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约莫是小学四五年级,音乐程老师给我们教了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程老师是我大妈家的侄女,声音特别好听,这首歌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当时年纪小,只管歌好听,没留心歌词。

随着年纪的增大,懂得的事情也越多,回头读读歌词的内容,心中的柔然不禁被触动,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由来。

(一)发家奋斗史
我的爸妈是典型的山里人。

妈妈娘家贫困,只读了小学一年级,便辍学回家放牛捡柴。

外婆贤良淑德,妈妈自小耳濡目染。

由于勤快爽朗,妈妈被安排到林场煮饭,之后在林场邂逅我爸爸,恋爱结婚。

我爷爷也是从山里小村庄搬到乡里小村庄,家境也不好。

一家人都住一起,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大姑二姑细姑。

妈妈出嫁之时,大伯已经成家,大姑二姑也已经嫁人,剩下细姑在读卫校。

妈妈虽是山里人,外婆也只让她放牛捡柴,其实没有吃多少苦。

嫁人之后,要学习很东西。

比如说耕地、插田。

当时流行的是一年二季水稻,全家人一起出动,耕地、播种、插秧和割稻。

爸爸妈妈都是新手,做事效率低,没少挨爷爷批评。

我出生之后,妈妈便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我和姐姐。

红砖平房盖好,分家之后,爸爸妈妈仅有一脸盆米和两壶油。

仅靠爸爸三十几块钱的工资是不足以养活一家四口人的,这也间接导致了爸爸妈妈辛酸的发家奋斗史。

当时,二姑头脑伶俐开了杂货店,已先一步致富。

在二姑的赞助之下,爸爸妈妈经营起了肉摊和木业。

起早贪黑,勤俭节约,妈妈每
天不仅要忙生意,忙农活,还要照看我和姐姐以及处理家务琐事。

妈妈每当和我讲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眼泪直下,嘴上却说:那个时候虽然辛苦,却是最开心的时候。

九六年,大伯家和我家在五祖镇盖楼房。

九七年,正式入住新楼。

这也导致爸爸妈妈欠了一笔不小的债务。

因此,木业生意得继续经营下去。

搬家之后,没有了农田,为了节约,爸爸在后院承包了一片梨园,还种植了桃树、李子树、葡萄树等等,妈妈也在后院翻地种菜。

有了这些,我家基本不用去市场买水果和蔬菜。

经常还有剩余,便送给亲戚朋友。

特别是黄花梨,不仅甜,而且水分多,到现在都怀念那时候的味道。

从事木业,特别辛苦。

我读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不让我干重活。

每当进货几车材料,为了省钱,爸爸妈妈都是亲自搬进搬出。

高中的暑假,我体验了一次搬树。

那树是又粗又重,压得腰身都直不起来,没搬几颗已经汗如雨下。

第二天早上,直接肩膀酸痛无力,手都抬不起来。

想想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营,妈妈识字不多,煎熬了半生。

勤俭持家是爸爸妈妈发家的武器。

说到勤俭持家,我爸爸这辈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

爸爸妈妈更是从不乱购置东西的。

家里煤气灶已经用了十多年,打火都存在问题。

每次我提到要更换煤气灶的事,妈妈总是对我说:虽然是旧东西,但是可以使用,干嘛要换!今年过年回家,我家用了十八年的煤气灶终于退休了,结果换上了叔叔家厨房装修换下来的旧煤气灶,排风扇还是前几年二姑家装修换下来的。

生活中有更多细微末节的更不必说。

父辈的发家史都是一段辛酸的奋斗史,这都和他们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家庭美德——勤俭持家息息相关。

茶余饭后,妈妈一边洗碗,一边对我讲这些过去的事情,有时候坐在饭桌前听爸爸讲。

虽然有些事情已经听了许多遍,但是我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我想他们需要一位忠实的倾听者。

(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不时会讲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我对爷爷的记忆只有几个片段。

爷爷年轻的时候,应征入伍,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

奶奶说,应征入伍的那天,她站在路边认识了爷爷。

我爷爷能文文物,善于言辞,又会写东西,当时是乡里的名人。

爷爷的爆脾气也是闻名乡里乡外,附近乡里乡外的人都特别怕他,家里人特别是大伯爸爸更是怕他敲脑门,我堂哥姐姐也是怕的不得了。

唯独我出生之后,爷爷立马买了鞭炮庆祝。

此后,但凡有空余时间都会抱我,三天两天把我放在秤上称重。

听妈妈说,夏天的时候,爷爷会边摇边扇风哄我入睡。

我依稀记得爷爷经常教我数数字认钱,我很快就记住。

他时常夸我聪慧。

我三岁的时候爷爷病逝,那时候对于死亡的概念还不清楚。

在灵堂之上,我和表姐躲在桌子底下玩闹窃笑。

可是,当二姑姑抱着我看躺在棺材里面的爷爷,我害怕极了,不敢睁眼去看。

最亲最疼爱我的爷爷离开了我,或许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吧。

爷爷吃了一辈子苦,在最贫穷的年代,当兵打仗,保家卫国,养儿育女,还没好好享受如今幸福的年华,就早早离开了我们。

我奶奶是一个正直独立、敢作敢为的人。

奶奶的一生奉献给了何家,做事公正公平,因此无论是何家诸多亲戚,还是娘家亲戚对奶奶都尊敬无比。

奶奶眼里揉不得半粒砂子,遇到不正的事情就会当面指正,甚至会当面指责,有时还会出口大骂。

当然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发扬正气正能量,同时也是为了家族兴旺。

奶奶生前都会坚持看新闻联播、黄梅新闻和戏剧。

看新闻,能让她了解国家大事,不被时代抛弃;看戏剧,能充实她晚年的生活。

在她老年的朋友中,她一直是能说会道的,有理有据。

附近的老人都很喜欢和她交谈。

奶奶原本可以享受好日子,奈何她被时光压完了腰,走路都只能弓腰蹒跚。

奶奶在去世之前,都坚持自己洗衣做饭。

尽管她的二个媳妇多次要求她不要劳作,但是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奶奶只是怕麻烦儿女。

奶奶去世的时候,镇里乡里的人都烧纸放炮为她送行。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操劳了一生,享受了几年的幸福生活,也随着爷爷去了天堂。

今年年初,表姐来我家吃年饭,看着奶奶曾经住的老房子,不禁潸然泪下。

奶奶生前最疼爱我们这些孙儿孙女。

每次回家,我都会去她那陪她聊聊天。

我一去她都非常开心,并且拿出她珍藏的零食。

奶奶去世的前一年,我过生日,正好在家,奶奶塞给我八百块钱,叮嘱我,努力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

我没接受。

她告诉我,再不给就怕以后没机会了。

当时我还不明白,只是笑笑说,奶奶还要看着你最小的孙子立业成家抱曾孙子呢。

她喃喃道:会的,会的!还硬是把钱塞给我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自我记事对外公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他老人家去世的早。

根据妈妈的回忆,外公也是应征入伍,当过兵打过仗的。

后来外公为了照顾他年幼的弟弟,不得不请求回家给人做工,养活家人。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外公被冤枉被批斗,因此落下了病根。

如果和外公接触,想必他也是一个顾家慈祥的好人。

外婆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

平时话不多,都是轻声细语,笑脸迎人。

不忍杀生,因此不沾荤腥。

我和她最深刻的记忆是一次我和她从五祖,翻山越岭,中间还乘船到她老家望江,整整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一路上,她都耐心照看我这个还没十岁的小屁孩。

妈妈回娘家比较少,也因此我见外婆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近年她搬到我舅舅家住了,才见了几次面。

今年过年,我去舅舅家拜年,顺便给她封了个红包,她的听力已经大不如以前,身体也似乎没有以前硬朗。

她也是操劳了一生,如今子孙满堂,四世同堂,也可以安享晚年了。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辈人都是吃了很多苦的一辈人,他们在战争未熄、物质缺乏的年代作出了许多贡献,无论是保家卫国、生儿养女还是勤俭持家、养儿育女,都是值得被我们尊敬的。

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