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思修课论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思修课论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

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主要程序是:
第一阶段:资料准备。

通过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百度等方式检索有关社会公德的信息资料。

参考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阶段:分析调查内容。

对调查内容分成“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
四个方面,挑选适当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实施调查。

对班级同学,朋友及周边学生等实施调查。

第四阶段:分析与报告撰写。

运用word、excel等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三、当前大学生公德现状分析
(一)、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
礼、诚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到长辈、老师、领导打招呼应该是一种礼貌的体现,65%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3%的同学不愿意上前问好,仍然有32%的同学出于内向没有上前问好,也就是97%的人是很懂得礼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那32%的同学归到不懂礼貌的人群中。

在文明礼貌方面同学们做得还是可以的。

当借他人物品时,87%的人会每次都下意识的爱护那件物品,12%的人偶尔会,只有1%的人从来没有下意识得爱护借来物品。

在借用他人的物品时,我们应该竭力维护的,这个方面大家也不错。

百行孝为先,87%的同学每年都回家陪父母过年,4%的同学打算今年不回家过年,9%的同学有过不回家过年的经历。

就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家里有人在惦记着自己,自己也记挂着家人。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孝顺父母,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得,只是在行动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二)、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
对于随手丢垃圾的人,44%的同学会忽视不管,39%的同学会捡起垃圾然后离开,17%的同学会提醒对方捡起垃圾。

只有56%的同学对垃圾有所表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能打源头制止丢垃圾的人,而不是去教育每个人去捡起垃圾,那么效果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爱心募捐,47%的人会积极参与,47%的同学会在集体捐助的
情况下参与,6%的同学不愿意参与。

也就是说53%的同学在参加募捐活动时时被动参与的,我们在公益方面的教育也是不够的。

数据充分显示了社会上所流传的说法,现在人们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了,同学们很少去指正他人的错误,很少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那么在帮助他人方面也应该是很少一部分人在积极参与。

(三)、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
在打扫宿舍卫生时,3%的同学经常弄脏走廊公共卫生,65%的同学没有过,32%的同学没有在意过。

在保护公共卫生方面大家做的还可以。

从数据和生活的观察上来看,大学生的在爱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方面做的还是可以的,希望可以坚持到老。

(四)、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
对于考试作弊,14%的同学认为为了高分和及格可以理解,41%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其中10%的同学自己也做过,31%的同学没有做过,另外45%的同学对作弊十分反感,自己从未做过。

从数据上看,至少10%的同学做过弊,,试想1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做过弊。

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插队,8%的人会马上制止,71%的同学会心里抱怨,21%的同学会不予理睬,也就是说92的是对这种行为放纵的。

这个数据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可以认识到不正确的现象,但是缺乏指正,缺乏在行动上实施。

四、活动总结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局限,数据量有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小组成员:周伟聪,李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