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A.“兼爱、非攻”B.“节用”C.“尚力”“尚贤”D.“节葬”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发展大一统事业 C.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发展经济10.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汉武帝时候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 B.太学的建立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孔子创立的私学1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2.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指①李贽②黄宗羲③顾炎武④王夫之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儒家人物在历朝均能占据高官显位B.它是封建社会里最进步的思想C.它的“仁政”思想深得广大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D.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4.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格物致知的理论15.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A. “二程”B. 朱熹C. 王阳明D.王夫之16.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凸显人性的庄严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8.顾炎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的趋势C.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 D.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19.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推进了理学的发展。
下列名言,由这位思想家提出的是A.格正君心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20.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家不包括...A.王守仁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21.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2. 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以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的思想23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是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24.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A.三民主义只代表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B.它集中反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5.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A.反对帝国主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26.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满洲贵族统治④节制资本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2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28.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是在A.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北伐期间29.1925年12月,毛泽东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在下列哪篇著作中体现的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30.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①《新民主主义论》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论十大关系》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1.毛泽东思想①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②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③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④是指毛泽东的理论观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④3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的经验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A.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②③④33.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A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34.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著作是A.《井冈山的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35.首次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36. 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①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③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 .③④B .①② C. ①③ D.①④37. 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在A.北京 B.井冈山 C.长征路途中 D.延安38.邓小平理论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是A .中共十二大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3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问题是A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 B.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党的A .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七大、十四大C .八大、十五大 D.七大、十五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材料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材料三“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分别指出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核心主张。
(3分)并分别指出这些主张属于当时的哪个思想学术派别?(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42.根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专题,回答以下问题。
(10分)(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2)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结果怎样?(2分)(3)江泽民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
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2分)其中第二次理论飞跃的社会实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巨大的变化?(1分)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1)分别指出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核心主张。
(3分)并分别指出这些主张属于当时的哪个思想学术派别?(3分)核心主张:一:仁政二:无为而治三:法治(3分)派别:一:儒家二:道家三:法家(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政治上: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或奴隶制逐渐瓦解,战乱不断)(2分)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或生产力提高,小农经济发展)(2分)42.回答以下问题。
(10分)(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1)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3分)(2)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结果怎样?(2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结果: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或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2分)(3)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2分)其中第二次理论飞跃的社会实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巨大的变化?(1分)(3)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分)变化: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富起来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