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时间】 10分钟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
一、教材分析:
《用橡皮筋做动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在第一课用重力作为动力拉动小车的基础上,本课将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

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及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的关系,二是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而重点是活动二。

在备课时,我考虑到上课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安装小车,而是将安装方法直接告知学生,学生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筋很熟悉,对弹力物体也有生活经验,对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有简单的朴素的感性认识。

然而,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

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因素,所以,如何处理是重点。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第小组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说明:“平均距离”四舍五入取整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