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一部语文组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2、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日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 学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 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 (“傍”通“旁”)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 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制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二)学生点评、互相补充、完善梳理内容,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三)你认为本文中还有哪些重要词语?请梳理归纳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梳理。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四)巩固训练,针对本课复习的重点实虚词,以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拟:模仿 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居住 答案:D 剖析:D项中“居”指担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因驮黄檗人往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精铜铸成 不赂者以赂者丧 参考答案: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使其从者衣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 剖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B剖析: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C 剖析: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二、翻译句子(板演):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方法技巧归纳: 要做好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尤其要注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贯。留,即保留原词。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即修饰句子。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举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三、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选取2010年高考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