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小说
典型——主要是指叙事作
品中的典型人物。它是作家 审美力和生命力创造的,蕴 涵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 文化心理意蕴的个性人物, 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 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环境
人物在小说中居于中心的位 臵,那么人物性格是怎样形 成的?
金圣叹:‚开书未写一百八 人,而先写高俅者,则乱自 上作也; 先写一百八人,则 是乱自下生也。‛
林黛玉所具有的情感和灵魂的深度,是震撼人心的。 她以热烈执着的情感表达和对爱情自由的憧憬,是人类自 身解放愿望的体现;然而林黛玉却不是如崔莺莺那样的 ‚爱情鸟‛,而是具有全不把贵族阶级的富贵尊荣、仕途 经济放在眼里的富于叛逆的性格。 她之所以一往情深地 把爱情献给贾宝玉,就是因为宝玉乃是她志同道合的知己。 于是这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便具有了追求个人自 由幸福的民主化色彩,他们的反叛,也具有了使封建阶级 后继无人的深度,而这两者,都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符 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此外,林黛玉这样美丽的灵魂、这样 美好的爱情却被封建社会、封建家族给绞杀了,正说明这 样的社会、这样的家族的反人性、反人道的性质。这不仅 可以激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的愤慨,而且明显可以增强人们 对封建社会反动本质的认识。作家就是这样通过对林黛玉 的情感和灵魂的细致刻画,显示了一种历史的深度、批判 的深度和审美认识的深度。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 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 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 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 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 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 所在的旗 臶。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 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臵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 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 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 蜷伏于一只小船上, 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 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 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边城》)
②普遍意蕴——典型的丰厚历史文化意蕴
艺术典型要真实地描写社会关系,要含有 ‚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表现 人物从‚历史潮流汲取来的‛行动动机,展示生 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人类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用 黑格尔的话来说,是想‚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 西‛中,‚认出他自己‛,是为了‚观照自己、 认识自己,思考自己‛。
情节与故事: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
•故事是时间观念中的生活,情 节是按价值观衡量的生活。 •故事只有纳入精心设计的艺术 结构,才能转化、提升为情节。
情节与结构:
结构即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包括人物的 配备、情节的处理、环境的安排;
链式结构
线式结构
林黛玉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一颗心显得那 样晶莹、那样高洁、那样美丽可爱。那是聪慧过 人的、诗意充盈的、柔情万种的、富于幻想的、 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是敏感多思的、 眼光超越的、痛苦忧伤的、缠绵悱恻的、向往着 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是一颗饱读诗书 的、超凡脱俗的、峻逸高洁的、孤独自傲的、宁 折不弯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
③审美创造——典型的艺术魅力
别林斯基:‚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其 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 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着。‛ 由于典型有着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又含有深刻复杂 的历史文化意蕴,因此,它不但与读者的感性状态的 生活体验相一致,而且还帮助我们把对生活的体验提 高一步,帮助我们更深地把握生活的本质。所以,典 型自然就具备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激动,让我们拍 案叫绝,终生难忘。
评价好的故事情节,看它是否显示了性格的深度。
典型
如果说意境是抒情艺术的最高境界,那么典 型就是叙事艺术的最高境界。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概念,而典型则 是西方文论的核心概念。 二者都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才能称其为‚典型‛呢?
典型
①整体个性——典型的特征性
黑格尔:所谓 “特征”,即 “组成本质的那 些个别标志”, 是“艺术形象中 个别细节把所要 表现的内容突出 地表现出来的那 种妥帖性。”
第二节 叙事性文学与文学的叙事
简单地说,叙事就是讲故事。 它与抒情不同,其主要目的是 为了再现客观世界。在叙事性 作品中,作者通过叙述社会生 活事件来向读者传达人生的本 质和意义。
一、叙事性文学三要素
情节
情节与事件:
•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引起的后果。
•包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件、塑造生动形 象的事件。 •由作者按照因果逻辑将一系列的事件串联起 来,才能构成情节。
左拉:‚我的信条是,人的好坏是由环境决定 的。我决不记载一个孤立的思维或心理,不在 环境之中不找寻它的原因和动力。‛ 莫泊桑:‚客观的作家不啰嗦地解释一个人物 的精神状态,而要寻求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环 境里使得这个人必定完成的行为举止。‛
环境
•分类: 写实性:《人间喜剧》
假托性:《爸爸爸》
虚幻性:《西游记》 虚实相间:《红楼梦》 社会环境: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 经济形态、文化状态、风俗习性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时代氛围。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 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 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 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 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 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 圆盘。(《静静的顿河》)
薛宝钗住了蘅芜院,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 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 了怡红院。(《红楼梦》)
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 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 型的大柜台,柜台里面预备着 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 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 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 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 要涨到十文,——靠外柜站着, 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 文,便可买一碟茴香豆,作下 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 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 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 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 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包括时间、地 点、方位、场景以及自然界的季节、天气变化等。
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被口上拭 了拭,便睁开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原 来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顶(天花板)白得 耀眼,四周的墙,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 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 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 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 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 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刮刮叫三层新 (被面、被絮都是新的)。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 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 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 一点声音来,好象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 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 张大皮椅,走近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 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 去了。(《陈奂生进城》)Fra bibliotek树式结构
水系式结构
网式结构
立体性结构
情节的因果逻辑
福斯特:‚我们曾给故事下过这样的定义: 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情节同 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 罢了。……对于王后已死这件事,如果我 们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 么原因’,便是情节。‛
这种因果是一种情感因果。
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要把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区分开来。
在阿Q的悲剧命运里,就有道不尽的‚思想‛: (1)对中国国民性的痼疾的认识; (2)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和历史教训的总结; (3)对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面貌的认识和中国农村各 阶层状况的分析; (4)对农民革命的必然性和盲动性的准确揭示; (5)对‚阿Q相‛和‚精神胜利‛的批判; (6)以及由以上方面所显示的作家思想的睿智、人 道的情怀和爱国的赤诚等等。
(二)、小说的叙述视 角
玛乔丽· 博尔顿【英】:‚故事不能自我讲 述,不论谁讲故事,为了达到讲述的目的,他 总得站在一定的相关的位臵才行。‛ 帕西· 路伯克【英】:‚小说写作技巧中最 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述观点——即叙述者与 故事的关系——的运用上。‛
所谓叙述视角就是由谁站在什么位置讲故事。
叙述者:谁来讲故事——第三人称的叙述者, 还是第一人称叙述者?或者是第二人称叙述者? 叙述视点:他从什么位臵(即视点)来看待他 所讲述的故事——是讲自己的经历,还是叙述别人的 事情?是进入到人物内心来展开剖析,还是不进入人 物内心来客观叙述?是站在今天的立场来回溯过去, 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步步展示故事的进程?
阿Q的“精神胜利法” : 他自己一贫如洗,他就想“我儿 子会阔得多啦”,骂了别人,觉 得自己胜利了。 他头上有癞疮疤,人家拿他开玩 笑,开始他“怒目而视”,后就 对人说: “你还不配”。 他被人打了,他心里想:“我总 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 像样!”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地走了。 直到最终人家要杀了他了,他还 为状纸上的 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 后来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很圆 呢”,于是他睡着了。 ——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 “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
表现心境
刻画人物性格
衬托性格
烘托作品意蕴
典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