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40分)
1. (2分)选出下列拼音正确的一组。
A . 少shào年偶ǒu然家乡xiāng
B . 笑xiào话儿童tōng 分离lì
C . 双鬓bìn为何hé改jǎi正
D . 互相xiāng衰suāi败客kè人
2. (2分) (2018五下·光明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募捐解释家禽两鬓斑白
B . 水泵搪瓷柑橘奄奄一息
C . 抽噎颠簸收敛无边无崖
D . 脊梁斑斓胆怯应接不暇
3. (2分)“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A . 鼻子闻到
B . 耳朵听到
C . 眼睛看到
4. (2分) (2017六上·金山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后会有期不期而遇
B . 舍本求末退避三舍
C . 人去楼空何去何从
D . 瞻前顾后三顾茅庐
5. (2分)下面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 . ③②④⑤①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⑤③②④①
D . ③①②④⑤
6. (2分) (2017五上·九江月考) 请判断下面的描写分别属于哪一种。
①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________
②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________
③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________
④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________
7. (21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改为转述句)
(2)国旗,我凝视您,想到先辈们为革命浴血奋战的身影;国旗,我凝视您,想到________;国旗,我凝视您,想到________。
(用“凝视您”,组成抒发爱国情怀的排比句)
(3)听到外面的枪声,我的心热烈地跳动起来。
(修改病句)
(4)狼牙山五壮士跳下悬崖。
(扩句)
(5)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山路泥泞,水流湍急。
战士们仍抬着受伤的群众,艰难地走着。
8. (2分)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9. (2分)《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_》。
10. (3分)(2014·广州) 古文认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仿照前两句,用“/”划分横线处句子的朗读节奏。
(2)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绝:________ 复: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分)
11. (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猴煮西瓜
小猴子学会了烧火煮东西,很高兴。
他先煮熟了一个南瓜,觉得又香又甜,比生南瓜好吃多了。
他又煮熟了一个冬瓜,还是比生冬瓜好吃。
于是他点点头,自己对自己说:“瓜总是要煮一煮才好吃的。
”
有一天,小猴子找来个西瓜,也照样点起火来煮。
煮熟了一尝,根本不如生的好吃!这是怎么回事?
刺猬大叔见了大笑,说:“西瓜怎么能煮着吃呢?”
小猴子不服气:“南瓜,冬瓜是瓜,西瓜难道不是瓜吗?”
刺猬大叔说:“你光记住西瓜也是瓜还不行,还得记住‘西瓜是跟南瓜和冬瓜都不一样的瓜’。
”
(1)小猴煮了________、________,觉得熟的比生的好吃,所以他就认为________。
(2) ________告诉小猴子西瓜不能煮着吃。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的道理。
()
A . 瓜总是要煮一煮才好吃的。
B . 西瓜是跟南瓜和冬瓜不一样的,不能煮着吃。
C . 什么事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12. (2分)现代文阅读
投降的绝不能是我
父亲是一名老战士。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的伟大战役。
在一次剿匪中,父亲和战士们走散了。
黄昏,父亲从一块巨石背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残匪。
父亲和匪徒几乎同时端起步枪指向了对方。
双方对峙着,目光对着目光,枪口对着枪口,意志对着意志,一直对峙着。
当时,父亲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加上连日的疲惫奔波,他明白自己渐渐力不从心了。
看上去匪徒的精神______并不比父亲强多少:破烂的黄皮军装快要辨认不出颜色了,双目无光,惊恐的面部蜡黄蜡黄的,十足的惊弓之鸟。
父亲端起枪,山一般的身躯矗立着,威严而______的目光直逼匪徒。
父亲不知道他已经咬破了自己的下嘴唇,两条血流濡湿了下巴。
他的大脑中一片空白,但仍然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
必须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绝不能是我!
半个小时慢慢过去,匪徒渐渐支撑不住了,端起的枪在颤抖,手在颤抖,双腿也在颤抖。
______,匪徒摔掉步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父亲连连求饶。
父亲露出了微笑。
他竭力控制自己,才没有晕厥。
接着,父亲顺手扯来一根葛藤将匪徒双手反捆起来。
他拿过匪徒的枪,才发现没有子弹。
这时,父亲再也______不住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其实,父亲的枪里也没有子弹!
八十年代初,父亲写回忆录时给我讲起了这个故事。
后来,我慢慢咀嚼那段历史,才越来越明白:。
(1)将下列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坚持坚毅突然显然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摘录有关内容填空。
①短文中具体写“对峙”的语句是________。
②“惊弓之鸟”指(谁)________,最能反映他神态特征的语句是________。
③匪徒是被父亲的________打败的,真是“________”勇者胜。
(3)摘抄描写父亲形象和心理的句子。
描写父亲形象的句子:________。
描写父亲心理的句子:________。
(4)
想一想,“我”听父亲讲故事明白了什么?给短文补一个结尾。
三、习作 (共1题;共5分)
13. (5分)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雪地捕鸟
要求:发挥想像,写清事情经过和结果。
时间:雪后初晴
地点:绍兴海边的沙地上
人物:“我”、少年闰土
起因:“我”要闰土雪地捕鸟
经过:(1)扫出空地(2)支起竹匾,撒下秕谷、杂粮(3)看鸟雀觅食(4)将鸟雀罩在竹匾下结果:捉到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丰收而归。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7-4、
7-5、
8-1、
9-1、
10-1、
10-2、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分)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三、习作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