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环境创设 一、 开放性的游戏环境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根据不同类型的游戏,创设什么样的游戏环境才是适合幼儿的,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幼儿自由愉悦地进行游戏是我们首要思考的。在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发现,开放性的游戏环境能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地交流、融合,相互之间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信任感和责任意识,不仅促使游戏环境在幼儿交往中起到应有的媒介性作用,也促使幼儿在交往中获得同龄玩伴和异龄玩伴之间的不同交往体验。 1、 关注游戏材料的投放 我们在三楼“大宁国际”游戏城的“沈大成点心店”中,点心师仅仅制作了水饺、馄饨、生煎等点心,“顾客们”似乎吃点心的兴趣不高。而老师则利用自己“顾客” 的角色身份,提出了想吃“羊肉串”的想法。于是,游戏的情节随即展开,幼儿利用废纸盒做成了“烧烤箱”,用泡沫块涂上颜料做成肉串,“烤”出了一串串“诱人的羊肉串”,进而入住“冬冬烧烤店”,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这时,孩子的创意不断被激发,推出了橡皮泥制作的“冰糖葫芦”、录音磁带“拌成”的海带丝……一系列的活动把游戏推上了高潮,幼儿玩得轻松愉快、乐不可支。由此可见,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自信心自然也进一步增强。 在“天线宝宝”这一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根据拍摄的需要,自己动脑筋到材料区选取报纸来制作服装;当顾客觉得拍摄场景过于局限时,老师就对拍摄场景进行了扩充,帮助他们增设“世博场景”、“儿童乐园”……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教师的材料投放使根据情节的发展不断推进的,而非预设性很强的材料提供,应更关注幼儿、关注发展,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经验,增强了他们对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材料投放情景回顾 材料投放内容简介 游戏环境的扩充——立体高架桥与游戏墙面环境的相互辉映 农家小屋的立体环境创设。利用原始材料创设的游戏环境。 多种类的材料投放。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保留材料的原始外观,稍作修改就是孩子们中意的游戏材料。
2、 关注游戏区域的设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游戏区域的设置不仅存在于班级内部,还应根据园所实际,拓展幼儿游戏的空间,形成开放性的游戏场所,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例如,我们尝试开设一个年龄段平行班之间的专门性游戏活动,一般是通过一个年龄段不同活动室游戏的开放,让幼儿在一种自然、贴切的游戏环境中自由选择游戏场所,自由寻找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由于游戏内容的设定是符合幼儿该年龄段特点的,促使幼儿在与游戏环境的互动中显得更为愉悦、轻松,从形式上改变原来单一的固定场所的活动模式,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班级区域的设置中,从合理规划活动室空间、科学安排区域内容、整体设计每一个区域等方面入手,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和内容,形成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结合我园特点,我们将空间区域进行规划,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划分,开设不同主题性的专用游戏区域,形成初具规模的社会性游戏区。同时,在区域的材料投放上,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效能,依照不同的发展程度提供相应的材料匹配,成效显著。 十二个不同主题的游戏区域的创设: 主题 主题区材料投放 环境设置 相关活动 咚咚烧烤 厨师帽、餐具和炊具、洗手池、围裙点菜簿、烧烤用的餐具 就餐自助区和助兴的表演区(供顾客餐饮时欣赏娱乐)休闲聊天屋 自助就餐,良好的用餐礼仪、服务员的待客、表演活动 星巴克咖啡店 制作咖啡的吧台、制咖啡的工具、咖啡杯、碟子和盘子、头巾点菜簿 小阁楼位于棒!约翰PIZZA店的楼上,设置的海报和自制灯饰 服务、休闲、消费
棒!约翰PIZZA店 PIZZA玩具、PIZZA包装盒、塑料刀和叉、点菜簿、橡皮泥等 位于星巴克(咖啡店)的楼下,分制作PIZZA的区域和用餐区 顾客用餐、周星星(评选最佳服务员)
沈大成小吃店 制作好的上海小点(小笼、生煎等)或半成品、点菜簿 用纸板隔开的厨房和就餐的区域,悬挂小吃店的特色菜招牌等 点餐、文明就餐、计算消费价格
天线宝宝摄影楼 各种服装、衣架、眼镜、绒毛玩具、伞、假发、羽毛、三角架、摄像机、相框、纸、蜡笔等 供模特展示的舞台(T台秀)换衣间、绘画区(印照片)等 穿脱衣服道具、摆POSS、创意动作秀、临摹动作等
小小成衣店 制作衣服用的桌子椅子,悬挂展示区 动手制作各种衣服 棒棒糖表演剧社 动物服装、木偶、纸笔、森林布景(房子、树、太阳)、 用垫子、大积木搭建的表演舞台,观众围坐的区域(分布在大活动室中) 表演固定的木偶具和儿童剧
邮局 邮箱、铅笔、纸、明信片等 写写画画区域 给家人写信寄信制作邮票
银行 电脑、钱币等 银行工作区域 取钱和存钱 大润发超市 收银机、商品货架、空的商品外包装、工作服饰、标签、购物袋等 收银台、促销海报 超市里理货员、收银员、经理等 购物、买卖活动 巴黎贝甜面包店 帽子、各种成型的面包和花色蛋糕、收银机、不成形的包装盒的等 制作面包区域和营业区域 制作面包和花色蛋糕、销售、装蛋糕、包装
嘟嘟乐食品加工厂 各种材质颜色的纸张:皱纸、报纸、透明纸、小棒、橡皮泥、 长桌围成的食品加工制作的流水线 加工“沈大成小吃店”的食品
3、 关注游戏外延的互动 在本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手段,不仅让幼儿在园内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更应将生活经验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体现游戏特有的价值所在。我们尝试让家长社团走进幼儿游戏之中,让家长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社会活动的相关经验,形成合力。我们联动家长参与各类主题性的大型游戏区域中,激发家长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不断理解并领会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不断积极自发地参与其中。家长们能将游戏的教育理念运用在家庭教育之中,并拓展进入社区。例如在家长志愿者队伍的协同下,我们组织幼儿参观大宁国际城,为幼儿游戏的开展积累经验;家长们也时常利用休息时间来园一同布置游戏的环境,提供不同种类的废旧材料和物品。为形成一个联动的共同体,我们还在不断拓展思路,发展幼儿的游戏水平。 游戏外延互动场景 游戏外延互动内容 组织家长志愿者队伍参观游戏城,各位家长利用休息时间来园共同布置游戏城的环境。 家长提供不同种类的废旧材料何物品,与园所形成一个联动的共同体。 家长志愿者踊跃参与游戏城的棒棒糖剧社演出,为游戏城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自主性的游戏环境创设与互动,推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应最大限度地提供趣味性高、受孩子欢迎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在投放过程中,教师们能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尽量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给幼儿带来真正的收获。我们倡导,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孩子的需要。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以教师创设为主,忽视幼儿参与;以固定画面为主,缺少动态环境;以艺术表现为主,缺少目标整合;以墙面布置为主,忽略资源挖掘等弊病,从改革幼儿园环境创设为突破口,以创设适宜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为目标,创造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环境,而不是戴着儿童帽子、成人化的游戏环境。 1、创设温馨、开放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温馨的环境能给予幼儿舒适感和安全感,开放的空间能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和材料,全身心投入活动中。例如,在低年龄段幼儿游戏环境布置时,尽量考虑对环境的软化,创设温馨物质空间,凸显家庭般温馨的感觉,促使幼儿在感知游戏的同时,更为自由松弛。同时,还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放松学习,自主游戏。 案例:漂亮的娃娃家 背景: 小班孩子,尤其是入园第一学期的孩子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娃娃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家庭的依恋。根据小班孩子的这一特点,我们设置以孩子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主的娃娃家,让孩子们快乐地模仿和扮演,让每个孩子充分自由的游戏,以便将焦虑心理降低到最低程度。 实录: 这天早上,甘雨欣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只见她左转转,右转转,一会儿拉拉床单,一会儿摸摸水槽。过了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刘昕跑来告诉我说:“祝老师,甘雨欣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甘雨欣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严君如和李寅杰正想从她手里夺回小刀,甘雨欣嘴里还嚷着:“这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眼看他们谁都不肯放手。于是,我走上前去“怎么啦?今天怎么没人烧饭啦?”“他们在抢刀”刘昕忙说。 “你们今天都切菜吗?没有人洗菜、烧菜、照顾娃娃吗?”被我这样一问,他们都楞住了。小手也有些松动了,于是,我拿下小刀便与他们聊起来。 “你们今天都是娃娃家的谁呢?”“你今天在娃娃家干什么呢?”这是他们好像很激动,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突然,刘昕说了一句:“老师,我们家里有微波炉的,可以热菜,娃娃家里没有。”他的话好像点醒了其他幼儿:“我们家还有一个大大的厨,放好多东西的”、“我们家有个大沙发,可以请客人坐的。”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地很是热闹。 对啊,起初为了怕小班幼儿争抢,所以不敢在娃娃家中投放太多的东西,可是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投入程度越来越深,角色意识也逐渐强烈,此时,他们的模仿逐渐逼真、清晰起来。何不布置按孩子们的想法布置一个热闹的“娃娃家“呢? 于是,我便在之后的几天根据孩子们所提供的“家”的线索,创设了一个他们脑海中满意的娃娃家。见到孩子们在娃娃家中愉悦地游戏,我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反思: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纲要》提出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如今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发展趋势中,已不是单纯的教师布置的精美的墙面装饰,更重要的是将环境与教学、游戏、生活等融合,使其相得益彰。就如:新入园的小班游戏,要想吸引孩子的兴趣,内容选择上一般都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关,在环境的创设上则需要童趣、鲜艳、丰富、直观性和操作性强,此时,“娃娃家”便成了最适宜不过的内容。在娃娃家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逼真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
2、创设情境化的游戏环境,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将环境情景化,充分利用活动室空间师生共同布置主题情景,促进幼儿迁移经验,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利用有限空间,营造主题氛围的游戏环境。我们将活动室、过道、走廊等统整规划,从活动室内外的三维空间(墙面、垂挂、地面)创设主题情景,营造主题氛围。同时,环境随主题的扩展而不断丰富,将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范畴,鼓励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种种创意和表征,使班级环境随主题的扩展不断丰富。 案例:美丽的花裙子 背景: 几天来孩子们的热情还是很高,大部分幼儿都参与了这一游戏,为妈妈装扮漂亮的裙子。为此,第二周我们又投入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如:五颜六色的皱纸。继续装扮妈妈和宝宝的裙子。于是孩子们把皱纸捏一小团,放在盒子里,然后粘上固体胶,粘贴在妈妈和宝宝的裙子上,这样的裙子看起来更漂亮更富有立体感。 实录: 早晨,孩子们来园时,发现了这些五颜六色的皱纸,他们可高兴了,袁欣怡拿起了绿颜色的皱纸开始捏,她团成一个又一个小球,这时陆姚尔也来了,而她选得是红颜色的皱纸,她一边玩,一边学袁欣怡,耐心的捏着皱纸,接着又把捏好的皱纸,放在盒子里,然后把皱纸粘上固体胶粘贴在妈妈和宝宝的衣服上,“你不能贴在衣服上,这样不好看的” 袁欣怡叫道。“贴在这里好”“贴在裙子上很好看的”两个小伙伴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着。可是不一会儿贴上的皱纸又掉下来了。“崔老师,我贴的皱纸也会掉”。这时张佳耀看到了,马上跑过来,“我来贴,我贴的不会掉”张佳耀熟练的拿起了皱纸,他先用固体胶水直接涂在裙子上,然后再把皱纸团贴上去。果然他贴的皱纸团没有掉下来。两个小女孩也学着他的样,果然没有掉下来。 在交流分享时,袁欣怡完整地把刚才游戏的玩法说了一遍。然后在小朋友们的建议下,她和陆姚尔又重新演示了一遍,孩子们听的认真,看得仔细。个别幼儿也从他俩的游戏中学到了不少技能。在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对装扮漂亮的裙子更感兴趣了。 反思: 区域活动的游戏情景应配合主体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展开探索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体验。我班幼儿大部分有好动的情况,而在区域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添置了装扮漂亮妈妈和漂亮宝贝后,幼儿们能安静耐心动手的操作。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大家能互相帮助,个别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