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师附中2019-2020高一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

南师附中2019-2020高一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

南师附中高一物理期中考试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曲线运动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A错;物体做往返运动位移为0时,平均速度也为0,C错;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速度变化率越大,而不是速度变化量越大,D 错,故选B。

2.Cx-t图像中,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正负,A选项斜率不变且恒为0,物体静止,A错;BD选项斜率不变且不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D错误;C 选项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速度越来越大,且图像为二次函数图像,表示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C。

3. C由每秒内位移减少2m可得,在1s,2s,3s,4s,5s,6s内的位移为9m,7m,5m,3m,1m,0m,因此总位移25m,故C正确。

4 B弹力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方向相同,物体有向上的形变,要恢复形变,所以物体对桌面有向下的压力,A错;物体所受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B 正确;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压力本质是弹力,由于有弹簧形变而产生的,二者性质不同,C错;D选项这两个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抵消指的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D 错;故选B 5 A斜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只有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故选A 6 B木块在斜面上始终保持静止,所受合力始终为零,故C 错误;木块在垂直斜面方向上受重力的分力与斜面的支持力,二者在力F 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故B 正确;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力情况随着F 的增大分三步变化,分别是F <Gsin α;F=Gsin α; F >Gsin α,因此斜面上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要根据平衡条件分情况讨论。

F <Gsin α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F=Gsin α时,摩擦力为0;F >Gsin α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AD 错误。

7.C根据两力合成范围 |F 1-F 2|≤F ≤|F 1+F 2| 可知,只有80N 满足,故选C 8 D开始时p 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弹簧q 处于压缩状态,受到的压力等于b 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压缩的长度.当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 弹簧的左端,直到c 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 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为等于c 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q 伸长的长度,弹簧p 拉力等于bc 重力之和,求出p 伸长的长度, 开始未用水平力拉p 弹簧时,弹簧q 处于压缩状态,受到的压力等于b 物体的重力,由胡克定律得到,弹簧q 压缩的长度为:x 1=m b g k;当c 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 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为等于c 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q 伸长的长度:x 2=m c g k;此时,弹簧p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等于b、c的总重力,则弹簧p伸长的长度为:x3=(m b:m c)gk根据几何关系得到,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S=x1+x2+x3=2(m b:m c)k代入解得:S=0.12m=12cm;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9 ABC由于初速度为0,由位移时间公式得:x=12at2,即4=12×a×12解得:a=0.8m/s2故第1s末的速度为:v=at=(0.8×1)m/s=0.8m/s,故AB正确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x2=v1t+12at2=(0.8×1+12×0.8×12)m=1.2m,故C正确前2s的位移为:x=12at2=12×0.8×22=1.6m,故前2s内的位移为1.6 m,故D错误。

故选:ABC。

10 AD考点:多过程运动的分析多过程运动做题切入点为两个公式:t=t1+t2;x=x1+x2;v̅=v0:v t2根据x=x1+x2和平均速度推论:v m2t1+v m2t2=v m2(t1+t2)=v m2t=vt,解得:v m=2v,与a1、a2无关,故A正确,B错;根据t=t1+t2有:v ma1+v ma2=t,又v m=2v,通分化简解得:a1a2a1:a2=2vt,故C错误,D正确。

11 BD考点:整体法与隔离法的使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对整体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地面的支持力为:N3=(M+m)g,则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故C错误,B正确;对B物体受力如图2所示,根据合力等于0,运用合成法得,墙壁对B的弹力为:N1=mgtanα,摩擦力为:f=N1=mgtanα≠0;C错误A对B的弹力为:N2=mg/cosα根据相互作用力,B物体对A的压力大于mg,故D正确;故选:BD。

12 AB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综合考察分别以木块,木板为研究对象,木块受到木板的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1=μ1mg 木板水平方向两个力:木块对木板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大小为f1=μ1mg,以及地面向左的静摩擦力f2,根据平衡条件得:f2=f1=μ1mg.故AB正确,C错误;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不会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木板不可能运动,故D错误三、简答题13 (1)①.橡皮筋的端点没有再次回到O点;②.栓在橡皮筋上的细绳套太短,确定拉力方向时会产生误差;(2)4.5N,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3)①弹簧测力计读数误差;②作图误差;③拉力方向未与作图纸平行14 (1)A C(2)2.97-2.99;13.19-13.20;刻度尺精度为0.1cm,要求估读到下一位即0.01cm;(3)计数点2对应坐标,横坐标为t2=0.04×2=0.08s;纵坐标为x2t2=2.980.08=37.25cm/s.计数点5对应坐标,衡坐标为t5=0.04×5=0.2s;纵坐标为x5t5=13.190.2=65.95cm/s作图时尽量使所有点落到直线上,不能落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分布在直线两侧。

(4)根据图像可知,打0计数点时速度v0=0.18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可得xt=v0+12at,所以在xt−t图像中斜率k=a2,由此得a=4.6m/s2四、计算题15.首先取一个标度,如用1cm的线段代表60N的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图示法,即可求得分力的大小。

图略另一分力大小为300N,方向左偏上37°16.(1)由h=12at2得:t=√2ℎg=√2×8010s=4s;由v=gt得v1=(10×4)m/s=40m/s(2)由题意可知弹起后速度为v2=34v1=30m/s,且弹起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由v2−v02=2(−g) 得hmax=v022g=30220m=45m;(3)弹起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最大高度为45m,故离地为40m的情况有两种,一种为上升过程中,一种为下降过程中。

①上升过程:由x=v0t +12(−g)t2=30t+12×(−10)t2=40解得:t1=2s; t2=4s.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v=v+(−g)t得:当t1=2s时,速度为v=v0+(−g)t=30−10×2=10m/s,即方向竖直向上;当t1=4s时,速度为v=v0+(−g)t=30−10×4=−10m/s,即方向竖直向下。

17.(1)对结点O 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力的三角形,由三角形几何关系有:T A =m1cos θ=54m 1g ;T B =m 1g ×tanθ=34m 1g(2)当乙物体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为:f max =μm 2g =0.5×60×10=300N ;即OB 绳最大拉力为100N ,根据T B =m 1g ×tanθ得m 1=40kg 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超过40kg (3O 受力分析对于人,正交分解可得:f =T B ×sin53°①N =m 2g +T B ×cos 53° ② f =μN③对于结点O ,根据三力平衡T B =m 1g ×sin37°④ 联立①②③④可得m 1=100kg18.(1)甲车速度由20m/s 减速至6m/s 过程中的位移x 1=v 甲2;v m22a甲=91m离收费站窗口的距离x 2=x 0+x 1=100m53oT AT Bm 1g37oBm 2g(2)设甲刹车后经时间t,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由运动学公式得:v 乙−a乙(t−t0)=v甲−a甲t,解得t=8s(3)相同速度v甲−a甲t=4m/s<6m/s.则6m/s的共同速度为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乙车从34m/s减速至6m/s过程中的位移为x3=v乙t0+v乙2;vm22a乙=157m则甲、乙的距离至少为x=x3−x1=66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