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11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1

【油气田开发】11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1


三、颗粒结构
1、粒度
8
§1 岩心相分析
1、粒度—本10-1止
反映沉积物搬运方式与粒度分 布关系,牵引流沉积粒度由滚动 、跳跃、悬浮三个总体组成。
由于沉积条件不同,概率曲线 上表现为直线段数目、斜率、分 布范围和含量等存在差异。
9
§1 岩心相分析
帕塞加牵引流沉积C-M图
10
2、CM图
应用粒度分析样品C值(粒度累积 曲线上1%处粒径)和M值(粒度累积曲线上 50%处粒径),采用双对数坐标纸, 以C-纵坐标,M-横坐标,按每 个样品C值和M值投点。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油气成因理论及油气生成模式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 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 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 油气田地质研究概述 油层对比
第十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 第十三章 油层压力和温度 第十四章 储量计算
1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 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 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组 合。
不同时期沉积相研 究精度不同:勘探阶 段主要落实大相-亚 相,开发阶段主要落 实沉积微相。
2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1、岩心相分析
研究
§2、测井相分析
方法
§3、地震相分析
§4、沉积微相划分
3
§1 岩心相分析
4
沉积相研究首先要挖掘岩 心中蕴含的相标志信息,为 微相类型确定及相模式建立 提供依据。
(3)浅灰、灰色 代表弱还原环境,一般碳质和煤岩反映浅 水沼泽相弱还原环境。
(4)灰黑色、黑色 代表还原环境。反映有机质、沥青质和 分散硫化铁等深水或较深水的滞水沉积环境。
6
§1 岩心相分析
二、岩石类型
反映沉积体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如砾岩到砂岩到粉砂 到泥岩,反映水动力减弱。煤岩指示沼泽环境。
7
§1 岩心相分析
C值代表粗粒径,反映水动力 最大起动能力,M为中值,反映 沉积水体平均能量。
根据图形形态、分布范围及C =M线可以帮助判别沉积环境。
§1 岩心相分析
11
典型牵引流发育完整时可分为五段, NO滚动段:沉积物为滚动搬运,C值大 于1mm,为砂砾质沉积。 OP滚动+悬浮段:仍以滚动为主,混有 少量悬浮组分,一般C>0.8mm。 PQ悬浮+滚动段:以悬浮为主,含有少 量滚动组分,C值变化大而M值不变。 QR粒序悬浮细,密度降低,C与M成比例关系。 RS均匀悬浮段:沉积物为粉砂和泥质 ,粒径和沉积物密度不随深度变化。
通过分析取芯井典型沉积微相类型对应的测井曲线 响应,建立岩性和电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目的是将取 芯井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推广到非取芯井。最终实现 根据测井曲线即能判别岩性和沉积相。
测井曲线类型很多,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岩 层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测井相分析一般选用自然电 位或自然伽玛曲线,并辅以微电极和电阻率曲线。
15
§2 测井相分析
钟形
漏斗形
漏斗-钟形
16
箱形
§2 测井相分析
一、曲线形态分析
17
§2 测井相分析
(1)河流相
18
§2 测井相分析
(2)三角洲相
三角洲水下分流水道一 般为中高幅钟形或箱形;
河口坝为漏斗形;
远砂坝为中-低幅漏斗形 或指形;
分流河道间则为低幅齿 形或平直曲线。
19
§2 测井相分析
§1 岩心相分析
3、结构成熟度 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杂基含量、分选和磨圆度。它
主要反映了沉积物离物源的远近、古地形及水运力。如 ,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结构成熟度低;而河流-三角洲结 构成熟度中等;滩坝沉积结构成熟度很高。 4、成分成熟度
砂岩主要由碎屑颗粒、基质及胶结物组成,其中石 英为最稳定矿物,长石和岩屑易磨损,在搬运过程中逐 渐减少,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石英含量增高,长石与 岩屑含量减少。 5、颗粒定向性及支撑结构
岩石颜色尤其是泥页岩颜色是研究古沉积环境中水介质氧化 还原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岩石颜色影响最大的主要为有机质和 铁质这两种。
(1)红色、棕红色、紫红色、黄褐色 代表古气候炎热-氧化环境(反映存在褐铁矿和赤铁矿),
如河流、冲积扇或部分海相环境等。 (2)绿色 反映弱氧化或弱还原环境,如曲流河沉积的漫滩
微相泥岩常为绿色。沉积物中存在含Fe2+的矿物,如菱铁矿、 绿泥石、海绿石等。
五、韵律、厚度、古生物、地化等
韵律反映水体纵向递变情况; 厚度反映沉积主体和侧缘; 古生物、地化资料反映环境条件和位置;
13
§1 岩心相分析
14
在岩芯观察和描 述的基础上,结合区 域地质资料分析可以 确定沉积相、亚相与 微相类型,进而编制 单井岩心相图。
§2 测井相分析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研究的工作称为测井 相分析,也称为电相。
2、次生色:一般分布不均,呈斑点状或沿裂缝、孔洞分布,常可穿越
层理,在风化带或由地下水活动形成,造成原生色与次生色混合,形成杂色;
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作用过程中由原生色发生变化形成,如 红色泥岩中局部的Fe3+被还原成Fe2+,或Fe2+被氧化成Fe3+, 使岩石由绿变红。
5
§1 岩心相分析
3、颜色与沉积环境:
指示水流方向,颗粒支撑是河流、三角洲、滩坝沉 积,而杂基支撑指示了重力流特征。
12
§1 岩心相分析
四、沉积构造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化学成因构造等。
递变层理--反浊流沉积 平行层理--浅水急流沉积或浊流沉积。 水平层理―静水或深水环境。 槽状交错层理--在河道中常见。 丘状交错层理--反映风暴沉积 块状层理―快速沉积或生物扰动 滑塌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具有一定坡度的深水环境。 植物根迹―水上沉积或极浅水。
一、颜色 二、岩石类型 三、颗粒结构 四、沉积构造 五、韵律、厚度、古生 物、地化等
§1 岩心相分析
一、颜色
1、原生色:分布均匀、范围广,颜色深浅一致;
(1)继承色:岩石碎屑本身颜色,如某些长石呈浅红色,石 英为白色,这是由长石和石英颗粒自身颜色决定的。
(2)自生色:是沉积岩内原生沉积矿物或早期成岩作用过程 中自生矿物的颜色。大部分泥岩、化学岩和一部分粗粒碎屑岩 都呈一定的颜色。如含Fe3+泥岩呈红色或棕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