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状态.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其一,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

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其二,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其三,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

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总结: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