机产量的提高和使
2
用范围的扩大,世界上著名的挖掘机生产商纷纷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来提高自 己挖掘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液压系统逐渐从开式系统向闭式系统转变 日本小松(KAMATSU)公司 90 年代以前一直致力开发开式负载敏感系统 (OLSS),用以降低液压系统的损耗。开式液压系统采用三位六通阀,其特点是 有两条供油路,其中一条是直通供油路,另一条是并联供油路。由于这种油路 调速方式是进油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同时起作用,其调速特性受负载压力 和液压泵流量的影响,因此这种系统的操纵性能、调速性能和微调性能差。另 外,当液压作用元件一起复合动作时,相互干扰大,使得复合动作操纵非常困 难。这是开式系统的主要缺点。 近年来在国外的挖掘机液压系统中出现了闭式负载敏感系统(CLSS)。它可 以采用一个液压泵同时向所有液压作用元件供油,每一个液压作用元件的运动 速度只与操纵阀的阀杆行程有关,与负载压力无关,泵的流量按需提供,而且 多个液压作用元件同时动作时相互之间干扰小,因此操纵性好是闭式液压系统 的主要特点。 这种系统非常符合挖掘机操作的要求,它操纵简单,对司机的操纵技巧要 求低,在国际上已经获得较广泛的使用,是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 日本小松公司已经把大量挖掘机液压系统从开式系统改为闭式系统。 (2)系统的节能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液压挖掘机上典型的节能技术基本上有两种。即负载敏感技术和负流 量控制技术,目前液压挖掘机都选用其中一种控制技术来实现节能要求。负载 敏感技术是一种利用泵的出口压力与负载压力差值的变化而使系统流量随之相 应变化的技术。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公司研制的一种负载传感系统, 将其安装在液压系统中,可以控制一个或几个液压作用元件,而与对其施加的 载荷无关。该系统不仅易于操纵,而且微动控制特性很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 可以根据负载大小和调速要求对液压泵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在按需供流的同时, 使调速节流损失控制在很小的固定值,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负流量控制技术 是通过位于主控制阀后面的节流阀建立的压力对主泵的排量进行调节的技术。 目前以韩国现代(HYUNDAI)、日本小松(KOMATSU)和日本日立(HITACHI) 为代表的许多国外著名品牌的挖掘机生产商都在自己的挖掘机液压系统中使用 了负流量控制技术。这种控制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响应快、可靠性和维修性好 等特点,但在起始点为重负荷下作业时,因流量与负载有关,所以可控制性较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