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体验情感(全卷共100分,用时100分钟)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企望灶糖喧嚣卑恭屈膝杀一儆百B.膨胀剽悍嘉奖一介书生杯盘狼藉C.斑驳苍桑宿命言简意赅刻骨铭心D.诠释弘扬气概人才倍出独俱风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着母亲抚养了。
②冰心说,巴金的这种性格几十年还是这样,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③以上这几幅字画,将来我“走”后也要捐给文学馆。
这种资料是文学馆的。
④若你的手有幸也被握及,对方照样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你与他不过是点头之交或初次相遇。
A.独立暴发必须尽管B.独力暴发必需虽然C.独力爆发必需虽然D.独立爆发必须尽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冰心和巴金两位老人相敬如宾....的友谊堪称文坛佳话。
B.一声“幸会”,诚意欣然,似为肺腑之言,好像对方是刚自遥远沙漠归来的老友。
而事实上,他不过是萍水相逢....之人。
C.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D.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届全运会,刘翔享受到了城市主干道为其封路、增派警力为其站岗,甚至在刘翔比赛时,出现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
B.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典藏文物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展览规模、档次、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特展。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D.10月19日,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海域,距我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约1080海里处,被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劫持。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B.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
我疑虑、害怕。
C.她回答说:“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D.“巴金准高兴,让他高高兴兴地上飞机。
”她说,“电文越随便就越亲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5分)花大姐汪曾祺①瓢虫款款地落下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瓢虫就是做得最精致的昆虫。
②“做”的?谁做的?③上帝。
④上帝?⑤上帝做了一些小玩意儿,送给他的小外孙女儿玩儿。
⑥上帝的外孙女儿?⑦对。
上帝说:“给你!好看吗?”⑧“好看!”⑨上帝的外孙女?⑩对!○11何况瓢虫是昆虫里面最漂亮的。
○12北京人叫瓢虫为“花大姐”。
好名字!○13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的小圆点。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黑点叫做“星”。
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瓢虫就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吃蚜虫的,是益虫;一类是吃马铃薯嫩叶的,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的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7.文章②~⑩语段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为什么插叙这几段文字?(6分)8.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4分)9.文章结尾画线句子有何妙处?(5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世美堂后记(明)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佣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
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
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
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
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
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 ”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③遘悯:遭受患难。
10.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粥:同“鬻”,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D.岁一再.至而已再:二次。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以.为《世美堂后记》B.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因家昆山之.南戴C.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翁为.人佣傥奇伟D.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乃.谋质金以偿粥者1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3分)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1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
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5分)有墙薜荔朱以撒①在滋润的水乡小镇上行走,目的是很模糊的。
这种没有目的的行走,使人步履徐缓,包括心绪。
那些急匆匆的步调,一眼便知受着时间的限制,欣赏必须抓紧。
实际上,在他们奔向另一个景点的过程中,一些很值得品味的外延被忽视了。
②这时,我看到了一堵过去的墙。
③墙体爬满了薜荔。
薜荔是我小时候在草莽风格的家园里常见的木本植物。
它旺盛而坚韧,吸附于墙上很难分离。
它的果实从茎上拗断时,溢出如乳一般的白色汁液,研磨成团黏稠无比。
在屈赋里,薜荔表示了清高和芳洁;更多的诗文,薜荔则是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
有许多场景,要以特定的意义展示,营造氛围,薜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④无数的墙,这是我们每一日目光都在触及的。
好几个黄昏,我从墙边过,回家。
我判断出没有哪一面墙是洁净的。
许多的政策靠固定的墙体传播,在雪白的墙体上挥动油漆刷子。
大红的政策文字的空隙,就是许多微型广告,粘上去就揭不下来。
现在的城市墙面,就是这般展开的,在墙边闲站时刻,足以味出这个城市正在为生存激烈地竞争着。
⑤城市里高大的墙可以成为牢固的护卫,不过我要说,一点也没有什么欣赏价值。
除了上边说的那些人工行为之外,看不到时光停滞或走动的迹象。
这使许多墙内人生,遮蔽得严严实实。
我一直保留着对女墙的兴趣。
显然是村里人钱囊空缺,多年来一直放任着风雨侵入。
人走过去,矮的稍稍踮起脚尖,可以看到里边的动静。
乡间,许多秘密就是这样泄露出来。
总是有些举动让邻人偷窥,谈笑中脱口而出。
乡间对于秘密的保守仍处于孩童状态,许多事就是明摆着的,无须在意,笑笑了事。
这也是睦邻的基础——许多的篱墙、土墙,风雨中稀疏了,残缺了,不见主人行动;有些墙修高了,秘密被严实地保护着,疏远了邻里,疏远了与质朴相随的情调。
⑥和城里不长一根草的高墙相比,这堵墙被薜荔持抱不放,肯定是有缘由的——周边的湿气,墙体的粗粝,以及墙内人家的长年未归,都纵容了薜荔家族的疯狂攀爬。
不管是密雨斜侵还是骄日高照,四季更迭无损于它的顽固和青绿。
庭院在无主人的状态下悄悄生变,这使好事者途经时好奇地贴着开裂的门缝,窥视天井里杂草摇曳着枯黄,落叶被雨水浸泡得失去本色;虔诚的香案上尘泥积满,梁上燕雀营巢,队进队出。
作为庭院的门面,墙体率先表达了时光的推移,薜荔长了这么多,钢筋铁爪一般勾连,主人怕是不回来了。
⑦许多的墙正在材料的使用上下功夫,甚至就是一面巨大的玻璃,反射的光线,让人眩目迷乱。
材料越来越考究的结果是,除了空中的尘屑,其他生命难以附着于上。
它的威严和冷漠,显示了一个机构的独立和庞大,在这样的墙体面前,只有众多铮亮的小轿车,一字儿摆开,才生出气派。
遥远的薜荔墙下,很巧,每天黄昏,都有一些老者不约而同地来,丝竹管弦陈杂,南音吴曲相替——什么样的环境都有与之相协调的成分出现,像古道西风里配着嶙峋的瘦马,汉苑秦陵上落下了霏霏暗雨,构成一幅无言的画图。
⑧如果不是一堵薜荔旧墙作为背景展开,难说这些弹唱有什么韵味,或者品位。
恰恰因为和谐,素来苛求的听者,品头论足之声戛然而止,静静地欣赏吧。
⑨越来越少人谈起薜荔了。
许多荒凉地正在消失,它对于墙体的眷恋,是它逐渐走出我们视线的缘由——随着旧墙的拆毁而消亡。
若干年后,再来细读柳宗元的“密雨斜侵薜荔墙”,恐怕就要花费一番口舌了。
在都市的后人眼里,作为野生木本植物,薜荔并不难懂,而墙,都市就是墙体隔离成的世界。
只是,二者结合而成的词组,薜荔墙——它所具有的苍凉、寂寞、感伤,尤其是二者持抱不放的关系,会有不少人为之惶惑,成为生存的现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摘自《俯仰之间》,有改动) 14.文章是围绕“薜荔墙”逐层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15.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5分)(1)第⑥段说薜荔“旺盛而坚韧”,为什么它却成为“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2分)(2)第⑦段中描述玻璃墙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16.作者欣赏薜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它的消失,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感情?(4分)五、写作(40分)17.根据下面的短诗创设的意境,写一段景物描写,必须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