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讲授内容
•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教材第十二章] •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教材第十三章]
•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教材第十四章]
•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材第十
七章]
• 第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材第十六章]
• 流量与存量
•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上衣 流程 售价 增值
种棉 15 15
纺纱 20 5
织布 30 10
制衣 45 15
销售 50 5
合计 160 50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 销售给本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 销售给外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 股票买卖的价格。 • 支付给证券经纪人的佣金。 • 银行助学贷款的利息。 • 私人向贫困大学生的捐赠。
二、收入法
•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 ―产出等于收入”
• GDP包括:
• ①工资、利息、租金。
• 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③公司税前利润。
• ④间接税。
• ⑤资本折旧。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两部门:
• 厂商和居民户。
• 不考虑政府收支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 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 • 就业或失业问题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对比
• (1)研究对象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 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 (2)解决的问题不同。 •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 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 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 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 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计算公式为:
(2)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通过计算生产者
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
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总结
• 1.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 •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及其 折算方法。 • 4.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组 编 主 编 编写者 教育部高教司 高鸿业 刘文忻(北京大学)
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第6版 • 《宏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 《宏观经济学》,[美]格里高利· 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
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
1996年名义GDP 香蕉 2006年名义GDP 2006年实际GDP 15万单位×1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 20万单位×1美元 =15万美元 =30万美元 =20万美元 5万单位×40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 6万单位×40美元 =200万美元 =300万美元 =240万美元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 5.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 6.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储蓄-投资恒等式)。
• 7.失业与物价水平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均衡产出概念
•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 • ——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一、支出法 • • • • •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支出” GDP包括: ①消费[C] ②投资[I]
• 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 存货投资
• ③政府购买[G] • ④净出口[X–M] • GDP=C+I+G+(X–M)
居民户
购买最终产品
厂
商
储
蓄
金融机构
投
资
•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C + I + G •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 C + S + T
• 恒等关系: I+G=S+T 或 I = S + (T - G) • 投资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再加上国际收支的作用。
• 总收入=消费+储蓄= C + • 恒等关系:C + I = C + S
•
S
I
未归于消费者之 手的产品
=
S
未用于购买消费 品的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加进政府收支的作用。
• 三部门:
•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税
政
转移支付
府
税 收
收
政 府 购 买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
•
I
=
S
计划投资 = 计划储蓄
E
Y=E
100
教材P396 图13-1(a)
。 45
0 100 Y
E Y–E=UI(非计划存货) UI>0
100
UI<0
E
E
教材P396 图13-1(b)
。 45
0 100 Y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 消费函数概念
•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一个地区 一定时间
新生产
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
• 妻子从事的家务劳动。
• 保姆从事的家务劳动。Biblioteka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 值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对象
•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
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 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 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服装 合计
2.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失业的衡量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 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为劳动力。
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称为失业率。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 失业人数 100% 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100% 成年人口总数
2.物价水平的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 平或者说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 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值。这个加权平均值就是 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
价格水平。
• (3)研究方法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如何决定。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 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 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 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 (4)基本假设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 “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 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 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 含义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
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 • 宏观经济分析的任务是通过国民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 系的研究,维持充分就业,消除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增长,保持外汇平衡,以达到全社会福利最大的目的。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PI-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