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8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问题: 1.此买卖是否有效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解答:1、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
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
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彩电(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有向李某交付购买彩电的价款500元的义务,及取得彩电的权利;李某有收取张某500元价款的权利和向张某交付彩电的义务。
二2001年10月4日上午10点30分,12岁的李笑华跟着他姑父到正在建设中的中苑海上广场大坝买鱼。
就在经过中苑海上广场时,突然掉进了一个无盖的古力井内。
后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因颅脑损伤致使左眼斜视,左耳失聪,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何时康复以及是否会由此引发其它并发病症等问题仍未有定论。
无盖的古力井位于中苑海上广场施工工地隐蔽处,旁边既没有警示标志,也没有井盖等安全防护阻拦措施。
经查,这个建筑工地是山东中苑集团公司、青岛中苑海上广场娱乐有限公司的地面施工工地。
李笑华的父母多次找建设单位协商解决赔偿问题都没有结果,无奈的他们决定向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诉讼,请求赔偿各类费用26万余元和精神损害赔偿金10万元。
试问:李笑华的父母的诉讼请求能得到满足吗?建设单位和建筑公司有责任吗?解答:(青岛市市南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发生事故的古力井系被告中苑集团施工建设后由被告海上公司予以管理。
被告所建古力井无盖,并且无任何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近邻古力井的围墙长期有一缺口,无人看护管理,成为行人自由出入的通道,本安系地下工作物致人损害的特殊侵权案件,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被告方应提供事发时设有警示标志的证据,显然,被告不能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故此,被告对于原告的损害后果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002年9月30日,青岛市市南区法院对此案做出了一审判决:二被告连带赔偿原告医疗等费用12万余元、精神损害赔偿金4万元。
对于原告主张的残后治疗费,应待事实发生后据实际支出另行主张。
)三原告:蔡晶,男,37岁,建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被告:建南区医药卫生管理局蔡晶销售假药被建南区医药卫生管理局作出如下处罚:(1)对查处的假劣药品依法没收;(2)没收销售假劣药违法所得人民币6095元;(3)蔡晶是本案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9000元。
蔡晶不服处罚决定第(3)项,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处罚蔡晶缺乏法律依据,判决撤销处罚决定第(3)项。
解答:建南区医药卫生管理局作出上述处罚的依据是卫生部颁发的《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规定(暂行)》,其第29~32条、34、37、42~44、47、50~52、58条都规定了对违反药品管理法的法人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或直接责任人员可给予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5条规定:“对生产、销售假药,危害人民健康的个人或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51条规定:对生产、销售劣药,危害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或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并未对违反该法的法人单位的负有责任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规定可给予行政处罚。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规定(暂行)》超出了“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范围,增加规定了对法人单位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和直接人员给予处罚的规定,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能适用《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规定(暂行)》的上述条款。
(说明:与法律相抵触的规章,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予适用。
)。
四某承包商通过资格预审后,对招标文件进行了仔细分析,编制了投标文件并进行了封装,在封口处加盖本单位公章,在投标截止日期前1天上午将投标文件报送业主。
次日(即投标截止日当天)下午,在规定的开标时间前1小时,该承包商又递交了一份补充资料,中间声明将原报价降低4%。
但是,招标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认为,一个承包商不得递交两份投标文件,因而拒收承包商的补充资料。
问:该项目在投标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对?解答:1、招标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应拒收承包商的投标文件,因为承包商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所递交的任何正式书面文件都是有效文件,都是投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补充文件与原投标文件共同构成一份投标文件,而不是两份相互独立的投标文件2、该承包商的投标文件仅有单位公章,而无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印鉴,不符合密封要求,应作为废标处理。
五开标会由市招投标办的工作人员主持,市公证处有关人员到会,各投标单位代表均到场。
开标前,市公证处人员对各投标单位进行审查,确认所有投标文件均有效后正式开标,宣读投标单位名称、投标价格、投标工期和投标文件有关的重要说明。
问:该项目开标程序中存在哪些问题?解答: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开标会应由招标单位工作人员主持,而不应由市招投标办的工作人员主持2、公证处人员无权对承包商资格进行审查,通过资格预审。
其到场的作用在于确认开标的公正性和合法性3、缺少有关人员对整个过程记备在案,以及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应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六A酒店与某市公园签订租赁合同,双方商定由A酒店承租公园内的醉仙饭店,并投资改建为A酒店的分店。
原醉仙饭店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园林局。
改建期间,建设单位在原醉仙饭店的北侧加建一幢三层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附属用房,在西侧加建一幢四层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酒楼雅座。
相关部门发现后,对建设单位做出了没收加建的建筑物的处罚决定。
问题:1、酒店改建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应该由谁办理?2、酒店改建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合规定的行为?3、相关部门的处罚是否正确?建设单位如不服处罚决定,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解答:1、应当由园林局向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相关手续2、园林局和A酒店在进行改建工程时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侵占公园绿地,属于违反《城市规划法》的行为3、根据《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可见,规划部门对园林局违法事实的认定准确,处罚有法律依据七某工业厂房工程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12日开工,1998年10月27日竣工并验收合格。
但在2001年2月,该厂房供热系统出现部分管道漏水。
经业主检查发现,原施工单位所用管材与其向监理工程师所报验的不相符。
若全部更换供热管道将损失人民30万元,并将造成该厂部分车间停产损失人民币20万元。
业主就此事件提出以下要求:1.要求施工单位对厂房供热管道进行全部返工更换,并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60%(计人民币12万元);2.要求监理公司对全部返工工程免费进行监理,并对停产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40%(计人民币8万元)。
施工单位的答复是:该厂房供热系统已超过国家规定的保修期,因此不予保修,也不同意返工,更不同意赔偿停产损失。
监理单位的答复是:监理工程师已对施工单位报验的管材进行过检查,符合质量标准,已履行了监理职责。
施工单位擅自更换管材,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问题:1、依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指出业主的要求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答复中各有哪些错误,为什么?2、简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应负何种责任,为什么?问题1答案:(一)业主要求1.施工单位“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60%(计人民币12万元)”错误,应由施工单位赔偿全部损失(计人民币20万元)。
2.监理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错误,对施工单位责任引起的损失不负连带赔偿责任。
3.按监理合同规定,“如果因监理人过失而造成了委托人的经济损失,应当向委托人赔偿。
累计赔偿总额不应超过监理报酬总额(除去税金)。
”[或赔偿金=直接经济损失×监理报酬比率(扣除税金)]。
故按“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40%(计人民币8万元)”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二)施工单位答复1.“不予保修”错误。
因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材料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应负责返工、修理,该工程不受保修期限限制。
2.“不予返工”错误。
按现行法律规定对不合格工程应负责返工、修理。
3.“更不同意支付停产损失”错误。
按现行法律,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应由责任方赔偿。
(三)监理单位答复1.“已履行了监理职责”错误。
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失职。
2.“不承担任何责任”错误。
应承担相应的监理失职责任。
问题2答案:(一)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应承担全部责任。
因施工单位故意违约,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
(二)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监理单位应承担失职责任。
因监理单位未能及时发现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但监理单位未与施工单位故意串通,也未将不合格材料按照合格材料签字。
八个体户张某、王某二人于1999年10月1日从汽车交易中心购得一辆“东风”牌二手卡车,,共同从事长途货物的运输业务。
二人各出资人民币3万元。
同年12月,张某驾驶这辆汽车外出联系业务时,遇到李某,李某表示愿意出资人民币8万元购买此车,张某随即将车卖给了李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事后,张某把卖车一事告知王某、王某要求分得一半款项。
李某买到此车后,于同年年底又将这辆卡车以人民币9万元卖给赵某。
二人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赵某租车给李某使用,租期为1年,租金人民币1万元,二人签定协议后,到有关部门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
赵某把车租赁给李某使用期间,由于运输缺乏货源,于是李某准备自己备货,因缺乏资金遂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李某把那辆卡车作为抵押物,设定了抵押,双方签订了抵押协议,但没有进行抵押登记。
次年11月赵某把该车以人民币1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钱某。
12月赵某以租期届满为由,要求李某归还卡车,李某得知赵某把车卖给钱某,遂不愿归还卡车,主张以人民币9万元买回此车,赵某不允,遂生纠纷。
现问(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什么财产关系?(2)张某、李某的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3)李某、赵某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该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4)李某与银行的抵押合同能否生效?为什么?(5)李某主张买回卡车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6)截止纠纷发生时,该卡车所有权归谁享有?为什么?解答:(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按份共有关系(2)有效,张某擅自处分共有财产,合同初为效力待定合同,经王某追认后,转为有效合同(3)有效,当事人可自由约定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时间(4)不能生效,李某无权以他人之物设定抵押,且抵押未办理登记(5)不能,因为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应以同等价格为条件(6)归赵某所有,赵某尚未将车交付给钱某,卡车所有权并未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