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 (2)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5)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第三章市场环境分析 (8)第一节市场宏观形势分析 (9)第二节住房需求分析 (13)第四章项目建设的条件 (14)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址 (15)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15)第五章项目建设思路 (18)第一节工程概况 (18)第二节建设内容 (18)第三节项目建设理念 (18)第四节项目设计原则及依据 (19)第五节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 (20)第六节总平面布置 (21)第七节建设指标参数 (23)第六章项目设计方案 (24)第一节主体建筑设计 (23)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设计 (25)第七章项目节能 (31)第一节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1)第二节建筑节能措施 (32)第三节资源节约措施 (33)第八章环境影响与保护 (35)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35)第二节环境影响预测 (36)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37)第四节项目环境评价 (38)第九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40)第一节消防设计 (40)第二节劳动安全 (43)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 (44)第一节项目管理 (44)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8)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 (50)第一节招标原则 (50)第二节招标范围 (50)第三节招投标程序 (51)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54)第十三章财务分析 (56)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60)第一节社会效益 (60)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60)第三节项目的延展性分析 (62)第四节小结 (62)第十五章风险分析 (63)第一节风险因素分析 (63)第二节风险的控制 (64)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66)第一节结论 (66)第二节建议 (67)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为##人民政府。

三、项目建设地点##供销社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工程位于小河口镇区,小河西侧,东临小河、北靠胡家街南,规划区现状为原供销社,地势平坦,南北向视野开阔,小河从东侧流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得天独厚地自然景观和绿化资源。

本次规划设计范围南北长约141-201米,东西宽约49-124米,总用地面积3.75亩。

四、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根据##供销社实地状况及其周边地区市场的调查现状分析及需求量预测,本项目总占地3.75亩,总建筑面积3115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192.5平方米。

该项目地块共建设六层建筑7栋,共552套31155平方米;五、项目建设期限根据##供销社移民安置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建设内容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和规划要求,结合项目的建设条件和资金筹措情况,合理制定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总工期为12个月,即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供销社移民安置工程项目总投资4920.17万元。

其中:安置房3987.84万元,征地碾压336.8万元,配套设施建设及其他费用为595.53万元。

2、资金筹措建设项目总投资4920.17万元,其中:第二节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一、编制依据1、与委托方签订的协议;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试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试用版)》;4、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6、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7、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陕西省建设项目资源节约管理规定》;8、《陕西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办法》;9、陕西省物价局、省建设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10、国家房地产开发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11、其他相关资料及文件。

二、报告研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1、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项目市场环境分析研究;3、对项目的选址、建设条件等进行研究;4、对项目主体建筑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进行设计;5、对项目环境保护、资源节能进行分析评价;6、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设管理进行确定;7、对项目建设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8、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供销社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项目建设符合小河口镇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本项目所在的的地理位置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有利于提升该小河口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小河口镇群众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小河口镇土地的增值;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提升小河口镇的城镇化建设水平及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供销社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科学、合理,财务评价结论较好,法律、政策等风险较低。

因此,##供销社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结论是:项目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一、政策背景住房问题一直被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而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多年来,我国的住房体制不断的改革深化,居民的居住条件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安置用房、经济适用房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及措施还不配套,较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还难以解决。

为此,党中央加大了对房地产也的公关调控能力,为解决此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是房价的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户型供应比例,是大部分普通居民都能买得起房;二是加大政策性住房的供应力度,切实保障无力购房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增加商品房、限价房、廉租房及安置房的建设来实现。

二、行业背景当前,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加,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销售价格大幅上涨。

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拉动投资增长,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消费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房地产业的关联产业多,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GDP保持高速增长,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商品销售价格大幅上涨,已经超过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给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隐患。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住”是其中最基本和重要的一个,只要住的问题解决了,人们才会有安全感、稳定感和归属感,家庭才有了依托,而这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三、区域背景##供销社移民安置工程项目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供销社。

小河口镇位于山阳县城东南43公里处,在山阳县东南部,小河口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全镇辖11个行政村,4535万户18176人。

东与漫川相接;南与漫川镇相邻;西与莲花接壤;北与长沟高坝毗邻。

镇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984公顷。

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河谷、平地占20%。

海拔300—2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2—18℃。

主要河流分为两岔河、靳家河两大河流,全镇80%的村民居住在两河流域两岸。

镇域年平均气温15.3度,降雨量为775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农作物一年两熟。

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河谷、平地占20%。

海拔300—2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2—1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纵观中国历史,从古代社会的孔、孟等提出的“和为贵”、“兼相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近代太平天国洪秀全提出的“务使天下共享”以及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据调查,现在20%的富裕家庭占有社会总金融资产的55%,而20%的最低收入家庭只占有1.5%,两者的财富占有差距超过34倍,这种状况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二、项目建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安居乐业,是古老的成语,不灭的真理。

作为对国民幸福富有终极责任的中央政府,把“居者有其屋作为己任”,是正义的、顺乎民意的举措。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种全会决定提出的新的要求。

以人为本,首先保证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住房作为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内容,自古至今一直是人民群众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安居乐业”这一古代传统思想表达具有稳定的住房才能取得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的精神。

项目建设将推动区域环境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变、区域优势及房产价值的提升、居住人群层次的提高,将会使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和经营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使居民的经济收入、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此区域的改造将会整体提升项目区土地价值。

三、项目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从一个城镇的宏观上讲,首先表现在:土地作为宝贵的资源,未能实现其效用、效益的良性循环,未能发挥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次,农村的发展应该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对生产、生活行为空间的数量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其活动空间的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

有人说:房地产市场空间很大,还要涨20年。

因为中国有不断扩张的真实需求:一是从现在的挤破头买经济房的现象就可看到现在的真实需求远未满足;二是从每年超过 1.5%城镇化率看人口增长、住房需求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将为当地居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非凡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项目建设能够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在为小河口镇人民提供舒适、优美的住宅条件的同时,更有利于发展山阳县经济,加快城镇化速度。

第三章市场环境分析第一节市场宏观形势分析一、经济环境1、经济周期进入调整期从我国历年GDP增长率的结果(图3-1)及其比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是存在的,大体上在10年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