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突论视角下的加拿大族群模式

冲突论视角下的加拿大族群模式

冲突论视角下的加拿大族群模式冲突与变迁是多族群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近几十年来,族群冲突在全球不断扩展,而不是局限于世界上的某些地区。

族群民族主义的散布以及种族和文化的差异使得族群冲突仍将持续甚至更加激烈,这一点在南斯拉夫的解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血腥与暴力程度让人们回忆起六十多年前纳粹犯下的罪行。

同时,这也意味着南斯拉夫是创建团体多元主义体制的一个失败的典型。

在团体多元社会里,各族群主要是由同质的、在地域上集中的、扎根于本土悠久历史的人们构成。

通过征服或者自愿向中央政府放弃主权以保证自己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方式,这些群体构成了一个更大的国家社会的一部分。

事实上,不管多元化看起来多好,却几乎总是会导致冲突——看似与南斯拉夫状况相反的加拿大便是最好的佐证。

加拿大:未来的族权模式?一、加拿大族群的构成(马赛克拼图)1.两个族群的发展历程:英裔——法裔的不和在某种程度上加拿大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国家,因为魁北克这个“国中之国”正保持着并追求某种程度的政治自治权。

大部分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居住在魁北克省,魁北克就是为这些说法语者以及他们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创设的一个领土根基。

与此不同,说英语的加拿大人则分散在整个加拿大,并且包括不同祖居国的群体,而那些来自英国的人,则被看作是加拿大的开国群体之一。

于是,说英语与说法语的加拿大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加拿大族群划分的最重要的维度,超越了族群多样性的其他界限。

新法国民族主义出现联邦英国的征服20世纪初,田园和教权的魁北克文化逐步终结 魁北克的觉醒强化少数群体地位1867年,加拿大各省联结为一个联邦体系 1759年,英军战胜法军,取得魁北克支配权 民族二元性确立(1)主权—联合:魁北克与魁北克之外的加拿大之间的根本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魁北克是否推出联邦?这一问题在上世纪最后二十年不断地凸显出来,关于魁北克主权问题的多次全民公决似乎说明了魁北克的分裂问题必将是加拿大人议事日程上一个常规的组成部分。

尽管现在主权问题已经被推进了幕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卷土重来。

事实上,魁北克社会的某些人拒绝接受一切缺少政治独立方案的不妥协态度,这也界定了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和说英语的加拿大人之间的关系,并预示着最终还是会将这个问题向前推进。

(2)语言:语言是任何族群文化的坚实基础。

法裔加拿大人同样也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措施来确保法语的存续,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必将同化到说英语的加拿大人社会中去,因为语言是使得他们与其他群体区别开来的象征性标志。

在魁北克,布拉萨领导的自由党省政府于1974年订立了一项新的语言法,是向法语优先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今天的魁北克,法语优先地位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3)法裔加拿大人的族群认同:法裔加拿大人的族群认同表现出他们在加拿大族群体系中的独特性,与英裔加拿大人不同,法裔加拿大人面对着一个双族群身份——他们既是加拿大人又是魁北克人。

对多数人而言,后一种身份似乎更加优法裔的族群认同 双重族群身份语言 优先地位的争夺 主权-联合反复出现的议题 静默革命 社会转型20世纪60年代,新中产阶级领导一个有活力的政府 魁北克党人兴起魁北克党人入主魁北克政府,并引起国际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裔加拿大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先。

一方面,说英语的加拿大人认为加拿大是一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民个体组成的国家,无论其祖先的语言或族群的来源,所有人都处于同等地位。

另一方面,说法语的加拿大人认为说英语的加拿大人在数量上超过他们,所以魁北克理应获得特殊地位。

于是,有些人变成强烈的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坚定分离主义,但也有一些人更倾向把自己看作是统一的加拿大的一份子。

2.加拿大的其他族群:第三股力量实际上,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具异质性的多族群社会,既非英裔亦非法裔的族群在加拿大的族群图景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

他们占加拿大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在族群关系和政策的各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来自欧洲、东亚和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东、加勒比地区、非洲和拉美的群体。

加拿大族群多样性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移民时期:西部定居时期与二战之后的移民。

(1)西部定居时期:在19世纪晚期,受到振兴西部居住地的刺激,大量的欧洲移民被吸引到加拿大的草原诸省,德国人及一部分荷兰人是主要的移民群体。

到20世纪初,来自中欧和东欧的人,特别是乌克兰人,大量移居加拿大。

同时,盼望获得土地的美国人,也在这个时期移居加拿大。

(2)二战之后的移民:二战后至70年代,移民主要来自南欧和东欧国家,以及继续大量移入的英裔。

其中最大的非英裔移民群体是意大利人。

到1971年,东亚和南亚国家成为了最主要的迁出地,这一趋势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加强。

3.土著群体加拿大族群构成的又一个要素就是土著群体,他们占加拿大人口的4%,这些群体包括土著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美蒂人(种族混血的后代)。

与美国一样,加拿大的原住民族群是多样的,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自视为独立的群体。

美蒂人对白人和土著印第安社会而言都处于边缘地位,直到1940年,他们才被官方承认为一个独立的群体,今天美蒂人大多居住在加拿大的草原各省,并且大部分住在城市中。

而加拿大的因纽特人仍然居住在地理位置上相对独立的遥远北方。

加拿大土著人与白人殖民者之间的历史关系和美国的情况没有实质性区别,只是表面上没有那么暴力与血腥。

白人技术上的优越性及其对土地的欲望,给土著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迁就适应主宰支配复苏从开始接触之初到1867年,白人对于土著居民的态度以迁就适应为主,白人并没有企图直接将他们的文化方式强加给土著居民,他们首要的关注点是如何在毛皮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随着联邦的成立与西部的拓展,这种迁就的态度转为一种主宰支配的态度,印第安人逐渐被赶到孤立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保留地。

到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的土著居民逐渐恢复了群体意识和自豪感,并且开始更政治化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二、族群分层加拿大族群分层的基本框架与美国一致:英裔加拿大人居于主导地位,其他白人群体及亚洲人处于中间位置,黑人和土著则在底层。

约翰·波特将加拿大的族群分层体系描述为一个“垂直的马赛克”,他解释为族群与社会阶级的各个层面存在着强相关。

1.英裔与法裔的差异英裔与法裔是加拿大历史上的两大宪章群体,然而英裔传统上处于等级结构的顶端,法裔在某些方面的地位甚至低于某些非宪章群体。

就算在法裔占数量上绝大多数的魁北克中,他们的经济地位仍然较低。

在魁北克,英裔控制着工业,占据了重要职权的位置,并且从事着需要高级技术素养的工作。

为什么在魁北克和整个加拿大经济中法裔加拿大人处于较低的地位?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歧视、教育、地理、自身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2.今日加拿大的族群和阶级当前加拿大族群不平等的状况正在逐渐减弱。

从二战开始,非英裔移民大量流入,给加拿大少数群体带来更多向上流动以及拥有更大职权的机会。

在精英阶层,随着重要机构领导权更加族群多样化的出现,英裔加拿大人的支配地位开始减弱。

土著群体的境况较之前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们仍是加拿大社会中被严重剥削的群体,并且在很多方面与主流机构相脱节。

三、偏见与歧视尽管没有那么血腥与暴力,但是加拿大族群冲突模式与美国族群冲突模式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相近的。

种族主义与移民政策使加拿大少数族群长久地经受了负面态度的冲击和来自个体与制度的歧视。

1.移民与种族主义1870年以后,移民开始大规模来到加拿大,此后,英国或者至少是西北欧移民的优越性成为一个公开宣布的国家政策。

在历史上,对南欧人和东欧人的偏见其实也明显地存在过。

然而非白人,尤其是亚洲人,是最不受欢迎的,并且也是那些最恶劣的种族主义政策和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其中华人是主要的目标群体,他们被允许到加拿大来,是充当建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劳工,一旦这个项目完成,他们就成为过剩劳动力,被白人工人和有组织的劳动力看作经济威胁,这一点与美国是如此相似。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升加拿大的国际形象,并且实际地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限制亚洲人和其他非白人的歧视性移民政策才发生了根本转变。

2.族群态度尽管加拿大人中的种族主义程度与美国相比处在明显较低的水平上,但是加拿大人的偏见,尤其是对非白人的偏见却是一直存在。

在加拿大的一项全国性态度研究中,回答者总体上偏爱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而对非英裔和非法裔群体则不那么有好。

与加拿大“垂直的马赛克”一致,西北欧人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中欧人和南欧人群体次之,除日本人外的非白人群体受欢迎程度最低。

3.歧视行为在加拿大,少数族群在不同时代经受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歧视,包括投票权的限制、就业、土地所有权、住房和使用公共设施。

在19世纪末,针对华裔和日本裔工人的暴力行径屡见不鲜;20世纪初,东印度群岛的人被禁止进入加拿大,那些已经留在加拿大的人则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忍受着歧视;尽管加拿大对黑人的负面行为和态度在范围及程度上都不及美国,但是移民限制和学校、住房、公共设施方面的歧视,也是加拿大黑人经历的一个共同特征。

四、稳定与变迁如果说美国在族群意识形态上可以更大程度地归结为同化主义而非多元主义,加拿大则更多地表现出团体多元主义社会的很多元素。

1.熔炉对马赛克可以将加拿大想像为一个马赛克:在共同的政治和经济框架中,各个片段都适宜地搭配在一起,一个简化的观念就是“差别中的统一”。

首先,加拿大的双族群特征使得族群同化的理想成为问题。

英裔和法裔同为加拿大的开国群体,使得熔炉模式在加拿大背景中的意义无法与美国相比。

其次,与美国平等主义和普世主义体系不同,加拿大历史上保持了更贵族化和特权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便抑制了融化群体差异的要求。

最后,移民在加拿大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要远远高于美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移民群体对加拿大的影响比对美国的影响还要复杂。

在比较加拿大和美国的族群意识形态时,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的熔炉更多是神话而非事实一样,加拿大的族群马赛克也不是对族群差别的公众态度和政策的真实反映。

这两个社会的族群关系实际上是处在这两个理念之间的某处。

2.现代文化多元主义魁北克的静默革命及其后魁北克民族主义的抬头,加之千千万万各国的移民,将加拿大社会的族群马赛克风格渲染得史无前例地浓烈。

于是在1988年,加拿大作出了一个庄重的承诺:加拿大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颁布文化多元主义法律的国家。

这样,文化多元主义就被坚定地确立为一个公共信条,并且实行了在全加拿大社会中承认、保护和鼓励族群文化的一些公共政策。

然而,文化多元主义在加拿大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积极响应:首先,许多人仅仅把文化多元主义看作是政府旨在赢得少数族群的政治策略。

其次,许多人怀疑加拿大少数族群的后代是否能够或者是否愿意抵制处于支配地位的盎格鲁文化同化的压力,美国的少数族群在这方面的经历可以拿来做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