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潜能生转化的策略

浅谈潜能生转化的策略

浅谈潜能生转化的策略
摘要:“潜能生”亦称为“后进生”,“后”是现象,“进”才是本质。

潜能生是一群弱势群体,如何转化潜能生一直是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潜能生,转变自己的观念,对潜能生进行期待,不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用爱心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忱,重视并不断改善其非智力因素,将学校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还可利用课外时间给予特别的辅导。

当然,班主任还可营造互助、和谐的氛围,不断改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同学互助的作用,使每一个潜能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潜能生转化
潜能生是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误或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但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

潜能生的存在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应该积极去面对。

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做好潜能生的转化教育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在一个班里,潜能生人数不多,能量却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不小难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班集体的建设。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1]若不重视,甚至放弃对“潜能生”的教育,将会形成大量的教育废品,那不仅是教育的失败,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班主任教育转化一个潜能生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培养一个优秀生。

我们在教育转化潜能生前,先要了解潜能生共同的特点:一、心理上主要表现为:①自卑;②脆弱;③敏感;④封闭。

二、日常行为上,常常表现为:①不合群;②易激动或易消沉,情绪难以自控;③丢三拉四,不能很专心地完成任务;④常常违反校纪校规,特别是不遵守纪律。

三、人际关系处理上:①对待教师,敬而避之;②对待同学,或疏远、或欺负、或捉弄、或拉拢一批打击一批;③对待家长,常常随心所欲,并不时地蒙骗;④喜欢和社会上问题青年交往。

潜能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一、摆正心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班主任在教育潜能生时,经常以先入为主的心理把其看成是班级前进的绊脚石,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绩的包袱。

刚做班主任的前几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这是一种不良的心态,既使教育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增加困难,又阻碍了潜能生的思想转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2]事物既可以向坏的方向变化,又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

潜能生亦是如此。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为此,班主任应该树立:“教育好一个潜能生同输送一名优秀生同样光荣”的观念,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潜能生中的主导作用。

老师平时少绷一回脸,少瞪一次眼,少一点冷漠,少一些排斥;而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次关心,多一回尊重,多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可对那些备受冷落的后进生,却是能够润泽万物的和风细雨,可以摇曳心灵的脉脉温情。

二、用师爱感化,促其转化。

爱是转化潜能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潜能生往往受人歧视,遭人嫌弃。

他们是在被批评、斥责声中成长的。

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粗野孤僻,这就更加需要真挚的情感去感化他们,要其转化,先要感化。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 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 失去温暖的人最需要温暖。

处于特殊环境的学生最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和体贴。

班主任更要爱潜能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

要爱得深,使他感到温暖。

要爱得真,使他感到老师的真心实意。

要爱得严,既要爱护他,又要严格要求他。

我班学生李某因父母离异,缺乏管教,行为习惯差,经常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在班内发泄。

但我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多方面给予关爱:作业不会做,个别辅导;病了送药送水;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我告诉他:树的方向靠风掌握,人的方向是自己把握。

久而久之,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进步很快,本学期他被全体同学推举为卫生委员。

班主任对潜能生要多关心、严要求、不偏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

三、保护自尊心,培植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潜能生”有比优秀生更强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

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自信心,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所以,我们在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后,要努力帮助他们培植自信心。

让他们明白: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敢奋斗,能坚持,就能有所作为。

失败乃成功之母。

当然,培植潜能生的自信心,不能光说理,更重要的是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真切体验。

有一位学生,一直是调皮捣蛋,无心向学,很多老师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只有批评,没有表扬。

他也知道老师看不起他,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所以自暴自弃,自称为“朽木”,认为自己总比不上别人。

我深入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常利用课外时间,与他谈心,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把他和优等生一样看待,同时,教学时我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还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号召班干部带头与他一起活动,满足他的健康精神生活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消除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所以,班主任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老师鼓励的“我觉得你能行”到真切感悟到“我能行”,从而扬起不断奋进的风帆。

四、善于发现“闪光点”,扬其长,克其短。

每个潜能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

班中有一位潜能生,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淡薄,在学校经常欺负弱小同学。

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差是由于父母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他自小贪玩形成学习懒散,经常不交作业,由于父母教育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对他打骂,使他养成欺负弱小同学的坏习惯。

开学不久,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就是有时上课较认真,积极举手争取发言,而且有时的回答也比较准确。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他有一定上进心,有一定智力,只是自小养成坏习惯,一时改不了。

在一次班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这一优点,要求全班同学学习他的优点。

这一次的表扬令他兴奋不已。

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他平时调皮捣蛋、欺负弱小同学的坏行为要不得,以后要努力改正。

从此,他慢慢变好,学习有进步,坏行为也大大减少了。

有时,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有些闪光点的确是一闪而过,很难觉察。

这就要求老师要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辞劳苦地像淘金工人那样,锲而不舍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再抓住其心理特点实施转化。

在转化工作中,只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五、抓住“反复点”,坚持教育转化。

老师应该形成这样的认识:大多数潜能生普遍存在的弱点是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行为和情绪反复性强,这是正常现象。

有一位班主任说得好:“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

”[4]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培养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潜能生在改正错误时,有时他的行为会反弹,刚改正的错误不久又会重犯。

有时他甚至知道这是错误的,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班主任这时要理解孩子,要对他们有信心。

其实,这时是他们最需要爱,最需要鼓励的时候。

他们对自己既认识到了错误又不能很好的改正而烦恼,甚至痛苦。

如果,我们
这时不相信他,不鼓励他,他们就会很快失去信心,而破罐子破摔。

真如此他们倒下去了就很难再站起来。

他们在不断重复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中,心理上经历了认识上的困惑、不能及时改正的痛苦以及胜利后的兴奋,这个过程使他们认识的成果深深的印在记忆里,这是单从老师或父母那里得来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尽管他一次两次会失败,但只要我们给他以信任、给他以鼓励、给他以信心,他们就会最终翻过这道坎。

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思维达到了很紧张的程度,并且通过了自己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一旦获得正确的认识时,就会牢牢的记住,成为他自己的。

这会让他们享用一生。

总之,潜能生由于个性的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

因此,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接近他们,察觉他们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引导,探索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保斌. 学生群体中的个别教育. 班主任学,1998(11)1 第192页
[2]谭保斌. 学生群体中的个别教育. 班主任学,1998(11)1 第195页
[3]谭保斌. 学生群体中的个别教育. 班主任学,1998(11)1 第199页
[4]谭保斌. 学生群体中的个别教育. 班主任学,1998(11)1 第20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