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类人员行为标准
3.确认模块设计模型内部是一致的,没有矛盾;
4.确认模块设计模型的陈述是无歧义的;
5.确认模块设计模型是可实现的;
6.确认模块设计模型与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模块分析模型间可追踪性;
7.标记出模块设计模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意见,并详细记录在“模块设计评审报告”中。
6、实现
序号
行为要项
行为规范
6.1
3.若评估通过则交给相应的变更实现负责人;若不通过,则说明驳回的原因。;
8.4
变更技术方案论证
1.变更实现负责人组织变更实现者对变更请求进行分析,若变更请求不可行,则填写《软件变更状态报告》,并说明原因,通知变更控制者;
2.若变更可行,变更实现负责人及变更实现者者根据变更请求对实现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1.审查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需求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市场需求,没有错误;
3.审查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需求是否完备地反映了市场需求,没有遗漏;
4.确认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可追踪性;
5.将评审结果详细记录在“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报告”中。
12.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对软件风险的估计是否科学合理;
13.审查资金使用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14.审查人员使用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15.审查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是否恰当;
16.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的进度安排是否合理;
17.审查软件开发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18.标记出软件开发计划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意见,并详细记录在“软件开发计划评审报告”中。
3、实施工程计划
序号
行为要项
行为规范
3.1
跟踪软件开发过程
—
1.跟踪软件开发过程,确保软件开发是根据软件开发计划分阶段进行的;
2.跟踪所有软件工作产品的规模;
3.跟踪工程的软件工作量;
4.跟踪工程的软件成本;
5.跟踪工程所用的关键资源;
6.跟踪测试进度;
7.跟踪软பைடு நூலகம்开发进度;
8.跟踪和控制软件风险。
7.3
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1.归纳总结开发工作中最主要的经验与教训;
2.对今后的工程开发工作提出建议。
8、变更控制
序号
行为要项
行为规范
8.1
提出变更请求
1.所有软件变更请求均应按规定的方式提出;
2.根据产生变更请求的原因,如果是问题,则说明产生问题的应用模式、配置、及出现问题的现象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如果是改进,则要提出一份修改说明书,列出所希望的修改;如果是新需求,则对新需求进行详细描述;
6.记录在软件开发不同时期测试工作情况与计划要求;
7.记录在软件开发不同时期软件开发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8.记录在软件开发不同时期遭遇的实际风险与估计风险。
—
3.3
修改软件开发计划
—
1.当下列事件发生时,应修订软件开发计划:(1)制订软件开发计划的基础发生变化,例如,软件需求发生变更,软件工程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等;(2)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严重偏离软件开发计划;(3)在软件工程的里程碑处。
系统级
实现
1.在系统设计说明书基础上对系统的主体结构进行程序编码,建立各模块可用的系统构架和接口;
2.程序编写、调试和架构测试,完成系统设计所要求的指标;
3.编写系统实现说明书,提交源代码和程序。;
6.2
模块级
实现
1.在模块设计说明书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程序编码;
2.程序编写、调试,完成模块设计所要求的指标;
二、行为规范
1、软件产品需求分析
序号
行为
要项
行为规范
1.1
确定市场需求
1.收集用户需求或分配需求(系统总体分配给软件的系统需求);
2.与需求者一起定义、验证所收集的需求;
3.将定义、验证后的需求按规范文档化为“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
4.跟踪需求的需求者或需求源,及时收集他们的变更需求。
1.2
评审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
7.将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文档化。
6.4
集成测试
1.以系统设计说明书为依据,审查系统实现说明书,看是否存在实现上的错误或遗漏;
2.确定测试目标;
3.确定测试技术方案和测试计划;
4.设计测试程序和测试用例;
5.依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确定采用测试程序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时应产生的预期结果;
4.3
模块分析
1.深入理解模块的规格说明;
2.确定模块分析的总体思想;
3.明确模块的各项规格说明与模块的问题域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
4.深入分析模块的各个问题域组成元素;
5.编制模块需求分析报告。;
4.4
模块分析评审
1.审查“模块需求分析报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模块分析模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软件需求,没有错误和遗漏;
6.用测试程序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7.将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文档化。
6.5
系统测试
—
—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确定测试目标;
—确定测试技术方案和测试计划;
—设计测试程序和测试用例;
—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确定采用测试程序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时应产生的预期结果;
6.审查软件开发计划是否满足对软件工程的其它约束;
7.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选定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否合适;
8.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标识的每个软件工作产品是否恰当;
9.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对软件规模的估计是否科学合理;
10.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对软件的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是否科学合理;
11.审查软件开发计划中对关键资源的估计是否科学合理;
2.修订后的软件开发计划必须提交软件过程经管组,由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用于指导后续软件开发活动。
—
4、总体设计
序号
行为要项
行为规范
4.1
软件总体设计
1.深入理解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2.深入分析软件系统的各个问题域组成元素;
3.编制软件总体设计报告;
4.2
总体技术方案评审
1.审查“软件总体技术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变更实现负责人将变更实现技术方案提交变更控制者进行技术方案论证,一旦技术方案论证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及时对技术方案进行修正,直到论证通过。;
1.全面理解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2.确立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
3.在系统分析报告基础上对系统的关键问题进行设计;
4.确保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和可扩展性;
5.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5.2
系统设计评审
1.审查系统设计说明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系统设计模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系统分析模型,没有错误和遗漏;
11.文档化软件开发计划。
2.2
评审软件开发计划
1.审查文档化的软件开发计划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软件开发计划是否正确、完全、一致地反映了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审查软件开发计划是否满足对软件工程的功能约束;
4.审查软件开发计划是否满足对软件工程的进度、成本约束;
5.审查软件开发计划是否满足对软件工程的资源约束;
2.鉴别出不完备的、遗漏的或多余的”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竞争对手产品功能说明书”中定义的需求;
3.将定义、验证后的软件需求按规范文档化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5
评审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审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软件市场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需求,没有错误;
2.确立模块设计的总体思想;
3.在模块分析报告基础上对模块的结构进行设计;
4.设计模块的行为;
5.确保模块设计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和可扩展性;
6.编写模块设计说明书。
5.4
模块设计评审
1.审查模块设计报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模块设计模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模块分析模型,没有错误和遗漏;
2、工程计划
序号
行为要项
行为规范
2.1
制订软件开发计划
—
1.明确软件工程的目标和约束;
2.选定合适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3.估计软件规模;
4.估计软件的工作量和成本;
5.对关键资源进行估计;
6.明确资金使用计划;
7.确定人员使用计划;
8.参与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
9.鉴别和估计软件风险;
10.确定开发进度;
3.确认模块分析模型内部是一致的,没有矛盾;
4.确认模块分析模型的陈述是无歧义的;
5.确认模块分析模型与纳入软件配置经管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软件需求之间的可追踪性;
6.标记出模块分析模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意见,并详细记录在“模块分析评审报告”中。
5、设计
序号
行为要项
行为规范
5.1
系统设计
3.按照《软件维护阶段的变更控制过程》的要求填写《软件变更状态报告》相应部分
8.2
评估变更请求
1.评估过程应该保持中立性,尽量考虑工程当前的资源情况,在市场压力和工程开发经管之间予以均衡。;
8.3
变更请求决策
1.变更控制者组织某个或一些变更评估者对软件变更请求进行评估;
2.变更控制者根据评估结果做出是否实现该变更的决策并填写《软件变更状态报告》;
3.确认系统设计模型内部是一致的,没有矛盾;
4.确认系统设计模型的陈述是无歧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