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知识目标】1、了解溶液的导电性2、了解溶液的电离3、了解电离方程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电离2、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力【教学疑点】溶液的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下面我们作以下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1、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 做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试验: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观察思考] (1)电灯泡是否亮?(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样形成的?(3)氯化钠是那种类型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演示实验] 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思考讨论} (1)电灯泡是否亮?(2)上述物质配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有的物质仍不能导电?[讨论] 物质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推论] 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结论] 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 金属导电与上述溶液导电的相同、不同之处?[板书] 2、电离方程式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NaOH = Na+ + OH- Na2SO4 = 2Na++ SO42-[讨论](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他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2)在电离过程中离子拆不拆开?(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有什么关系?[小结] (1)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A: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阳离子;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阴离子。
B: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C: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两者连接处D:化合价数为电离后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在能够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课后作业] 153页1、2、3、4、5[教学后记]22课时【课题】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2)【知识目标】1、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及电离方程式2、会写常见的、典型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教学难点】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教学疑点】NaHSO4和Cu2(OH)2CO3属于哪一类化合物?【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大家能不能列举一下,生活中那些物质是可以导电的呢?演示实验8—1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分析讨论] 1、哪些物质能够导电?试分析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导电?阳离子,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阅读] 教材中有关酸碱盐内容,找到酸碱盐的定义,和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讨论] 根据酸碱盐的定义,你判断一下NaHSO4和Cu2(OH)2CO3属于哪一类化合物?[本次课小结][作业]习题8--2[教学回顾]23课时【课题】几种常见的酸(1)【知识目标】1、掌握盐酸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3、理解复分解反应【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试验、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学会从现象上发现本质的问题【教学重点】盐酸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盐酸(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演示实验] 出示一瓶浓盐酸,并打开瓶盖。
[观察讨论] (1)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2)通过观察,你能得到盐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一、盐酸的物理性质(1)纯净的盐酸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盐酸小液滴);(3)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38%,密度为1.19克/厘3。
(4)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带黄色。
[板书] 二、盐酸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8-6] ,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两种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复习提问]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给物质分类,总结规律:Fe + 2HCl = Fe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Mg + 2HCl = MgCl2 + H2↑2Al + 6HCl = 2AlCl3 + 3H2↑金属+ 盐酸---- 盐+ 氢气③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8—8[观察现象] (1)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2)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Fe2O3 + 6HCl = FeCl3 + 3H2O ——可以用盐酸除锈(黄色)金属氧化物+ 盐酸---- 盐+ 水[讨论] 根据以上规律,试写出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④盐酸跟碱的反应[演示实验] {演示8-9}并观察实验现象,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碱+ 酸= 盐+ 水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胃酸过多的人常服用含Al(OH)3的药物(如胃舒平)[讨论] 请写出盐酸与Mg(OH)2、Ca(OH)2、NaOH、Ba(OH)2等碱的反应方程式。
⑤盐酸根硝酸银的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8-9,在作一个对比试验: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并在反应后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
观察实验现象。
HCl + AgNO3 = AgCl↓+ HNO3酸+(某些)盐= 新盐+ 新酸[提问] 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可以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讨论] 分析盐酸与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以学过的化合、分解、置换反应对比,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有什么特点。
[板书]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盐酸有哪些用途?(3)盐酸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及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
[本次课小结][课后作业] 习题8-3[教学后记]24课时【课题】几种常见的酸(2)【知识目标】1、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2、介绍浓硫酸的稀释及特性3、介绍硝酸的性质【能力目标】形成归纳规律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及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硫酸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学习酸、碱、盐知识的基本学习思路。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盐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板书]2、硫酸(H2SO4)(1)浓硫酸的性质[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板书] 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强烈的腐蚀性、脱水性、氧化性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1.84克/厘米3[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讨论] 如何稀释浓硫酸?[演示实验] 浓硫酸的稀释过程[结论]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且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板书] (2)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采用边复习盐酸的化学性质,变做实验边讨论,得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 3、硝酸(HNO3)采用与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对比,预测硝酸跟金属、跟金属氧化物、碱、盐及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最后用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硝酸与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的相似点及不同点。
注意如: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化学有其共同的通性,今天的作业是把他们的通性找到,并且归纳出来[课后作业]习题8—4[教学回顾]25课时【课题】酸的通性pH值(1)【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分类、命名2、掌握酸的通性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4、了解碱性氧化物5、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归纳和总结【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 HNO3-H2CO3- H2S-H2SO4- H3PO4-(2)从酸的组成上是否含有氧元素或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总结规律:1[板书名称而命名为“某酸”。
无氧酸-从前往后读“氢某酸”。
2、酸的通性[讨论概括] 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结论] 在不同的酸的水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板书] ⑴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⑵酸+活泼金属→盐+氢气[演示实验] 实验8-19,观察实验现象[讨论] 哪些金属能与酸反应?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几点解释:(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他的活动性越强(b)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注: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如果是铁,则生成亚铁盐(c)活泼的金属能将不活泼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酸+碱性氧化物→盐+水碱性氧化物:①概念: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②可溶性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相应的碱CaO + H2O = Ca(OH)2⑷酸+碱→盐+水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讨论] (1)NaOH + HCl = NaCl + H2O,如何通过实验判断此反应的发生?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形成红色的溶液,滴加稀盐酸红色恰好褪去为止,酸碱完全中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8-11[讨论] (2)强酸性土壤不适宜植物生长,如何改良?[板书] ⑸酸+某些盐→新盐+新酸[提问] 如何鉴别下列三种离子Cl-、CO32-、SO42-[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酸的分类、命名、通性,其中酸的通性是酸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性,大家主要是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作业]8——5[教学后记]26课时【课题】酸的通性pH值(2)【知识目标】了解pH值——酸碱度的表示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及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教学重点】溶液的pH值【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为什么酸具有通性?酸具有哪些通性?[阅读] 教材pH值—酸碱度的表示法部分,讨论以下问题[讨论](1)如何通过试验测溶液的酸碱性?(2)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3)如何测定溶液的酸碱度?(4)酸性越强,pH越;碱性越强,pH越。
(5)10克20%的HCl和20克10%的NaOH溶液充分混合,滴入石蕊,溶液颜色()、溶液pH()(6)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在生产、升或、科研中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