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第二课时教案2

《孔子》第二课时教案2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关四小田秀萍
一、直接引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
二、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三、先学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自学提示一:
快速默读3——8自然段,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那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

(3分钟后比谁会概括。


1、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 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自学指示二:
默读四个故事,画出孔子言行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5分钟后,比谁阅读理解能力强。


1、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第一个故事
1、思考:孔子提出什么主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

概括成:推己及人。


2、结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3、分角色朗读。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
赞扬了他什么精神?(厌恶偷盗)
第三个故事
1、思考: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
出示句子:“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出示句子:“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分角色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1、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你体会出孔子的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周易》文字难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色。

2、齐读。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五、当堂训练
1.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
小人在穷困的时候就为所欲为。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意思是————。

3、说一句孔子说过的其他名言:———————。

4. 读“阅读连接”
六、作业:
1、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

如:《孔子的故事》等。

2、摘抄幷背孔子的名言。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