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亲的教育心得体会

母亲的教育心得体会

母亲的教育心得体会“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

”——题记前段时间,我有幸听了山东著名幼教专家董旭花教授的一场关于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其中一个绘本故事《安的种子》,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故事是这样的: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要第一个种出来!”本想。

然后跑去寻找锄头,把种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地刨开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呢?他带着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信念,去查找种植莲花的书籍,挑出最好的金花盆,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种子终于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拿到种子后,安想“我有一颗种子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和静忙活着种种子,安和以前一样去集市为寺庙买东西,清扫寺院中的积雪,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

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看到上边的故事,也许有人会嘲笑本的浮躁与粗暴,也许对静的无知与功利嗤之以鼻,其实反观现实,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安的平和与朴实、知足与豁达、智慧与超然?有的家长孩子还没出生,就进行一系列的胎教,更有愚者把MP3放在肚子上让胎儿听肖邦钢琴曲,因声音太大,震坏了胎儿耳膜,更有甚者把手机放在肚子上胎教,殊不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手机辐射定为“致癌物”。

孩子出生了,各式各样的早教班、辅导班开始了“拔苗助长”的历程,孩子稍有不从或比同龄的孩子差,便开始抱怨、失望,甚至家庭暴力,就像故事的本看不到种子发芽,没有达到预期期望就摔锄头,打着“恨铁不成钢”的旗号大泄愤懑。

有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拿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是“心肝儿,宝贝儿,眼珠儿,命根儿”。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天上的月亮恨不能爬上天梯摘下来。

有个真实的案例:孩子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只需一个眼神,爷爷奶奶就知道孩子要什么,导致了孩子语言发育晚出现了语言障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过渡的溺爱导致了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差,不少大学生考上大学却不能自理不得不辍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父辈辛辛苦苦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无可厚非,可是就如故事的静一样,用“金罩子”罩住,不让孩子去接受风雨,去涉足社会,最终“温室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洗礼”。

让我们向故事中的安学习吧!“我有一颗种子了”,安的满足与自豪中丝毫没有得意忘形;安把种子贴在胸口,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对待宝贝的态度是日夜的陪伴与贴心的温存。

到了播种的季节,便遵循物种规律,种在池塘一角,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亦没有“望子成龙”的焦躁。

在我们为故事中的安点赞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在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我们是孩子最近的亲人,金山银山不如经常的陪伴,父亲是孩子的大山,孩子的勇敢、自信、担当要从父亲的身上学习,母亲是潺潺的溪水,孩子的细腻、平和、认真要从母亲的身上汲取。

我们为人父母者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我们有没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多陪陪孩子;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是不是在无休止地赚钱,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在处处充满诱惑的开放时代,我们有没有流连在灯红酒绿,沉湎于金钱美女而忘记了家的存在,忘记了孩子最需要那宽厚的肩膀与那双温暖的大手;在面对生活种种不如意时,我们有没有在不停地抱怨、争吵,而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阳光、温暖的生长环境……其次,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传,我们的一言一行是不是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坐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堵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焦躁地按喇叭;外出游玩时我们有没有乱扔垃圾……台湾高振东校长的演讲振聋发聩,他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如果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等于没加,所以“匹夫有责”应改成“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说的真好!道德教育是国之根,家之本,如果我们为人父母者都以身作则,从小便给孩子以良好的道德示范,学校都重视德育,哪还会出现景点“人走垃圾成片”的笑谈;哪还会有中小学生沉迷网吧、大学生沉浸传销发财梦而不能自拔的社会“灰色”现象;哪还会有那么多吸毒、杀人的惨剧?人可以不成材但一定要成人,要成为有道德、有良知、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这些,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做好榜样了吗?孩子在春天开花,我们要欣喜,在夏天开花,请不要抱怨,到了秋天,请耐心地等待,坚信他是朵冬天的腊梅,如果一直不开花,我想是小草必然有小草快乐的生活,是大树必然有大树的生存理想,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拔苗”,不要去压制,给孩子好的示范,悉心呵护,尊重生命,“慢下来”,让阳光的心态注入每一天,以平和、富足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孩子快乐地成长,去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有三亿多母亲,然而,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的素质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本文试从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母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法律、为愿意成为母亲的女性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母亲素质等,多角度论述了母亲教育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母亲教育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而母亲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正因为如此,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据统计,中国有三亿五千多万个母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

然而,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其素质高低会对社会存在和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引起母亲自身的重视,也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关注。

一、充分认识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现代国家实力竞争的基本点是科学技术,是公民素养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为此,美国出台了20xx计划(即“美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计划”),联合国布达佩斯世界会议专门制订了“科学行动框架”,向全世界阐明了在新世纪中科学的地位。

继而,发达国家也纷纷制订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我国也制订了2409计划(即“关于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

这表明:在当今世界竞争中,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全体公民的素质。

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我国面临的最迫切任务。

正因为如此,我国启动了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出台各种吸纳海内外人才的优惠政策等等。

然而,遗憾的是,在众多的工程中,还没有一项专门针对母亲教育的工程,而这恰恰又是最基本的工程,是培育高素质公民的“航母工程”。

1、母亲教育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基础母亲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与母亲有无法割断的天然联系。

因为,大自然将繁衍人类的责任交给了母亲。

每个人的生命都毫无例外地是由母亲孕育的,在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抚育下度过的。

社会赋予了母亲在生理、心理的和伦理方面抚育子女成长的责任,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决定性影响。

比如,体弱多病的母亲不可能生育出体魄健壮的孩子,心智不全的母亲不可能教育出才识聪慧的子女。

这不仅仅是遗传的作用,还在于母亲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和榜样,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翻开历史,古今中外无论是伟大领袖、民族英雄还是科学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位不同凡响的母亲,正是这些不同凡响的母亲把这些伟人领上了不凡的人生道路。

个人成长是这样,整个社会也不例外。

一代母亲的体质、文化、思想和人格品质,不仅影响着当代的社会,还影响着未来的社会。

2、母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1世纪是以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确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目标的同时,我们党把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母亲教育对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可以通过对母亲的教育,提高母亲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母亲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通过每个母亲的努力,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最终推动社会发展,正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3、母亲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社会和谐是一种社会平衡和稳定状态,这种平衡和稳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在社会成员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母亲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母亲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以及施教方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品行水准。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活动空间,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据有关部门对包括全国各社会阶层在内的家庭教育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三亿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坦陈自己是失败的家长。

这一点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可见一斑。

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案件的比例,文革前为20,80年代为50以上,90年代高达70以上。

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因素不可小视。

从生理和社会习惯分工角度来看,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女性承担的家庭教育任务更多些,母亲的素质决定母亲教育的水平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只有品德高尚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通过母亲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母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母亲素质是国家兴旺的呼唤,然而,在我国现代化热潮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使女性得不到好的教育;在城市,一些拒绝生育的丁克家庭不断增多;再有就是目前还没引起社会重视的人口劣质积累问题(文化素质与生育成反比)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然而母亲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