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014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大学生健康教育复习资料第一周健康与保健一、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称为亚健康心理保健四项原则1.保持自我意识良好:自知和自爱 2.保持社会适应功能良好 3.保持良好人际关系4.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心理调节基本特点就是控制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第二&三周你成年了么?精神心理疾病1.如何评价心理年龄?儿童(幼稚度);成人(成熟度);父母(老化度)2.健康的人:能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自由转换自身自我状态。
3.健康的人际关系:自我状态能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匹配的互动。
4.控制型父母状态;照顾性父母状态;成人状态;自由型儿童状态;适应性儿童状态——言语;声音;姿势;态度5.什么是精神心理疾病?认知、情绪、行为发生异常改变,伴有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且达到疾病诊断标准。
6.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
第四&五周传染病、肺结核一、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感染后免疫形成二、流行过程的基本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三、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传染者的途径。
(1)空气、飞沫—呼吸道传染病(2)水、食物(粪、口)—消化道传染病(3)虫媒传播—蚊子、跳蚤、恙螨蚊子(登革热、乙脑、西尼罗河热)鼠蚤(鼠疫)恙螨(恙虫病)(4)血液(血制品):母婴、性接触—艾滋病、乙、丙肝(5)生活密切接触:手、用具、玩具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2)生活密切接触--手;(3)吃未煮熟的猪肉四、传染病预防总原则(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五、常用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热力、辐射、微波、流动水+肥皂洗手(2)化学消毒——含氯制剂(300-500mg\L含氯消毒液)1 防甲流——流动水加肥皂洗手、开窗通风、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2 防感染性腹泻——食物、水等饮食干净卫生注意个人手卫生3 皮肤外伤消毒——聚维酮碘溶液甲流常见病征:发热(38-39℃),用常用药物无法治六、(简答题一下二选一)学校防甲型H1N1流感措施(1)洗手;(2)避免用手接触鼻、眼、口(洗手)(3)发热尽早求医(4)开窗通风、含氯消化剂擦拭物体表面(5)避免接触咳嗽流涕、发热患者(6)不吃未煮熟猪肉(7)劳逸结合(至少有6-8小时睡眠),加强饮食营养,加强锻炼、调整情绪(8)隔离管理甲型H1N1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9)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禽流感(1)洗手;(2)避免用手接触鼻、眼、口(洗手)(3)发热尽早求医(4)开窗通风、含氯消化剂擦拭物体表面(5)避免接触病家禽,屠宰病家禽(6)不吃未煮熟禽、蛋类食物(7)劳逸结合(至少有6-8小时睡眠),加强饮食营养,加强锻炼、调整情绪(8)隔离管理甲型H1N1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9)接种流感疫苗七、肺结核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痰中带血,低烧、盗汗肺结核诊断(1)X光胸片检查;(2)痰检查(痰涂片);(3)痰培养检查肺结核如何治疗(1)立即服药;(2)多药联用;(3)不能中断、坚持治疗(至少6-8个月)八、常见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甲型、戊型肝炎—消化道(口—口)传播乙型、丙型、丁型—血液、母婴传播、性行为HIV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排出体外:血液、血制品性接触、母婴传播九、如何预防乙肝1 实施无偿献血严格检查,阳性血液不得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推广使用,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严格消毒2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使用与乙肝疫苗接种,阻断母婴传播3 禁止危险性接触4 乙肝疫苗接种5 剃须刀、牙刷不要共用十、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0—1—6接种程序或0—1—2,(3次)使HBsAb >100mIU\ml ,具有保护作用。
1)发生无保护的肛交或阴交;多伴性无保护的肛交或阴交2)已感染另一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3)共用受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具、牙刷、剃须刀4)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以及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器械5)卫生人员等不慎被针具刺伤第六周&第七周(运动与健康)一、肌肉的能量系统有哪几种?三种APT-CP系统(碳酸原系统)糖原-乳酸系统(糖酵解系统)糖原有氧氧化系统(糖氧化系统)二、什么叫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一次运动练习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机能变化,这种机体对运动这一特定刺激所产生的应答就是人体对运动的反应,也称为运动应激。
有计划的多次重复的运动练习称为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将使机体出现一系列在形态和机能上的暂时性不可逆改变,使得对与以前同样强度的运动刺激反应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完成工作的效率提高,这就是人体对运动的适应。
训练是促使适应产生的手段,不同的训练产生不同的适应。
三、运动处方包括哪几要素?五个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度和进度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分期处理早期(伤后24~48小时):制动止血防肿镇痛中期(伤后48小时以上):消瘀消肿,防止粘连,加速修复后期:恢复功能——功能锻炼五、运动前后如何进行身体检查1.体重2.晨脉3.自我感觉:包括睡眠、食欲、精神状态4.出现症状时即时医学检查第九&十周(男女生殖器官、避孕原理)一、男、女性内生殖器官构造及功能男内生殖器官构造及功能:睾丸、附睾,输精管道(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1、(1)睾丸:1.产生精子;2.分泌男性激素(2)附睾:1.精子发育成熟和贮藏的地方2.贮存和输送精子的作用2、输精管道(输精管、射精管、尿道)输精管:输送精子到射精管。
射精管:产生强有力的收缩,帮助精液射出。
尿道:排尿和排精的共同通道3、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前列腺功能:分泌乳白色的液体,通过它本身的排泄管排入尿道,参与精液的组成精囊腺功能:精囊腺分泌黄色碱性粘稠液体,为精液的一部分。
有助于精子的活动和生存尿道球腺功能:产生和排出尿道球腺液,是精液的组成部分。
精液的组成:精子、前列腺液、精囊腺液、尿道球腺液女内生殖器官构造及功能: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1、卵巢:(1)青春期后,周期性的产生卵子,排出卵(2)分泌女性激素。
2、输卵管卵子从卵巢排出后进入输卵管内,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的联接处等待受精。
卵子受精后,受精卵会借助输卵管蠕动和纤毛推动,向子宫腔的方向移动3、子宫(1)孕育胎儿:子宫为受精卵着床、发育、成长的场所。
(2)排出月经4、阴道(1)是连接子宫与外阴的通道,(2)是排出月经血的通道(3)也是一个重要的性交器官。
(4)娩出婴儿的必经之路:它大小如香蕉。
长度虽只有10厘米,但胎儿却要花1~2小时才能“走完”,足见降世历程之艰难二、男用避孕套、节育环、女用乐乐迷胶冻等节育措施的避孕原理分别是什么?阻止精卵结合男用避孕套:是使射精时精液排在套内,阻止其进入阴道,达到避孕目的节育环:改变宫腔环境,使受精卵不能着床女用乐乐迷胶冻:杀精剂避孕原理:1.抑制精卵的排出(输精管、输卵管接扎等)2.杀死精子(各种外用杀精剂)3.阻止精卵结合(避孕套、子宫帽等)4.改变宫腔环境,使受精卵不能着床(避孕环及各种口服避孕药)三、精子和卵子各由什么器官产生:睾丸;卵巢排卵,受精,男还是女,子宫着床,胎儿发育,出生妊娠的开始:卵子受精。
受精过程1.精子运行:阴道→宫颈管→子宫体腔→输卵管间质部→输卵管峡部→输卵管壶腹部2.精子获能:部位:子宫体腔、输卵管3.受精:*定义: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受精开始:获能精子进入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
*受精完成:卵原核与精原核的染色体融合。
4.着床:着床过程:﹟着床时间:输卵管内游移3~4天宫腔内游移约3~4天,约受精后4~5天开始,11~12 天完成。
﹟着床部位:子宫体腔上部前壁或后壁。
四、讨论婚前性行为对个体在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
五、妊娠日期的计算以末次月经(最后一次月经日期)为准。
举例:小芳最后一次月经是2003年4月4日,2003年5月14日去看医生说月经没有如期来,尿早孕试验阳性,她已是妊娠40日。
女子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将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野外救护一、野外救护的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二、骨折的症状: 1 疼痛;2 肿胀;3 畸形;4 机能障碍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分为闭合、开放、多发、复合伤,轻则仅损伤表皮,重则引起功能障碍擦伤,裂伤,切割伤,戳伤,烧伤(包括烫伤)止血方法:1、直接压迫止血。
2、在邻近出血部位的动脉压迫点加压止血。
3、用止血带止血,但只在上述二种方法无效时使用。
1.指压止血法较大的动脉出血。
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近心端,压迫血管,中断血流,然后换用其他方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再用棉花纱布卷折成垫子,放在出血部位敷料的外面。
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起来。
达到止血的目的。
如有骨折时,须用夹板,有碎骨片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上肢与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用此法。
4.止血带止血法可不得已时用,易造成坏死,橡皮管,上臂上1/3处,下肢大腿中部,先将患肢抬高,局部先垫上塑料、毛巾等软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
绕体两周,按比例结扎,局部应有明确标记,写上结扎时间,每40分钟放1~2分钟。
常用的包扎方法1.绷带包扎法(4种)(1)环形法,即环形重叠包扎。
(2)蛇形法,夹板固定。
(3)螺旋法。
(4)“8”字包扎法。
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即为骨折。
三)急救原则:六项1.注意全身情况,动脉、心跳停止者立即急救。
2.有出血者先止血。
3.开放式要做局部消毒处理,清洁。
4.用纱布将伤口包好,已暴露在外的骨头严禁送回。
5.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休克6.防暑,保暖(四)骨折固定注意事项:8项1.有出血时先止血,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如有休克同时抢救。
2.对于大腿小腿脊柱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应随便移动伤员。
3.固定要牢固,要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4.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以免伤皮肤,且牢固。
5.绷带松紧要适当。
6.在固定四肢时,要露出手指,足趾,以便于观察苍白、青紫、发冷、麻木等。
7.四肢骨折,应先捆绑骨折处上端,再绑下端,以防导致断端再次错位。
8.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者,屈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