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一、二、填空题1、《狂人日记》,••&迅,原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1898年到南京求学,原名周树人。
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的笔名。
母亲鲁瑞。
2、《沉沦》,郁达夫(19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3、《家》,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现代(小说):三部曲的形式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当代(散文):《随想录》(散文)4、《骆驼祥子》,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26到192 9年老舍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円》、《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1930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并相继发表《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
193 6年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发表标志老舍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短篇小说:《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5、《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 (沈从文《水云》)湘西人生:野蛮与优美相交织《丈夫》、《柏子》、《萧萧》都市人生:怯懦与虚伪相混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边城》是怀旧之作,是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作家以过去生活中的美来对照现实社会的丑, 启示人们,带有文化批判意味。
6、《围城》,钱钟书,《围城》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在爱情和职业上的多次失败来结构全书,展开“围城”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在方鸿渐等人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经历巾,寄托着多重的主题意蕴。
人生处处是围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7、《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原名张瑛。
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6年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
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笫一炉香》发表。
代表作有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结集为《传奇》1944年出版),散文集《流言》,小说《十八春》、《小团圆》等。
8、《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年),山西沁水人,原名赵树礼。
1943年写成《小二黑结婚》、《李有j板话》抗战胜利后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确立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9、《徐志摩诗五首》,徐志摩(1 897.1.15〜193 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硤石镇人。
原名章塘,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2、轻灵飘逸的诗美特色1)诗情:轻灵柔婉2)诗韵:灵动流转3)意象:空灵飘逸4)诗语:清新流丽10、《雨巷》,戴望舒(190 5-1950):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祌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祌。
11、《乌篷船》,周作人(1885〜1967 ),原名魁寿,字星杓,后改名槐寿,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笔名仲密、周遐寿等。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2、《野草》,鲁迅,《野草》写于1924年至19 26年,共二十三篇,以作者的内心抒发为主。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集外集•题〈彷徨〉》)13、《获虎之夜》,田汉(1898 —一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
早期部分作品《梵峨琳与蔷薇》:柳翠、秦信芳、李简斋《古潭的声咅》:诗人、美琰《湖上的悲剧》:白薇杨梦梅《获虎之夜》:黄大傻、莲姑《名优之死》:刘振声、刘凤仙、杨大爷《南归》:春姑娘、流浪者14、《青春之歌》,杨沫(1914一1995)原名杨成业。
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15、《百合花》,茹志鹃(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
1925年9月生于上海。
16、《李双双小传》,李准(1928〜20 00),河南洛阳(孟津)人。
蒙古族。
李准的作品认真描绘社会现实,积极推动生活前进。
语言朴素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性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7、《受戒》,汪曾祺(1 920〜1997)江苏高邮人。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短篇小说集《邂逅集》(1949 )《羊舍的夜晚》(1963)小说集《汪矜祺短篇小说选》(1982)《晚饭花集》(1985)散文集《蒲桥集》(1994)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19 88)《汪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1993)《汪曾祺全集》(1998)18、《红高粱》,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东北乡人。
莫言:莫言就是不说话说话多了惹麻烦。
19、《白鹿原》,陈忠实(1942-),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
1 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
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叫届茅盾文学奖(19 97)。
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三、诗作默写《沙扬娜拉一首一一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一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闶里探望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一一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屮,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屮,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五、任选一题《青春之歌》《百合花》《青春之歌》杨沫:(1914一1995)原名杨成业。
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精彩章节】1、第3-5章:香河经历2、第11-12章:除夕之夜的聚会3、第15章:加入到进步学生集会游行的行列中。
三、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1、林道静:美丽倔强,孤傲反抗;从幼稚狂热到沉稳坚毅,从寻求个人出路到自觉革命。
2、时代社会意义: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30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表明,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3、青存生命启不:对世俗的反叛和超越;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那种浸透在林道静血脉中的激情,那种热血青年对理想的追求,那种年轻人所固有的冒险精祌......对世俗的反叛和超越......如果没有这种对世俗的反叛和超越,那么,就没有生命的绚丽多彩。
"(刘文瑞《社会科学论坛》200 1年12期)4、其他人物形象余永泽:北大学生,温情诗意、自私庸俗、追名逐利;卢嘉川:机智爽朗、热情潇洒,思想敏锐、坚强不屈;江华:沉着稳健,刚毅质朴,工人气质;5、叙事模式与象征意蕴李遇春一)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林道静的人生历程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象征意蕴。
(华中师大教授)1、首先,从作者的主观叙事意图來看,林道静是革命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化身(政治意识形态主题)作者把作品的写作当成了对权威政治意识形态的一次合法化的话语实践。
阶级身份:地主家庭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工人阶级出身2、政治无意识主题:林道静一一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象征林道静的爱情历史和人生历程象征着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启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革命青年、江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3、文化无意识角度:林道静作为民族的象征林道静的爱情历程潜在地隐含了新中国国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恋父情结”。
寻找精祌父亲的道路。
“党的女儿”二)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传奇故事(《〈青春之歌〉的再论证》,《小说评论》,2008年5 期,宋剑华刘冬梅)1、首先,从杨沫的创作初衷來看......2、其次,《青春之歌》刚一出版,批评的焦点不约而同都指向了林道静的爱情经历,从反面证实《青春之歌》是一曲传奇女人的青春恋歌。
3、从叙事结构的层面來分析《青春之歌》的故事结构:余永泽在第一部第4章即出现,第5章英雄救美,第6章互通情书,卢嘉川出场;第7章叙述卢嘉川、李孟榆(即江华)领导北大学生南下请愿及卢嘉川、许宁的被捕。
本章提供了所有主要男性人物的出场平台,是叙事展开的重要环节。
此后,故事围绕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的关系,以环环相扣的重叠方式交替展开:第8、9、10、11、14、16、18章写林、余二人的感情发展,第11、12、13、15、17、19章叙林、卢的接近过程;接着巾于卢嘉川來林家躲避抓捕,余、卢正面接触,导致林、余二人激烈冲突并最终分手。
第一部29章中,爱情叙事占了19章。
第二部初版34章中第1、2章起笔即写江肀与林道静在定县小学的初步接触,另有18章主要讲述林道静与江华、王晓燕与戴愉的情感纠葛。
十分明S,是“爱情”而不是“革命” 占据了《青春之歌》的叙事重点。
五、《青春之歌》的修改及讨论对作品持否定态度的认为:第一,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散布小资产阶级情调,是小资产阶级的A我表现;第二、没能很好地描写与工农群众的结合;第三,没能很好地反映知识分子的改造过程。
而多数是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否定者的脱离作品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批评,对其主观武断的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进行了诚恳的反批评。
作者根据讨论中的提出的意见,对作品作了较大的修改,并增写了林道静在农村的七章和关于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
作者听从意见所作的趋时修改再次引起评论界的分歧。
茹志鹃《百合花》二、作品简析1、主要人物形象小战士:朴实腼腆、舍己救人我:大胆,顽皮新媳妇:羞涩、纯朴、善良2、抒写出军民鱼水关系和纯洁美好的人性与人情。