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历史八年级(上)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
有关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
该印章的主人致远舰管带A.邓世昌B.林则徐C.丁汝昌D.关天培2.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圆明园废墟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3.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A.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C.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D.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5.《革命军》是出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孙中山6.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引文中“杰出人物”是指A.魏源B.曾国藩C.洪秀全D.詹天佑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唱着这首国民革命时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开展了(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万里长征8.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9.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这表明吴佩孚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10.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
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1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事件是A.七七事变B.一·二八事变C.九一八事变D.双十二事变12.“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3.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14.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
但近代中国落伍了。
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16.中华民国建立后,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A.孙中山B.袁世凯C.黎元洪D.宋教仁17.《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18.(题文)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的事件是()A.西征 B.北伐 C.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19.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美国D.法国20.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
该年是()A.1936年B.1937年C.1938年D.1939年二、综合题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坚持真理,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材料一: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等正义要求,但遭到拒绝,列强还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扩张到了20多个省,150多个城市。
中国的工人阶级参加了这场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场爱国运动是?这场运动有什么影响?材料二:(2)根据衬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党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材料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茅坪。
部队立即开展游击战争,攻夺县城,建立革命政权,恢复共产党组织。
同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到1928年春,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材料四: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曲折、艰辛的历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22.民主法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材料中的“三权鼎立之说”最初通过哪部一历史文献实现?为“立宪法开国会”,康有为等人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该文件是由谁签署颁布的?请说出其性质?材料三:(见图)(3)如图所示的法律是由哪一机构制定颁布的?有何历史地位?它规定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材料四:“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追害。
(4)材料四反映了文革期间的什么现象?造成的最大冤案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现象,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工作?(5)根据以上问题,你认为法制建设与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关联?2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苹命!齐奋,齐奋!——《国民革命军军歌》材料二:从第五次反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烽火中奋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郜深深蕴蒇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园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国共两党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合作进行了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谁率领的部队最终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2)根据材料二,说出在长征中挽数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出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列举出在这一时期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
(4)根据材料四,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哪一次?三大战役中,哪场战役和我们的家乡长春有关?(5)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24.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松花江上》(1)“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2)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3)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的标志事件是什么?(4)请你举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三例著名战役。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
(见下图)材料二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
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
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材料三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材料四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
”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
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
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