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组织 1. 行政组织是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2. 行政组织的特征:(1)阶级性(本质特征、核心)(2)社会性(基础) (3)权威性 (4)法制性(5)系统性(6)发展性 3.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组织人员(4)权责体系 (5)财物设备(6)法规制度(7)技术信息(8)团体意识 4. 行政组织功能的主要内容: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 第二章 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 西方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统治行政 管理行政 服务行政) 一、“统治行政”时期 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强调简单的职能分工及设置机构的依据。 2.中世纪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 第一次对国家行政组织原则进行了论述。组织内聚力是关键。 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代表人物:洛克、卢梭、汉弥尔顿和密尔等。洛克首开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的先河。 二、“管理行政”时期(始于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1.科学管理时期(行政组织研究的起步阶段,始于19世纪末)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怀特、古利克和厄威克。 (1)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者,着名的“科学管理之父”。 理论:1.组织管理的专门化(企业分为两部分:管理和作业)。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标准化和程序化。3.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最早的一般管理理论家之一,关注的是组织的行政管理层,注重的是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定性及管理过程的基本原则性。 理论:1.组织是管理的重要要素。“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组织管理的“十四项原则”(理论)【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3.组织结构的设计。 (3)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着名的“组织理论之父” 官僚制理论:1.统治与权力是组织的基础。三种类型的组织形式: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2.组织类型分析。3.“官僚制”组织的特征。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④形成正式的决策文书⑤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⑥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⑦职业化的人员管理。 (4)怀特的行政政治理论 怀特写下的《行政学导论》,是世界上第一本行政学教材。 理论:1.行政组织体制。(核心)自治型与官僚制、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型、独立型与权力汇一型。2.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3.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标准包括:1.人才2.一致的责任和适当的权力.3.行政官员分为政务官.事务官4.设置协调机构5.设计有效地测量标准。 (5)古力克、厄威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他们首次提出“组织理论”这一学科名称 理论:1.组织管理的七项要素: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PDSDCRB 2.组织管理的八条原则。目标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等级系列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2.行为科学时期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福莱特、梅奥、巴纳德和西蒙 1) 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组织理论 最早深入且系统研究行政组织中任的问题的学者之一,开创了动态管理组织理论研究的先河 理论:1.提出了“群体原则”2.提出了“建设性冲突”解决方法:压服、妥协和整合 3.分析了组织中的权力和权威。权威比权力更重要4.分析了组织中的控制与协调(首要任务) 2) 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学说的创建者 理论:1.提出了“社会人理论”2.指出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士气是影响组织效率的关键因素。4.新型组织领导者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组织成员满意度来激励组织成员的士气上。 3)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西方现代组织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第一位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 理论:1.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2.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理论(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交流)3.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4.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5.提出了权威接受理论 6.提出了组织决策理论。个人和组织决策。 4) 西蒙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1.组织首先是一个决策过程。2.组织影响论。组织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权威、沟通、组织认同、效率和训练五种。3.组织目标论。受主客观影响,组织都不可能追求到“最理想、最优化”的决策,而只能在当时条件下“令人满意”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原理4.组织设计论5.组织平衡论。 3.多元发展时期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卡斯特、罗森茨韦克、里格斯、帕金森和彼得 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行政政治理论 他们是系统权 组织理论的创始人 理论:1.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2.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3.组织具有权变性  里格斯的生态组织理论 美国着名的行政学、比较行政学和行政生态学得创始人 理论:1.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特征:重叠性2.异质性3.形式主义);衍射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 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 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是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发生,但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官场病)的描述。 彼得原理:在实行梯层等级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 三、“服务行政”时期 “服务行政”时期以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行政学的兴起为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森、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彼得—圣吉、拉塞尔—林登、斯蒂文—科恩等。 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 企业家政府理论 服务型政府组织理论 A. 学习型政府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最早提出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以五项修炼为前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B.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理论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依科恩等人的观点,是指将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原则、运筹模式应用于政府机构,已达到政府机构工作的全面、优质、高效。 C. 无缝隙政府组织理论(以顾客、竞争、结果为导向) 第三章 行政组织结构 第一节 行政组织结构概述 通常所指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正式的法规、运作政策、工作程序、控制过程、报酬安排及其他引导成员行为相关措施之设计。职位、职能、人员分布等形成了行政组织的要素。 第二节 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 纵向结构 含义:行政组织的上线层级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优势:使这个行政管理过程进行纵向分工,不同层次的机构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与责任,不但能增强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不同层次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大大有利于统一指挥与严格控制。 按照行政组织纵向层级的多少,主要可以分为金字塔结构和扁平型结构 类型 优势 缺点

金字塔结构 (最典型的结构形态) 行政上下同一高度,目标一致,有利于强有力的行政控制 管理层次过多,效率不高,自主权不够,应变能力差,不利于发挥下级工作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扁平型结构 降低集权化程度,弱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不利影响;提高下属部门管理者的责任心,提高组织绩效,减少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工作,提高效率。 可能导致行政控制不力,导致组织丢失中心权威。

综合型 在组织中的某些比较重要、复杂的层级,行政控制幅度小,反之,则行政控制幅度大,从而使一个行政组织融合了以上两种结构形式。

二、 横向结构 含义:同一个层级包含着各个职能不同的部门, 彼此间是相互分工合作的平等关系 分类:1.按照区域标准划分 2.按照管理职能标准划分(商务部、外交部、农业部。。。等) 3.按照管理流程标准划分(咨询、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 4.按照服务的对象标准划分(再就业办公室、侨务办公室) 模式: 1. 直线集权式结构 特征:指挥的等级链,职能的专业化分工,权利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工作的标准化等 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 2. 直线----职能式结构 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更为注重专业人员与技术专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作用。为我国绝大多数公共企事业单位所采用。 3. 直线参谋式结构 以较为灵活的参谋系统代替了直线参谋制的专业职能部门。参谋系统直接为各级行政领导服务,以其自身不凡的才学与高超的智慧为行政领导出谋划策,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一般以智囊团、政府顾问等形式为代表。高校、专家、学者或群众代表。 4. 直线综合式结构 直线参谋制与直线职能制的混合体。在直线集权制的基础上,同时设立行政领导负责的职能机构(负责决策)与参谋机构。主要是因为公共组织管辖的业务比较复杂,工作任务比较艰巨,需要两个部门的相互配合。 5. 矩阵组织结构 矩形组织结构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它通常是指若干部门之间的团队组合,用以达成某种特定的工作,当任务完成时,工作人员归还原来部门。高级形态是全球性矩阵组织结构。全球大企业在运用。 优势:能够最有效的使用组织资源,以及在工作流动性需求和职能管理之间保持平衡,加强横向联系,能够发挥所长,易于完成任务。缺点:责任意识不够强;人员变动大,容易造成员工心理的不安定,影响组织效率。 6. 立体多维组织结构 重大事项,一部门不能单独决策,要联合其他部门,共同进行领导管理。 通常为经济型组织所采用,而在行政组织领域的应用比较少见。 7. 参与型组织结构 参与型组织结构有固有的扩大民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管理透明度、群策群力的优势。 一般在一些公益性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中采用。 8. 事业部制结构 该模式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形式,即一个公司按地区或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制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相对独立的市场、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优势与不足(见课本P53) (1)产品事业部制(2)区域事业部制 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 一、结构的基本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